A-A+

国企退休中级科技人员待遇过低问题何时能够解决?

2025-02-13 观点 评论 阅读

国企退休中级职称科技人员  

待遇过低问题何时能够得到解决?  

  

2004年3月4日和2005年1月31日九三学社中央主席韩启德两次以“直通车”方式致函和约见温家宝,方打破了国务院国办发[2001]50号文件精神,使企业退休基本养老金开始有了三、四十元的增加;加上全国十多个城市企业退休中、高级科技人员的上访材料以及全国两会政协委员、人大代表的提案和议案,又促使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每年增长到百余元。但国企退休科技人员的养老金仍比机关同等职称干部的退休金相差三倍以上。  

建国初期五、六十年代参加工作的企业退休人员一生为国家经济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这是国家承认了的。但如何量化这个概念?毛泽东时代国家是实行“低工资,高积累”的政策。“低”到什么程度,每位老人都知道,但“高”到什么程度?老百姓不知道,毛泽东心里最清楚。毛泽东说:“工人工资一个月50元,一年600元,还有7400元上缴给了国家。”(请见顾龙生编著:《毛泽东经济年谱》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年3月第一版,第635页),这就是说,上缴给国家的钱是其本人工资的12.33倍!7400元是个平均数,若乘上平均工龄30年,即为22万元。这是平均一个工人一生对国家的贡献。其币值是毛泽东时代人民币的币值,如果以当时8元最低生活标准,而现在是240元(很多地区已超过此数)计算,转换成现在的币值,就是660万元。若再乘上全国企业人数和计算的年数,其值就改变了旧中国留下来的“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不仅如此,此款的第二个用途是为自己的晚年退休留下了足够的养老基金。  

这些钱哪里去了?都交给了国家财政。第一部份用掉了;第二部份即其中的养老款,国家财政现在不愿支付!一定要把这些老人赶到社会上去吃年轻人交的个人养老钱,这就是社会保障部门称作的“老子吃儿子”。到底是儿子养活老子,还是老子辛勤奋斗了一生,不仅改变了旧中国的落后面貌,还为今天的改革开放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而且把儿子养大、使儿子们一参加工作就拿到数千元的高薪呢?话为何要反过来说、制造这个矛盾呢?  

全国政协委员李永海在提案中说:实际上国家对这些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参加工作的企业退休老人是欠了账的。现在国家GDP持续增长,已经超过二十万亿元,将要超过德国。国家有能力还这笔账。国家财政应专门拨款解决这一社会遗留问题。  

以上只是泛指计划经济时期的工人,应该说企业的科技人员,特别是中高级科技人员的贡献是远大于工人的,这是大家都有目共睹的事实,毋须多说。企业的科技人员在职时是个宝,多方从外地或外部门引进,以增进本地区或本企业的技术力量,增强产品竞争能力,但退休后被一脚踢入社会,拿着由社会统筹来的、和工人同样的数百元基本养老金。如徐工集团工程师郑XX在职时为挖掘机生产工艺作出过很大贡献,全厂上下都认同,享受了荣誉,但退休时养老金仅有六百余元。而机关事业单位的弱智清洁工人白XX和闫XX退休工资一、二千元,是我们企业退休工程师的近三倍。这就是当前的社会现实!  

近年来基本养老金调整,仅对高级职称有了数十元倾斜,中级职称连这点殊荣都没得到。当然仅有象征性的倾斜是不够的,我们的要求是按劳分配和同工同酬,解决与机关相同职称的退休干部待遇相差3倍以上的问题。难道中级职称没有为国家作出贡献吗?仅有高级职称是不够的。党的历来做法是高级职称贡献为一百,中级职称就贡献了八十,为何现在就不这样做了呢?何况党的腐败和不正之风已经渗透到职称评定中来,什么假文凭、假论文、代考等都层出不穷,笔者本单位就有一名外语交白卷、连字母都认不全的所谓高工,不是也得到倾斜照顾了吗?相反,一些有真才实学的,却因阶级问题、历史问题、排挤问题等诸多因素得不到晋升。中级职称没有人才吗?兹举两例:电子仪表系统退休工程师刘X,六十年代初军事院校毕业,被分配到国防科委第十研究院第14研究所,后调入38研究所,八十年代被市委作为专门人才引进,并在本系统任有学术领导职务,退休时是中级职称,没有得到你们的倾斜照顾;生化制药厂退休工程师周XX,1959年四川大学毕业,曾先后在四所高校任教,最后在企业退休,中级职称,其一生在教育战线作出了贡献,不少学生晋升了教授,有的还在国外工作,并在企业留有科技成果。退休后,2005年养老金712元,今年1200余元。  

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刘永富将企业退休人员分为三类。我们属于贡献大、待遇低、诉求多的第二类。  

前述周工的养老金带有普遍性,本地区企业退休中级职称的养老金多是如此。这个数字有下述五种情况:  

①、低于机关事业单位工程师的退休金3倍以上;  

