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评由自如风的作品:《羿的兴灭》

2025-02-13 观点 评论 阅读

评由自如风的作品:《羿的兴灭》  

作者:赵自强  

(一)

我刚从新浪网转到,不认识人。有一天,一位叫“由自如风”的人跑  

到我家来施展“才华”,后面还跟着一些摇旗呐喊的吹鼓手,说他文章写得好有才气。  

为了方便好记,我在下面就将“由自如风”缩写成“风”人。因为我初来,不了解“风”人,不好说三道四,怕坏了人家“名声”,也怕错过好东西,万一“风”人的文笔和思想境界很高呢,不冤枉人家吗?于是我想“攀龙附风”一次,与这位“风”人交个朋友。  

既然都是研究《山海经》和古史的同行,人家上门来了,虽然有点不礼貌,是强行来打架的,但我不能无礼啊!于是我就按照中国人“有来无往非礼”的古训,也礼尚往来一回。就这样,我登门向这位“风”人讨教。  

那知打开这位仁兄的大作,发现“风”人并非博学长者,而是“嘴尖皮厚腹中空”的山间笋。从他的文笔来看,约大一大二的水平。难怪盛气凌人,有“泼妇骂街”的“雄风”。“风”人尤其视听和表达能力有严重障碍,写文章不动脑子,把一推材料搁在一起,如煮“八宝粥”;对古地名人名物名照搬照抄,不作研究说明。通读全文,是一次很糟糕的体验,人们犯的毛病,文章里都有。行文重复,说话啰嗦,结结巴巴,语言不通,颠三倒四,层次不清,实在叫人读不下去。还有,“风”人爱卖弄小聪明,东拉西扯,画蛇添脚,废字废话不少,把文章搞得更加混乱不堪。而“风”人就凭这种“童子功”,不仅不谦虚,还要逞能,冲到别人家骂人,好象太缺乏自知之明了。  

当然我们也不能一概说人家的东西不好,毒草不是也能当肥料吗!何况中国人向来有一种优良传统,就是看问题爱一分为二,既使大粪里也能找出一些好东西,况且人家又不是垃圾作品,当然可以挑几桩好东西出来表扬一下。  

那么我们就发扬一下传统美德,一分为二的评价一下“风”人的大作。但如果仁兄不满意的话,千万别再骂我“胡说八道”、“断章取义”,“欺师灭祖”、“怪力乱神派”、“乌龟王八派”、“投敌叛国派”哦!这回你可要懂点游戏规矩哦,我今天上门,是向你学习的客人哦!  

我先说说“风”人大作美的一面。从文章引经据典来看,“风”人是辛苦了一阵子,在短短篇幅里就用了32段史料。这表明“风”人读过一些史书,花了一些心思和时间搜集材料。我并且还看到“风”人发现“后羿”既是一个人,也非一个人的事实,准确的说,“后羿”是埃塞俄比亚后期历代诸侯王的统称。所以“风”人说:“‘后羿’,也就是有穷国的 历代国 君‘羿侯’”。这是有一定道理的。并且“风”人还认为:“‘群后’就是‘诸侯’、‘后夔’就是‘夔侯’、‘后稷’就是‘稷侯’,‘后寒’就是‘寒侯’”。 “‘火正’、‘牧正’、‘乐正’,分别是天文馆馆长、农业部部长、文化部部长。”这也大体不错。   

但我要指出的是,这些说法前人在研究中都说过了,非“风”人独创和发现。当然这不能怪“风”人,只能怪“风”人父母没有早点把“风”人生出来,结果这些发现都让出生早的人抢走了。这确实有点遗憾。  

(二)  

下面,我再说说“风”人的不足和缺点。例如,“风”人说:“‘群后’就是‘诸侯’、‘后夔’就是‘夔侯’、‘后稷’就是‘稷侯’,‘后寒’就是‘寒侯’,那么,‘后羿’,就应该是‘羿侯’”。但这里有个问题,为什么说“后”就是“侯”呢?显然这是两个不同的字,小学生都知道。但“风”人不懂语言学和训诂学,所以他干脆不解释这个问题,并强行把“后”和“侯”等同起来。然而,这两个异字能等同吗?显然不作个合理的解释是说不过去的!  

