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毛泽东时代与改革年代及中国与西方的共性和个性

2025-02-23 观点 评论 阅读

毛泽东时代与改革年代及中国与西方的共性和个性


按照中央的文件表述,把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事业的历史过程划分为三个主要阶段,即革命,建设和改革。

按这样的划分,人们常说的毛泽东时代,主要指的的就是这个建设阶段。

毛泽东时代的经济建设目标就是实现国家工业化。

大家都知道,欧洲因为先于中国搞工业化革命,因为有了工业基础的支持,就在武器方面比中国的清朝先进了许多,这在看电影《圆明园》的时候就能体会到,清朝的士兵拿着刀骑着马向西方侵略者的阵地冲去,然后在西方长距离的洋枪洋炮射击下纷纷倒地,尸横遍野。当然,除了武器上的落后外,清朝政府的腐败也是重要的原因。当一个腐败的政府看到西方如此强大的武器而瘫软在地,实在也是太正常不过了。不过,腐败政府对洋人虽然是卑躬屈膝,但是对人民群众仍然还是飞扬跋扈的。不推翻这样的反动政府,人民就永无出头之日。

所谓工业化,其实质核心就是指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形成系统的科技体系,如此方能构架基本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以及构建国防工业基础。

纵观整个毛泽东时代,工业化的成绩是极其骄人的,尤以“两弹一星”为重大标志的工业科技成果,标志着中国有了重新在世界民族之林立足的实力。美国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而宣告对中国围堵的失败。

在工业化的进程中,训练了大批的工业技术人才,又是毛泽东时代的一项突出贡献。正是有了这样大批的人力资源,加上毛泽东时代留下的工业基础,改革年代才有条件和机会搞得如此的红红火火。

如此看来,要说毛泽东时代与改革年代的一个主要区别的话,那就是,毛泽东时代是打基础的阶段,而改革年代则是在这个基础上搞装饰的阶段。这就像盖高楼大厦一样,没有坚实的地基的话,这样的摩天大楼是不可能盖起来的。而毛泽东时代的建设,其意义就在于打下这个坚实的地基,然后改革年代才有机会在这个地基上进一步发展。

关于这一点最好的对比国家就是印度。中国改革后,经济突飞猛进,中国产的商品很快地行销世界。可大家从来没有看到过各种印度商品满天飞的现象,这个重大的不同的根源就在于中国有了一个毛泽东时代,有了一个深厚的工业基础和大量的有一定文化技术的人力资源基础。

有的人可能会提出一个疑问,那就是苏联也是在继承了强大的工业基础之上的改革却为什么失败了呢,连国家都解体崩溃了呢?

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好,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其实也是揭示出毛泽东时代与改革年代的共性的答案。

改革初期,邓小平就提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问题,并特别指出,某些人的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所谓改革与他所说的改革不是一个意思。正是在这个原则和区别问题上,中国的改革和苏联的改革分道扬镳了,当然,结局大家也都已经看到了。

所以说,要说共性的话,那就是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改革年代继承了中国革命成功所缔造的政治制度框架,这与毛泽东时代是一样的。正是因为中国改革原则上坚持了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所以中国才不至于象苏联那样崩溃了。

关于这个问题,对中国搞和平演变的势力的表演从反面也印证了这一点。和平演变势力对中国改革的干扰破坏的最终目的可以说,就是要推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他们的一切策略和行动都是围绕着推翻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政权展开的。关于这一点,苏联的崩溃就是一个活生生的证明。

当然,和平演变势力还在为这个目的斗争着。而正因为他们仍然在做这个斗争,这个现象本身也表明他们的目的还没有完全变成现实。而由此出发就可以知道,中国与别国之不同,其重要的一点就是,中国仍然坚持的是社会主义制度和共产党的领导。可以说,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与西方的不同的有中国特色的最突出的个性了。

不过,中国的目标不在于仅仅改造中国自己,而在于改造全世界。这就要求中国一定会全面走向世界的。

中国要与世界交流,那么一定要有共同的语言,否则是难以相互交流的,所以说,这也是中国搞市场经济的一个深刻的内在因素。

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实行市场经济的情况下,中国要想改造世界,那么正常的途径无非就是,首先适应世界,继而改造世界。这就象人们平时说的,一个人想要改变自身所处的环境,那么首先先要适应这个环境一样。也就是谁,只有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认可中国,随着交流的不断深入,而走向认同中国,继而走向向中国学习的一步,那么中国改造世界的任务就进入轨道了。而实施市场经济就是与世界沟通交流的一道桥梁。

当然,中国这种以退为进的斗争策略,成功实施的关键点在于中国共产党自己不能迷失自己,而是自己的头脑要始终清醒,要清楚自己远大的理想和目的。

搞市场终究是一种手段的运用,建成市场经济体系是为了更方便地与世界交流沟通,也只有掌握驾驭了市场经济,中国才不仅能够搞活自己的国内经济,也能因势利导地引导世界经济,从而把世界导向中国引领的人类社会的发展道路。

毛泽东时代与改革年代之间的共性,也就是中国对于西方而言的个性,即中国特色的实质之所在。

标签:中国   改革   时代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