②、低于机关事业单位勤杂工人约2倍;  

③、低于企业离休人员3倍以上(即刘副部长所说的企业退休中的第一类人员);  

④、低于企业改革开放前后参加工作的新退休人员30%以上(即刘副部长所说的企业退休中的第三类人员);  

⑤、相当多数低于企业同龄退休工人。因为工人普遍学历较低,工龄较长;工程师则相反。而养老金的制定不考虑学历、职称和贡献,只考虑工龄,故有此况。如肉联厂退休工人曲XX,2005年养老金900多元,林XX837元,而工程师周XX716元,马XX724元。今年前二者约为1400余元和1300余元。而后二者仅为1200元左右。  

上述第①和第②种情况,是因为他们进了当官的即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大门。人生最基本的需求是物质财富,而社会物质财富是企业生产和创造的,但今天仍然是“卖盐的喝淡汤”,创造物质财富的人仍然贫困,在战争年代牺牲的烈士做梦也没有想到他们的牺牲是为了今天提高政府机关——凡进了大门的都算——人员的富裕生活,而不是为了提高广大社会劳动群体的生活。这有悖于共产党创建时的誓言和建国宗旨。也有悖于国务院国发[1993]79号文件机关工作人员工资制度改革方案的改革原则第(三)条规定之精神。  

第③种情况,高养老金待遇是他们自己找来的,他们必竟达到了目的。  

第④种情况,高出30%以上,有违社会保障部门“交得愈多,退休后拿得愈多,交得愈少拿得愈少”的承诺。视同工龄即建国初期五、六十年代参加工作的人员,将工资的12.33倍——其中中级科技人员远大于此倍数——的钱都奉献给了国家,而新退休人员(即改革开放前后参加工作的人员)只是“按照全省上一年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的20%缴费”。孰多孰少,不是很清楚了吗?缴得最多的、将一生的劳动剩余价值全部奉献给了国家的人,退休后的养老金却是最少的!  

至于第⑤种情况,企业退休工程师们就更可悲了,退休后养老金竟然不如企业普通工人多!这在国际上——无论是穷国还是富国——都是一种罕见的怪现象!  

胡总书记提出“科学发展观”。所谓科学发展观,首先是尊重客观规律,认识、掌握和利用客观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并且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上述五种事实符合了哪条客观规律?收入的多少应根据个人的能力和对国家贡献的大小来决定。能力高贡献大,自然应高收入,反之应取得较少的收入。这是一个原则,也就是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和同工同酬的原则。但当前国家施行的是你是为官还是为民来决定你的收入。前者是高收入,后者是低收入。这不符合社会主义分配原则!因为我国毕竟是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也好,初级阶段也罢,只是社会主义一词的定语,归根结蒂还是社会主义!违反上述,又谈何社会和谐?  

早期参加工作的企业退休知识分子,一生低薪,命运多舛。毛泽东时代在党的“左”的政策控制下是被排挤和打击的对象,党的八大二次会议明确将知识分子划归资产阶级行列,直到1978年第一次全国科学大会召开,才迎来了“科学的春天”。但退休后,仍然拿着极低的基本养老金,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在我们身上并未体现,外加一个弱势群体!  

目前,社会上有“成功人士”之说,意指腰缠万贯的“民营企业家”即资本家。他们因占有和剥夺他人的劳动剩余价值而富有;而我们,却是将一生的劳动剩余价值全部交给了国家而贫穷。到底谁是成功人士??  

刘永富原副部长指出:我们这些人是:不久将自然消失的人群 “。近几年和我们一起反映分配不公问题的代表之一、八十年代初作为人才由中科院引进的电子仪表系统工程师董国忠,前几天去世了,自然消失了。国家总不能等我们这些老人都自然消失之后才算问题得到解决吧?所以提高国企退休中级科技人员待遇过低问题是当务之急!是在我们身上落实按劳分配和同工同酬的需要,也是落实知识分子政策的需要。这是得民心之举!  

最后再说一点,2008年养老金调整,北京市平均每人上调200元,而此地只上调10%,约合一百一、二十元,但物价,特别是吃的方面消费上涨了50%,甚至更多。根据恩格尔定律,高收入人群的系数小,对生活影响不大;而我们这些弱势群体恩格尔系数大明显造成生活水平的下降。这使温总理去年八月份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的表态大打折扣,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我们要求国家领导人解决国企退休中级科技人员待遇过低、与机关同类退休人员待遇相差三倍以上的问题,以达到[社会和谐。  

(签字名单,联系电话略)  

2008年10月10日  

(本文是去年十月份有62名企业退休工程师联合签名的上交党和国家领导人及有关国家部委和省市领导的材料,现在在网上公布。今年本市公安系统一个普通警察退休金上涨一千多元,另外又补发一年的达一、二万元。而企业退休今年仅上涨一百一十元左右。(该警察本人都说太不合理了——既然不合理,国家还要这样做!(?))看来,解决分配不公,任重而道远……)  

  

标签:退休   企业   国家   养老金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