而搞历史研究,这是个经常会碰到的问题,总不能遇上这种问题就回避吧?所以说,如果这个基本问题不解决,很多古籍和历史问题就无法研究下去。事实上,古代因为字少,古人为了行文方便干脆用同音字互相代替,这在古代既不是错别字,也不是误字,而是语言学中的同音假字,即古代汉语“六书”中的“假借”。所以我们称“后”即“侯”的音训或训诂。  

我们再说“风”人文章的第二个问题。例如,他在文章开头说:【“太古的天子称号为“帝”,夏为“后”,商恢复为“帝”,周自贬为“王”,秦称为“皇”,后世全部恢复上古称号为“帝”。除了最高的称号,还有“公”“正”“后”,是本文想考察的”】可是这个“风”人没有记性,前面说了,后面又把此话一字不漏的重复了一遍。还有前面说过的“‘乐正’是中央文化部长”的话,“风”人在后面也原封不动的抄了一遍。  

又如,“风”人说:【在“公正”这个现代词语没有发明前,“百姓”、“公”、“正”、“后”都是贵称。因此,“群后”就是“诸侯”、“后夔”就是“夔侯”、“后稷”就是“稷侯”,“后寒”就是“寒侯”,那么,“后羿”,就应该是“羿侯”。而“羿”就是国号,跟后世的秦晋齐楚等等称号,意思差不多。“后羿”的称呼,也就跟“秦伯”、“晋侯”、“齐侯”、“楚子”的意义一致,就是“羿、秦、晋、齐、楚的现任老大”的意思。】  

显然这段话有毛病。“风”人说:【“公”、“正”、“后”都是贵称】,这还说得过去。但他把“百姓”也当贵称。这显然不对。所以“百姓”是不能与【“公”、“正”、“后”】放在一齐同等看待的。“风”人还说:【“后羿”的称呼,也就跟“晋侯”、“齐侯”的意义一致】,这是对的。但是“后羿”与“秦伯”、“楚子”就不是同等级的官员,所以他们的意义也就不同。除此之外,“风”人还说了一些糊涂话。如【“后羿”的称呼,也就跟“秦伯”、“晋侯”、“齐侯”、“楚子”的意义一致,就是“羿、秦、晋、齐、楚的现任老大”的意思】,显然,这段话一窍不通,叫人不知所云何意。   

(三)  

特别是“风”人还说:【羿又叫“有穷后羿”,这个“有穷”,跟黄帝为“有熊”,帝舜为“有虞”,三苗为“有苗”,以及大禹的儿子“有扈氏”、“有男氏”,帝喾的二老婆娘家“有娀氏”,收容了伊尹的“有莘氏”,以及“有仍氏”,等等,意义相同。大坏蛋寒浞把自己的儿子“奡”封到“过”,于是“奡”叫做“有过氏”。因此,“有x氏”,应该就是“有x为国的大族”的意思,也就是说“熊”“虞”“苗”“扈”“男”“娀”“莘”“仍”等等,都是国名】  

我敢说,“风”人根本就不知这里的“有穷”、“有熊”、“有虞”、“有苗”、“有扈氏”、“有男氏”、“有娀氏”、“有莘氏”、“有仍氏”,这些古名何意!因为他腹中空空,不能理解和解释这些名词,以及地处何方。所以他用“都是国名”唐塞了之。而作为写这个课题的“风”人,这么多问题都不懂,也不去研究,就敢这样发出来愚弄读者,竞然还有更混蛋的糊涂虫为他鼓掌。这真是大笑话。  

事实上,要正确理解和解释这些名词,象“风”人这种只有“半边”文献知识,而缺乏另“半边”文物知识的人永远也解释不清。我们想要突破这些问题,就必须掌握古今中外广泛的文献文物知识,并且回到故乡去用文献文物作比较研究,才能正确说明问题。  

我们首先解释这个“有穷”的“有”字,其实,它就是有无的“有”,即有什么东西的意思。再说这个“穷”字,在这里是“无穷”或“巨大”的意思。然而在“后羿”的故乡埃塞俄比亚,古代有什么文物可以说“无穷”或“巨大”呢?其实,这种文物就是中国诸多古籍记载的“昆仑天柱”。然而这个文物有多高多重呢?据《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说:“埃塞俄比亚北部的提格雷行政区,曾是埃塞俄比亚的中心。规模宏大的古王国首都的遗址和到处可见的方尖碑及大石碑是该考古区最重要的特点。……在诸多的古迹中,大石碑显得格外突出。其中一块是高达 33米 的整块巨石。它是迄今人类雕刻、加工、运输、竖立起来的最大石块”(1)。《非洲黑人文明》又云:“巨型独块石碑是埃塞俄比亚阿克苏姆文明的又一标志性建筑,现今已发现130多座。这些石碑一般高3一 4米 。最高的达 33米 ”(2),有千百吨重,是古今世界上最高最大最重的单体文物。所以古人称它为“穷”,称埃塞俄比亚为“有穷”。  

