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市场、马克思主义:魏则西事件想开去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尽管平时许多公知和媒体都叫嚣着“小政府、大市场”,但只要一出事,政府仍旧是人们最寄希望的问题解决者,魏则西事件是这样,雷洋事件也是这样。这种双重标准在我看来是很矛盾的。很多人可能会说,我们要求的是政府健全体制,而非干预市场,这不矛盾;但傻子都知道,所谓健全体制,根本上来说就是规定市场的底线,这本质上就是在干预市场。
一那么从经济学思想的发展历史来看,政府该不该管市场呢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政府应不应该管市场呢
我们不妨从古典经济学派出发。古典经济学派发源于工业革命早期,代表人物有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等等,其政治思想的内涵是古典自由主义。这一流派是当时经济学的主流,比较强调自由贸易,放任的资本主义。在这期间也出现过几次危机,直到1929年的经济萧条以及随后的二战,自由放任资本主义出现重大问题,整个世界都在反思“市场万能”的迷思,于是下一阶段的凯恩斯主义应运而生。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基于二战前后自由资本主义的教训,强调有效需求和政府调控,对应欧洲黄金发展二十年,直到70年代滞胀产生,经济停滞,被迫重启自由放任资本主义。
新自由主义的代表经济学流派是新古典经济学派,强调市场化、自由化,是古典自由主义的变种,一定程度上承认政府有限职能,但更多地还是强调市场万能,市场效率第一,也是当前的“主流经济学”。我国包括教育、医疗领域一定程度上的市场化改革基本上也是遵从的新自由主义的逻辑。
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或者说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哲学思想,在这个思想史中占什么位置呢从马克思主义出发,怎么看待经济思想史随经济形势发展产生的改变呢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脱胎于古典经济学派,和凯恩斯一样,走出了自己的独特道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社会体制是变化的,每个社会有自身的基本内在矛盾,而社会的发展就是基于这些基本矛盾相互斗争而产生变化的。以之前的经济发展和思想史变化为例为例: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认为资本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私有化,(1)私人劳动产品与社会劳动产品不同,造成了危机的可能性;(2)剩余价值的攫取造成消费者消费能力不足,生产过剩必然产生,危机是总的趋势。1929年的萧条是一个例子,一方面是资本家生产过剩,另一方面是工人缺少产品——生产的相对过剩。
凯恩斯试图调节生产和消费以抑制危机发生的意图是好的,然而资本家为了自身利益,个体理性战胜社会理性,一旦生产利润受到限制,则(1)减低生产(2)提高价格,进一步与工人的工资诉求一起,造成高物价低生产率的滞胀现象。凯恩斯试图用政府作为第三方来调节,但是其资金是有限的,政府本身的调节能力和立场也是变动的,最终政府承受不了赤字的压力,其资本家诉求也进一步使得政府立场转向打压工人,采用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
新自由主义要求市场化,本质是通过全面市场化提高资本家的盈利空间,打压工人的谈判权力,通过(1)扩大资本增值的空间,如地理空间(非洲、东南亚),行业空间(教育、医疗)(2)扩大资本增殖的程度(打压工人谈判权,“国企丢掉铁饭碗”,勾起工人内部斗争,引入更廉价劳工)。所有的一切根本目的是资本利润,而非人民福利,因此在新自由主义的改革过程中,面对利润和人民福利的问题时,不要奢求改革的良心会在人民福利身上。
三那么怎么从马克思主义者的角度来看待政府和市场关系呢
有人说马克思的理论里面没有政府和市场关系的,其实不然。最简单来说,马克思说过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那么既然是统治工具,那么能不能管市场呢肯定是能的。其次,马克思的理论里很明显地谈到了自由市场的无效性,他强调资本家个人的理性生产会造成资本家阶级的整体无理性生产,这也可以从博弈论的角度得到论证。所以,从马克思主义的角度出发,既然市场和资本可能失效,那么市场也该受到政府管理。再次,马克思主义的视角里,政府该如何管理市场呢是落后于时代的纯计划经济吗
恰恰相反,若马克思活在当代,他也一定会觉得政府不能用纯计划经济来管理当今市场,因为计划经济不是落后于时代,而是超前于当前时代了。
从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出发,事物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对事物的分析是要和具体的时代和社会条件分析的,不能一刀切。就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来说,政府肯定要管市场,但管到什么程度,这根据不同的社会发展时期不同。在需要利用资本,开辟市场,和其他资本主义国家进行贸易交流和行业竞争的时候,适当的放开市场,有利于融入当前的资本主义生产体系当中;在资本试图反客为主,危害人民安全利益,危机社会主义理性的根本实现的时候,政府就应该毫不犹豫地出手,站住底线,不能“捡了芝麻,丢了西瓜”,需记住资本只是工具,而且是有缺陷的工具,要到达共同富裕最终的目的,我们最终还是得走对方向。
就当前的经济形势来说,政府应不应该多管管市场呢应该的。不管是医疗、教育、甚至国家暴力机构(警察),都应该是资本发展的底线。政府如果不管一管,这个底线突破过后,资本的利润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二者的冲突必然发生,悲剧也将不断出现。魏则西事件,背后是医疗市场化的影子;而之前的雷某事件,也有群众认为和基层执法的“罚款指标”、“抓嫖赚钱”相关,而进一步也和公务人员的类市场化“绩效改革”不无关系。类似的案例多不胜数。
因此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出发,在当前的社会条件下,我国的政府如果是统治工具的话,也应当是人民的统治工具,因此用人民的统治工具去管理无效的市场为人民根本利益谋福利是必需的,也是必要的。而这个管理的第一步,就应该守住“底线领域”,保障基本生活和生存的需要。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