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钢事件,有话为什么不能好好说-
通钢事件中,工人似乎只会用拳头说话,完全不理会管理层的恐吓和政府苦口婆心的调解。在媒体的描绘中,这些“个别”“国企情结”严重的内退人员,简直成了疯狂且不可理喻的野蛮人。
情况果真是这样吗?有什么话不能好好说?非得诉诸暴力?
其实工人并非不会好好说话,只是一直没机会好好说话而已。
国企并非不能改制,发展毕竟是硬道理。但作为改制的设计者,有没有考虑过给职工说话的机会?
改制实际上是一次利益的再分配。如今连职工工资都要劳资双方共同协商,为什么涉及到几千万家庭命运的大变动,不给关联方表达意见的机会呢?也许有人会说:谁说没有?难道我们党不是已经三个代表了吗?难道国资委、省政府没有考虑改制程序合法和职工补偿吗?对此,我并不反对。但党和政府往往从原则上提要求,而常常忽视可操作性。考虑问题往往从宏观上着眼,而当事人则更重视自己的切身利益。上层精英往往更重视整个国家的GDP数字,而普通人则更关心自家的柴米油盐和过冬的暖气,因为这些维系生存的基础都不具备了,国家再强大,政府说得再动听又有何用?
如果普通人有机会说话,普通人的道理得以上达天廷,如果各方有机会坐下来讨价还价,尽可能达成双赢,流血事件就有可能避免。但实际情况又是怎样呢?
作为改制从头到尾的直接参与者,我想自己更有发言权。
首先,改制的宣传就很不讲道理,因为它本来就没有道德基础。凭什么将全民的东西给少数人呢?为什么改制不能引入竞争机制呢?既然国企机制不行,为什么不先让中石油、中石化改制呢?每年区区千元的补偿补助金,真能补偿那些老职工多年的无私奉献吗?这些问号,在改制动员时都是说不通,无法令人信服的。我们这里的情况是:既然道理说不通,又不能不做,干脆就强压。通过改制方案时,一把手施压说:你们各个单位的职工代表坐成一列,领导在前面,哪个单位不举手,就找你们厂长书记是问!
至于改制后,职工的地位更是一落千丈。一把手成了无人管束的太上皇,仗着手中拥有的财权和人事任免权,想怎样就怎样。恨不得一晚上就把职工股东全撵光。可以说眼下党群关系和社会风气的恶化,和改制企业头头的胡作非为有密切的关系。为了早日实现对他人财富的侵夺,这些人往往不择手段地寻租权力,严重腐蚀基层的政权机关。使党纪国法成了他们任意扭曲的玩物。
改制后的职工普遍就象通钢工人一样,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整天战战兢兢。今天被割掉一块肉,明天又被偷去一条腿。利益受损却不敢声张,生怕一不留神丢掉饭碗。时间一长,成了不折不扣的印钞机。
为了改变不公正的境遇,他们上访、告状,希望“包青天”主持公道。但在衙门八字朝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的情况下,有多少公理能得到申张?到了这时候,工人不说话了,他们已经无话可说,只能像公牛一样瞪着血红的眼睛!
这时候轮到管理层发抖了:你们,你们,有话为什么不能好好说?
江苏仪征改制企业怡华商贸公司党委书记汪平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