“有熊”又是什么意思呢?这个“熊”怎么会得到黄帝的崇拜呢?其实,这里的“熊”字是“龙”字的同音假字,它们可以替代换用。所以这里的“有熊”即“有龙”。为了说明问题,我举一个例子。如《楚辞-天问》云:“焉有虬龙,负熊而游?”(3)这句诗的意思是说,在春天动物繁殖的季节,公龙和母龙在湖泊上性交。这里的“虬”就是“母龙”,“熊”是“雄”的同意假字,所以“熊”在这里指“公龙”。“母龙”背着“公龙”在湖里性交。因为所有的禽兽性交都是母的在下,公的在上,母的背着公的性交。这是人们有目共睹的常识和规律。因为龙的身体非常巨大,所以黄帝以“龙”自喻,将自己比作人中之龙。尤其黃帝还派人豢龙,并把龙豢养当马乘骑。如《汉唐地理书钞》辑《遁甲开山图》云:“降北有阳石山,中有神龙池。黃帝时,遣 云阳 先生养龙于此,为历代养龙之处,国有水旱时,即祀祠请雨”(4)。又如《大戴礼·五帝德》云:“黄帝乘龙戾云,顺天地之德”(5);然而,这个“有熊”国在那里那?其实,它不在我国,而是在中国古帝的故乡——古埃及。因为黄帝至夏代,历代古帝在埃及金字塔护陵湖中都豢养了蛟龙,以保护金字塔帝陵中的随葬品和金银珠宝。虽然现在很多金字塔的护陵湖被撒哈拉大沙漠填塞了,但至今还有几个金字塔的护陵湖乃在,可以为证。再说“有娀”是什么意思呢?其实,这个“娀”就是“龙”的同音假字,可以替代换用。所以“有娀”和“有熊”是一个意思,只是时代不同,用字不同而矣。因为黄帝至夏代,埃及称为“有熊”,商人革夏人的命之后,为了别于夏人的称呼,而称埃及为“有娀”。  

(四)  

“有虞”又是什么意思呢?其实,这里的“虞”即“湖”的同音假字,可以替代换用。因为埃及是个十分炎热干旱的农业国,水资源非常重要,古帝为了把春季丰富的河水保存到缺水的冬季使用,不仅在埃及孟菲斯西边挖了一条人工河,称为“西河”,同时还在孟菲斯西边挖了很多大湖与河连接。《淮南子-时则训》称它为:“九泽”,《山海经》称它为:“大泽”。后稷在埃及挖的人工湖和在湖中建筑的金字塔今天乃然存在。  

“有苗”、“有仍”、“有莘”是什么意思呢?其实,这个“苗”原指苗子,因为它尖锐的形象,所以古人把它比喻尖顶的埃及金字塔。如《山海经、中山经》云:“凡薄山之首,自甘棗之山至于鼓镫之山,凡十五山,六千六百七十里。历儿,冢也。其祠礼:毛,太牢之具;縣婴以吉玉。其余十三山者,毛用一羊,縣婴用藻珪,瘞而不糈。藻珪者,藻玉也。(其山形皆)方其下而锐其上,而中穿之加金”(6)再说“有仍”的“仍”,其实,它就是《山海经》记载的“共工台”、“众帝台”、“轩辕台”的“台”的同音假字。所以这个“仍”就是指埃及金字塔。同时,我们还必须知道中国古籍中记载的“有台”、“有仍”其实就是“犹太”一词的原词,而“犹太”则是“有台”、“有仍”的音译和训诂。所以“犹太人”就是中国夏人的后裔。还有“有莘”的“莘”字,它就是“金”的同音假字。因为埃及金字塔原来是用古代高科技产品——“息壤”——即古代“水泥”粉刷了塔面的,并且用大量金箔装饰了塔面,这就使得埃及金字塔原本象今天泰国大金塔一样金碧辉煌。因为这些原因,所以古人把生活在埃及孟菲斯的夏人称为“有苗”、“有仍氏”、“有莘氏”。  

