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玲:医改要转变理念公立医院是核心
3月20日,在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论坛“民生时代的挑战”主题演讲活动上,北京大学教授、国家卫生经济学会副会长李玲在谈到医改问题时强调,目前阶段的医改还是用搞经济,搞招商引资,搞市场的理念做医改,结果只能是越改越贵,而有效的医改在于政府部门要转变理念,真正回归到公立,保证老百姓健康。
2009年我国出台医改方案,目的是要覆盖城乡老百姓。医改实行两年来,在各级政府的努力下进入全民医保时代,95%的人享有了社会保险,健康有了一定的保障,但是和人们期望值仍有距离,为什么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李玲分析说,医改两年来,医疗费用上涨了20%多,几乎回到民生建设的时代,而过去三十年改革开放大的思路是用市场机制让权放利,调动各方积极性,包括医疗体系、教育、房地产等其实都是随着这个市场大流走的,都是在放利,都是通过调动市场激励机制来产生效率,但同时带来的问题就是民怨沸腾,老百姓得到了应有的保障,却危害了社会稳定。
李玲认为,关键还是执行部门领导的理念没有转变,医改不是加大投钱,改一个什么药,抓一个红包等操作层次的问题,而是一种理念的转变,目前阶段还是用搞经济,搞招商引资,搞市场的理念来做医改,结果只能是越改越贵。
“昨天我参加公立医院改革的会议,16个试点城市的领导上来就谈,这几年盖了多少楼,医院创收了多少,基本概念就是抓GDP,认为钱多了就好。其实他不知道,医疗是社会消耗,本来10块钱可以看好的病,医生给你开100的药,这100不是我们的需求,是造出来的。”李玲说。目前我们理念没有转变,用经济方式抓社会事业,像医疗、教育、住房等都是社会建设,中国现在处于大的转型期,我们能不能用经济手段来做社会建设,如果这些问题不解决,可能医改效果还是有限。
在谈到今后政府如何转变理念,真正解决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时。李玲表示:“十二五”规划中公立医院改革将是核心,今年政府把县级公立医院改革作为核心,但是怎么做领导要下点狠心,包括公立医院的定位是什么,相配套的财政体制,监督管理体制和内部管理体制等一整套完整的体系改革,怎么把医疗费用降下来,让老百姓看的起病,是政府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公立医院改革这三年都是试点,包括医院,付费制度改革,保障制度改革等方面都是在操作层次进行,关键顶层设计是非常缺乏。比如16个城市试点,应该遵循什么的模式进行改革,公立医院不允许干什么等问题都应该明确,使之能真正回归到公立,而不是创收机制。但是目前16个试点城市没有一点约束性,每个人都是自己尝试。这样情况下,过去30年形成的公立医院创收机制,是不会轻易退出的。简单说就是没有哪一个城市哪一个院长说我回归公益,我少开一点药,少做一点检查,如果这样医院收入马上就下来了,院长也下台了。所以回归公益是要有一个整体方案,单个医院,单个城市很难,这是社会改革需要综合协调的。
李玲最后表示,相信政府下一步对整个公立医院改革会动一点真格。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