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产能过剩与产能不足

2025-02-23 观点 评论 阅读

产能过剩与产能不足

迎春

  新华网北京6月7日报道,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任邵宁7日在京表示,“目前,绝大多数行业都处于供过于求的状态。企业面临需求萎缩,或者说生产能力过剩的严峻问题”。我国的需求不足问题不是今天才有,改革开放以来就一直存在,但是,过去靠的是出口产品,现在世界经济危机日益严重,出口下滑,需求不足的问题就更加突出了。

  我国有13亿人口,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而且存在着大量贫困人口。据国家统计局2月26日发布的“2008年全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按2008年农村贫困标准1196元测算,截至去年年末,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尚有4007万人”。据测算,按世界银行人均每日一美元为贫困人口的标准,我国大约还有2亿贫困人口。

  一方面是“需求萎缩”、“产能过剩”,另一方面是存在大量的贫困人口,这正是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的本质表现和必然结果。资产阶级拼命发展生产,但不是为了工人的消费,不是“以人为本”,而是为了赚钱、利润;另一方面工人没有生产资料,只有出卖劳动力商品,工资仅仅能维持劳动力的再生产,所能积累的只有“贫困”;资产阶级积累财富,工人阶级积累贫困,所以必然出现“需求萎缩”、“产能过剩”。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经济存在的问题正好相反,是产能不足、需求过旺。毛泽东时期我国的生产发展很快,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连吴敬琏等人也不得不承认是“高增长”(参看《中国增长模式抉择》增订版第100页)。但是,虽然生产高增长,却还是供不应求,产能跟不上需求:表现在有时买商品要排队;有些产品还要发票证,被一些人嘲笑为“短缺经济”。原因很简单:广大劳动者都有工作,就业人数不断增加,没有失业现象;收入随着生产发展不断提高,或是提高工资,或者高农产品收购价格等,所以需求总是推动着生产发展。这就是公有制适应生产社会化、推动生产力发展的表现。

  短短的三十年,我国的经济为什么会发生了如此变化呢?就是由于所谓“市场改革取向”的结果。吴敬琏之流大肆鼓吹什么“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就是把生产资料、财富“配置”给少数资本家、官僚;而“配置”给广大劳动者的则是“一无所有”,只有出卖劳动力商品。总之,是把好端端的公有制,“配置”成了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制度,“配置”出了一个两极分化、无产者与资产者尖锐对立的经济制度。

  只有“炸毁”雇佣劳动经济制度,重新恢复公有制,才能从根本是解决“需求萎缩”、“产能过剩”的问题。

标签:需求   贫困   人口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