“有扈”、“有男”又是什么意思呢?其实,这个“扈”原指昆仑山上的黃帝故都,即今天埃塞俄比亚阿克苏姆一带。再说这个“有男”的“男”是针对“女”而言的,这个地方也是指黃帝的故都。因为这里曾有很多方国的诸侯和官员来朝贡,并且都是男性,所以古代阿克苏姆称为“男子国”。同时,在它西北六十里,还有一个西王母统治的“女儿国”。所以“有扈”、“有男”都是指后羿的老家,黃帝故都——阿克苏姆一带。  

可是这个“风”人,除了对自己不了解的事情干脆不说之外;其实,他认为懂的事情,也是一知半解的,这样一来,他开口就容易出错。例如他说:  

“到了‘五帝’第四的帝尧时代,‘有穷后羿’得到了更大的委托,几乎成了帝尧的私人部队,帝尧几乎完全靠着枪杆子羿,才建立起自己的政权的。《淮南子-本经训》说:【逮至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豨、修蛇皆为民害。尧乃使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大风于青丘之泽,上射十日而下杀猰貐,断修蛇于洞庭,禽封豨于桑林,万民皆喜,置尧以为天子。】《大荒南经》说:【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帝尧对自己的十个太阳兄弟,他老爸帝喾的十个太阳儿子破坏天地规律都铁面无私,创造了“后羿射日”的伟大神话,其他学习蚩尤的凶族,自然得不到好下场。”  

“风”人这段话的错误在于,中国没有一本古籍记载过尧帝命后羿射杀他“十个兄弟”的史料。可是这位“风”人对古文记载了什么事情还没有读懂,就胡乱发挥,因此他把文献记载的古代几种不同的野兽当成了帝俊生的十个儿子。可见,“风”人不学无术,无知得很。  

(五)  

我们看到,《大荒南经》说:【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帝俊之妻羲和生了十个儿子,趣名为“日”。《淮南子-本经训》说:【逮至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豨、修蛇皆为民害。尧乃使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大风于青丘之泽,上射十日而下杀猰貐,断修蛇于洞庭,禽封豨于桑林,万民皆喜,置尧以为天子。】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尧帝时,天气非常炎热干旱,就象天上有十个太阳一样,把庄稼和草木都热死了,人民颗粒无收,吃的也没有。而就在这种大灾之年,却有猰貐(龙)、凿齿(长獠牙的公野猪)、九婴(九头蛇)、大风(大鸟)、封豨(母野猪)、修蛇(蛇颈龙)出来跟人争食害人。在这种情况下,尧命羿把这些野兽都射杀了,因此人民都欣喜的称尧做了大好事,并按尧做了天子。  

这就是说,“羲和生十日”和“后羿射日”,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事情。一个故事是说:羲和生了十个孩子,名字叫“日”。另一个故事是说:尧时天气很热,就象天上有十个太阳一样热,尧为了使天气凉爽,就命羿把太阳射掉。而“风”人不是这样想问题的,他研究这两段史料之后,异想天开的说:“帝尧对自己的十个太阳兄弟,他老爸帝喾的十个太阳儿子破坏天地规律都铁面无私,创造了‘后羿射日’的伟大神话,其他学习蚩尤的凶族,自然得不到好下场”。读了“风”人的这段高见,风人真是“疯”出了水平,“疯”到了家,“疯”得人和野兽都分不清。  

我们还看到“风”人说:【“然而这个对帝尧的天下有莫大功勋的“仁羿”-“后羿”同志,跑到“昆仑虚”向西王母要到了不死药,却有老婆“嫦娥奔月”的家破人亡,下场很难看。据说,“嫦娥奔月”是因为自私,因为不死药只一颗,只能她先吃了跑月亮广寒宫,收服了一只玉兔捣药,炼不死药。然而后羿在地上像凡人一样老死或被杀,嫦娥炼不死药炼到现在,难道是学白娘娘等许仙,等后羿投胎,再给他吃?“嫦娥奔月”的另外一说,是不得已,就是大坏蛋寒浞借小坏蛋逢蒙之手杀掉后羿以后,想霸占她,她赶紧吃了不死药跑月亮里去了,到那里想办法炼不死药救老公。这个解释好多了,嫦娥由此才值得成为爱情故事的主角,供后人学习。”】  

然而,这个“嫦娥奔月”是什么意思呢?“风”人按照过去的说法认为,“嫦娥奔月”就是“嫦娥跑到月亮上的广寒宫里去了”。其实,事实真相并非如此。那是什么意思呢?要正确理解这个问题,我们又要回到上面研究过的“有扈”问题上去。因为“有扈氏”又可以写成“有易氏”,两者是音译和训诂关系。而“有易氏”生活的地方就是今天埃塞俄比亚,因这个“易”字是由“日”“月”两字组成的,“日”在这里是指“男”,即上面研究过的“有男氏”;“月”在这里是指“女”,即《山海经》记载的“女儿国”。关于这一事实,我们从埃及底比斯神庙和帝陵墙壁绘图上可以看到,古帝头上是戴“日”型皇冠的,皇后则是戴“月”型皇冠的。从这里我们亦可看到,男为日,女为月的思想观念。所以“嫦娥奔月”的意思,就是嫦娥投奔西王母的“女儿国”去做尼姑的意思。恰恰《山海经》记载:“‘后羿’跑到‘昆仑虚’向西王母要到了不死药”,其实,更合理的解释是羿去求西王母,让他老婆嫦娥还俗。  

此外,我还看到“风”人文章中有不少不伦不类,乱七八糟,画蛇添脚的废话和废字,我就不一一例举了。其实,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只不过“风”人太自以为是,所以就他自己不知。  

总之,我尽了最大的善意指出了“风”人文章的问题,我也相信“风”人只要改正错误,就会比我们这一代人强。  

注释:  

(1)《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第125页,世界知识出版社,1992年版。  

(2)艾周昌文编《非洲黑人文明》第54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3)陈子展撰述《楚辞直解》第131页,江苏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  

(4)袁珂、周明编《中国神话资料萃编》第72页,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5年版。  

(5)庞进编著《八千年中国龙文化》第249页,人民日报出版社,1993年版。  

(6)袁珂《山海经校译》第111、112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附录:  

《羿的兴灭》  

作者:由自如风  

  

察一下。太古的天子称号为“帝”,夏为“后”,商恢复为“帝”,周自贬为“王”,秦称为“皇”,后世全部恢复上古称号为“帝”。除了最高的称号,还有“公”“正”“后”,是本文想考察的。  

《礼记-王制》有:【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武王伐纣,“二公”周公旦,毕公高的地位仅次于天子。  

《诗经-云汉》有:【群公先正,则不我助。父母先祖,胡宁忍予?】——“公”和“正”的地位接近。  

《左传-襄公九年》有:【陶唐氏之火正阏伯居商丘,祀大火,而火纪时焉。相土因之,故商主大火。】  

《史记-吴太伯世家》有:【少康为有仍牧正。】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有:【乐正后夔】  

——“火正”、“牧正”、“乐正”,分别是天文馆馆长、农业部部长、文化部部长。  

《礼记-王制》有:【八州八伯,五十六正,百六十八帅,三百三十六长。…乐正崇四术,立四教,顺先王诗书礼乐以造士。…成狱辞,史以狱成告于正,正听之。正以狱成告于大司寇…】——地方大员“正”的地位仅次于“伯”。“乐正”是中央文化部长。司法系统的“正”的地位仅在总理公安部、最高检察院、最高法院的“大司寇”之下。  

《尚书-尧典》:【既月乃日,觐四岳群牧,班瑞于群后。】 察一下。太古的天子称号为“帝”,夏为“后”,商恢复为“帝”,周自贬为“王”,秦称为“皇”,后世全部恢复上古称号为“帝”。除了最高的称号,还有“公”“正”“后”,是本文想考察的。    

《礼记-王制》有:【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武王伐纣,“二公”周公旦,毕公高的地位仅次于天子。    

《诗经-云汉》有:【群公先正,则不我助。父母先祖,胡宁忍予?】——“公”和“正”的地位接近。    

《左传-襄公九年》有:【陶唐氏之火正阏伯居商丘,祀大火,而火纪时焉。相土因之,故商主大火。】    

《史记-吴太伯世家》有:【少康为有仍牧正。】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有:【乐正后夔】    

——“火正”、“牧正”、“乐正”,分别是天文馆馆长、农业部部长、文化部部长。    

《礼记-王制》有:【八州八伯,五十六正,百六十八帅,三百三十六长。…乐正崇四术,立四教,顺先王诗书礼乐以造士。…成狱辞,史以狱成告于正,正听之。正以狱成告于大司寇…】——地方大员“正”的地位仅次于“伯”。“乐正”是中央文化部长。司法系统的“正”的地位仅在总理公安部、最高检察院、最高法院的“大司寇”之下。    

《尚书-尧典》:【既月乃日,觐四岳群牧,班瑞于群后。】    

《史记-五帝本纪》:【五岁一巡狩,群后四朝。】【帝禹为夏后而别氏,姓姒氏。】    

——这些记载说明“后”既可以是诸侯,也可以是夏朝的天子,那么,多数情况下“后”应是“侯”,就是诸侯。    

在“公正”这个现代词语没有发明前,“百姓”、“公”、“正”、“后”都是贵称。因此,“群后”就是“诸侯”、“后夔”就是“夔侯”、“后稷”就是“稷侯”,“后寒”就是“寒侯”,那么,“后羿”,就应该是“羿侯”。而“羿”就是国号,跟后世的秦晋齐楚等等称号,意思差不多。“后羿”的称呼,也就跟“秦伯”、“晋侯”、“齐侯”、“楚子”的意义一致,就是“羿、秦、晋、齐、楚的现任老大”的意思。   

羿又叫“有穷后羿”,这个“有穷”,跟黄帝为“有熊”,帝舜为“有虞”,三苗为“有苗”,以及大禹的儿子“有扈氏”、“有男氏”,帝喾的二老婆娘家“有娀氏”,收容了伊尹的“有莘氏”,以及“有仍氏”,等等,意义相同。大坏蛋寒浞把自己的儿子“奡”封到“过”,于是“奡”叫做“有过氏”。因此,“有x氏”,应该就是“有x为国的大族”的意思,也就是说“熊”“虞”“苗”“扈”“男”“娀”“莘”“仍”等等,都是国名,(大错。是物名)许多诸侯就“用国为姓”,就是自己的品牌“姓”建设得很不好,把国名作为自己的姓,原来的“姓”就扔了算了。因此“羿”作为诸侯,他的封地就是“穷”,并且不以“穷”为姓,说明“羿”的品牌是更好的——《五帝本纪》说【帝颛顼生子曰穷蝉】,【少皞氏有不才子,毁信恶忠,崇饰恶言,天下谓之穷奇。】尧的哥哥帝挚号“少昊金天氏”,因此更古的“穷蝉”地位比“穷奇”高,因此可以猜测,“穷蝉”的封地就在“穷”,而“羿”就是“穷蝉”的后代之一,跟舜是本家,虽然“一代亲二代表,三代四代认不到”,除了争斗外,有难的时候也还是可以扶持一下的,比如夏后少康被“奡”追杀的时候,就逃到亲戚、舜的故乡“有虞”那里并且得到支持。    

后羿同志第一次露面,是最古的《海内经》所记载的事迹:【帝俊赐羿彤弓素矰,以扶下国,羿是始去恤下地之百艰。】就是说“羿”国的第一任老大——按古人说法,应该是羿同志——接受“五帝”第三的帝俊-帝喾的委托,成为特种装备的特种部队,到天下去解决小帝国主义欺负小国——比如以色列灭绝巴勒斯坦的新例子——的问题。虽然帝喾只是给了一把特制的红弓和一把白色的箭,看起来只是一个单兵装备,好像没有什么了不起,然而,实际上羿同志的这个地位,是很了不起的,叫做“礼乐征伐出于天子”。有了这个“征伐”的特许,应该叫“尚方宝箭”,后世只有拥有“尚方宝剑”的唐朝节度使的地位可以跟羿同志的这个地位比。后世的钦差大臣跟这个比,跟谈判团团长与志愿军司令的差别差不多。    

一千多年后的商纣同志,在镇压徐夷的同时为了避免两线作战,就有《史记-殷本纪》【西伯出而献洛西之地,以请除炮格之刑。纣乃许之,赐弓矢斧钺,使得征伐,为西伯。】西伯昌有了帝纣赐的“弓矢斧钺”,干的却不是羿同志的高尚行为【恤下地之百艰】,而是五年之内伐五国,挖殷商墙角,壮大自己的势力。    

根据西伯昌的故事,我们可以知道羿同志有了帝喾赐的【彤弓素矰】这把“尚方宝箭”,他的“穷”国势力一定会迅速膨胀。比如【尧时】【举用】,舜时【为典乐】——也就是文化部长——的“乐正”夔侯同志,就被后羿灭掉了后代。《左传-昭公二十八年》记载:【昔有仍氏生女,鬒黑而甚美,光可以鉴,名曰玄妻。乐正后夔取之,生伯封,实有豕心,贪婪无餍,忿类无期,谓之封豕。有穷后羿灭之,夔是以不祀。】    

到了“五帝”第四的帝尧时代,“有穷后羿”得到了更大的委托,几乎成了帝尧的私人部队,帝尧几乎完全靠着枪杆子羿,才建立起自己的政权的。《淮南子-本经训》说:【逮至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豨、修蛇皆为民害。尧乃使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大风于青丘之泽,上射十日而下杀猰貐,断修蛇于洞庭,禽封豨于桑林,万民皆喜,置尧以为天子。于是天下广狭、险易、远近,始有道里。】——《大荒南经》说:【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帝尧对自己的十个太阳兄弟,他老爸帝喾的十个太阳儿子(大错,喾和尧非父子关系)破坏天地规律都铁面无私,创造了“后羿射日”的伟大神话(后羿射日不是射人),其他学习蚩尤的凶族,自然得不到好下场。    

《山海经-海外南经》还记载了羿和凿齿的大战地点,以及各自的主战武器:【昆仑虚在其东,虚四方。一曰在歧舌东,为虚四方。羿与凿齿战于寿华之野,羿射杀之。在昆仑虚东。羿持弓矢,凿齿持盾。一曰戈。】《海内西经》还说,后羿是个好同志,叫做【海内昆仑之虚,在西北,帝之下都。昆仑之虚,方八百里,高万仞。……非仁羿莫能上冈之岩。】  

然而这个对帝尧的天下有莫大功勋的“仁羿”-“后羿”同志,跑到【昆仑虚】向西王母要到了不死药,却有老婆“嫦娥奔月”的家破人亡,下场很难看。(这里的“月”是指西王母的女儿国,而非月亮的“月”)据说,“嫦娥奔月”是因为自私,因为不死药只一颗,只能她先吃了跑月亮广寒宫,收服了一只玉兔捣药,炼不死药。然而后羿在地上像凡人一样老死或被杀,嫦娥炼不死药炼到现在,难道是学白娘娘等许仙,等后羿投胎,再给他吃?“嫦娥奔月”的另外一说,是不得已,就是大坏蛋寒浞借小坏蛋逢蒙之手杀掉后羿以后,想霸占她,她赶紧吃了不死药跑月亮里去了,到那里想办法炼不死药救老公。这个解释好多了,嫦娥由此才值得成为爱情故事的主角,供后人学习。   

也许故事的真相,非常难看。《左传-襄公四年》记载:【昔有夏之方衰也,后羿自鉏迁于穷石,因夏民以代夏政。恃其射也,不修民事而淫于原兽。弃武罗、伯困、熊髡、龙圉而用寒浞。寒浞,伯明氏之谗子弟也。伯明后寒弃之,夷羿收之,信而使之,以为己相。浞行媚于内而施赂于外,愚弄其民而虞羿于田,树之诈慝以取其国家,外内咸服。羿犹不悛,将归自田,家众杀而亨之,以食其子。其子不忍食诸,死于穷门。靡奔有鬲氏。浞因羿室,生浇及豷,恃其谗慝诈伪而不德于民。使浇用师,灭斟灌及斟寻氏。处浇于过,处豷于戈。靡自有鬲氏,收二国之烬,以灭浞而立少康。少康灭浇于过,后杼灭豷于戈。有穷由是遂亡,失人故也。】    

《史记-吴太伯世家》记载:【昔有过氏杀斟灌以伐斟寻,灭夏后帝相。帝相之妃后缗方娠,逃於有仍而生少康。少康为有仍牧正。有过又欲杀少康,少康奔有虞。有虞思夏德,於是妻之以二女而邑之於纶,有田一成,有众一旅。后遂收夏众,抚其官职。使人诱之,遂灭有过氏,复禹之绩,祀夏配天,不失旧物。】    

《尚书-五子之歌》记载:【太康尸位,以逸豫灭厥德,黎民咸贰,及盘游无度,畋于有洛之表,十旬弗反。有穷后羿因民弗忍,距于河,厥弟五人御其母以从,徙于洛之汭。五子咸怨,述大禹之戒以作歌。】    

《说宛-指武》:【羿、逄蒙不能以枉矢弱弓,射远中微】    

《荀子·正论》:【羿、逢蒙者,天下之善射者也,不能以拨弓曲矢中微。】    

《孟子·离娄》:【逢蒙学射于羿,尽羿之道,思天下惟羿为愈己,于是杀羿。】    

也就是说,推翻雇主,为他人作嫁而灭国的这个“后羿”,是在太康时代。这个后羿识人不明,“伯明后寒”也就是“伯明”国的“寒”侯同志赶出门户的奸诈子弟寒浞,却被后羿当个宝,任用为自己的左右手。找了一个大坏蛋还不够,再找一个坏蛋逢蒙,传授给他自己的全部本领。寒浞内献媚于后羿,外贿买小人,最后逢蒙假借跟后羿比箭的借口下杀手,没能杀掉后羿,于是干脆舍弃弓箭,乱棍将后羿打死,煮成肉汤,他的儿子——没有这个意外就是未来的“后羿”——拒绝吃老爹的肉而在穷门被杀。    

掌握了上古最先进的高科技的羿同志,掌握同样高科技的坏蛋逢蒙杀不了他,却能用最落后的棍棒将羿同志消灭。后羿的死法说明,主战武器只有有效无效的区别,没有绝对的先进与落后,今日某些言必称西方如何先进的哈巴狗们,见识还不如上古的流氓逢蒙。后羿的这个下场还说明,《礼记-玉藻》说的【君子远庖厨,凡有血气之类,弗身践也。】是有道理的,上古时候“庖厨”和“弃市”的菜市场,都是极刑实施地,而君子又是很“仁”的,要是君子们看到执刑过程,是连禽兽都一定要大赦的,那全世界都得吃素,还干扰司法。比如挖墙角推翻夏桀的商 汤 先生,据说就是打猎都去掉三面网只留一面,【诸侯闻之,曰:“汤德至矣,及禽兽。”】——虽然很可能只是技术改进,愚蠢的四面网里面根本就进不了禽兽。    

后羿儿子死于非命,老婆被寒浞霸占,生了两个跟寒浞一样愚蠢残暴的儿子“浇”“豷”——根据《论语》里南宫适说的〖羿善射,奡荡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浇”也许为“奡”——如果这个老婆就是嫦娥,那“嫦娥奔月”的故事,就太难堪啦。    

因此,为了美好的神话故事,不得已,还是认为嫦娥是帝尧时代的那个英雄的老婆,在千钧一发之际吃了西王母的不死药跑月亮里去了,至今在那里跟玉兔研究炼不死药,以等后羿投胎,再续前缘。    

那个“穷”国,最迟在帝喾时候建国,在帝尧时代大大露脸,经过两百多年的壮大,应该有六七任“羿”侯的奋斗,像后来的西伯昌的后代推翻殷商一样推翻大禹的后代,然而自己由于政治上的无能、做了上古的王充或说袁世凯。    

总之,“后羿”,也就是有穷国的 历代国 君“羿侯”,在黄帝亲手建立的王朝有三次露脸:    

最有德行的时候是帝喾时代,为天下默默建立功业;最辉煌的时候是帝尧时代,创造“后羿射日”的赫赫武功,以及悲惨的家破人亡老婆“嫦娥奔月”,之所以如此,应该是介入帝王家内部的权力斗争过深,最后被牺牲;最荒淫不堪的时候是帝太康时代,儿子被杀,老婆被霸占,自己被煮成肉汤,传承二百多年的“穷”国完全灭亡。“穷”国的国名成为走投无路代名词,从此“穷”成为坏词;后来的“庸”国自取灭亡,发明成语“庸人自扰”,国名“庸”也从此成为坏词;再后来,“支那”本是《山海经》的“身毒”国即印度对天朝上国的尊称,全称“摩诃支那”,就是大中国的意思,这个天朝上国却被小日本蹂躏得不成鬼样子,从此“支那”成为今日中国最恶毒的贬称。——“穷”、“庸”、“支那”三国的故事,说明歌颂的美文是如何变成不堪的丑文的,真是连文字也无常咯。    

后羿下场如此悲惨,比后羿更坏的寒浞也好不了多少。夏后的忠臣靡同志,联合有鬲氏和被寒浞灭国的斟灌氏、斟寻氏的遗民,三国联军一举袭杀寒浞。分头并进的少康试探并进攻“过”,灭掉“过”国杀掉“奡”,杼即位为夏后再灭掉“戈”国杀“豷”。寒浞和他的两个残暴儿子也不得好死,继后羿之后做了上古的袁世凯。  

因此还是那个总结,就是无德之人越有野心死得越悲哀。

标签:就是   这个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