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年十届一中全会上,李德生为何能当副主席?毛主席如何评价他?
1973年12月15日,刚刚担任国家副主席4个月的李德生,在毛主席的书房,与政治局委员和各大军区负责人讨论政治局会议上关于八大军区对调指示的意见。
李德生还有一个身份——北京军区司令员,他当场表示:“坚决服从中央决定,对军区对调没有意见”。
毛主席满意地点点头,直言道:“不过,有人不愿意对调,不想离开老单位。军人一切行动听指挥,只有步调一致才能取得胜利”。
在场的所有人都明白,毛主席这话中的意思。
从1966年开始,有人结党营私,建立裙带关系。
这次军区负责人对调,主要目的是为了切断裙带关系,保持军队的纯洁性和独立性。
根据中央指示,李德生将和沈阳军区司令员陈锡联对调。李德生很坚定地告诉毛主席自己会尽快到岗。
毛泽东对李德生绝对服从中央指示的态度非常满意,说:“你们李家出了个李铁梅,你就是李铁梅,你是陪绑的。”
毛主席为什么说“你就是李铁梅”?
13岁参加革命,52岁首次与毛主席见面
“李铁梅”是京剧《红灯记》中的角色,角色原型是我党抗日女烈士。
李铁梅是在抗日战争中成长起来的革命同志,而李德生的革命经历其实更早些。
1916年,李德生出生于河南新县。
家庭贫困,常常吃不饱饭是李德生年幼时最深的记忆。
为了混口饭吃,8岁那年,他开始给大户人家放牛。
河南新县位于大别山地区,李德生小时候听过几个革命事迹,13岁那年加入革命队伍。
之后,他随着红四军离开大别山革命根据地,转移到川陕革命根据地,随后与主力部队一起长征,最后到达陕北延安。
往后的日子里,他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抗美援朝战争。
可以说,我党、我军在历史时期做出的重大历史功绩中,都能看到李德生的身影。
在整个战斗生涯中,最让李德生难忘的是朝鲜战场上的上甘岭战役。
这场战争是朝鲜战争中最血腥的、时间拖得最长的一次战役,也是击退敌人的决定性战役。
这场战役让全世界都看到了李德生的军事才能和指挥才能。
根据现有资料显示,毛主席第一次注意到李德生就是在上甘岭战役时。
1951年3月,李德生随志愿军一道抗美援朝战争。
在上甘岭战役中,秦基伟率领的15军伤亡惨重,王近山下令预备队12军赶紧上阵,身为12军副军长的李德生率部负责上甘岭的防务工作。
在这个过程中,李德生的军事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他率领的12军在面对劲敌时,更是打出了志愿者的军威。
最终,在两军联合之下,浴血奋战下,志愿军成功击退了敌人数百次猛烈攻击,最终取得了上甘岭战役的胜利。
更为难得的是,面对这样巨大的功绩,他始终把国家和人民的荣耀放在第一位,从不自大自傲。
年仅36岁的李德生,作为一个年轻的将领,能有如此优秀的军事能力,令毛主席欣慰。
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授衔,李德生被授予少将军衔。
不过,这之后的很多年里,毛主席与李德生没有任何交集。
直至到了1968年10月,在八届十二中全会会场,当周总理在念分组名单时,念到李德生的名字时,毛主席当即问道:“哪个叫李德生?”
“主席,李德生同志是12军军长,是安徽省革委会主任”,接着,周总理请李德生站起来,让毛主席看看他。
李德生听到周总理的话后,赶紧整理好衣帽,站起来,向毛主席和周总理行军礼。
在此之前,毛主席只是对他有印象,但不认识他。
于是毛主席热情地跟他打招呼,询问道:“你是哪里人?”
“回主席的话,我是河南新县人。”
周总理问他,“你和许世友同志是一个县的吧?”
李德生表示,我们是一个县的,我们是老乡。
当时已经75岁高龄的毛主席看着眼前这个风华正茂的年轻人,于是又问李德生:“你多大年纪?”
李德生回答:“52岁。”
这是李德生与毛主席第一次正式见面。
多次被毛主席重用,成为国家副主席
两人首次正式见面,为后来毛主席提拔重用李德生埋下伏笔。
1969年4月,李德生进京参加中共九大,当选为中央委员。
同月,在京西宾馆召开的九届一中全会上,李德生又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
周恩来在念选举结果时,毛主席当众提出:“让我看看李德生同志”。
军人出身的李德生习惯了整理好仪容仪表向领导们行军礼,周总理笑着说:“李德生同志,请你把你的军帽摘下来。”
毛主席看了他好半天,再次问道:“你今年多大了?”
“会主席的话,我今天53岁。”
毛主席的记忆力很好,去年问李德生的年龄,今年还问。
两次询问李德生的年纪,其实当时他正在思考中央领导班子成员“老中青”三结合的问题。
李德生经历丰富,年纪相对于很多从革命年代走过来的同志而言,相对还年轻,因此,他成为提拔的重点也是出于长远考虑。
两个月后,周总理安排专机去安徽接李德生进京任职,在李德生原有职务的基础,又被安排要参加政治局、军委办事组以及国务院业务组等活动。
毛主席经常邀请李德生到家中商谈事宜,以言传身教的方式,促使李德生快速成长。
1971年9月12日晚,对毛主席、周总理而言,都是非常难忘的一个夜晚——林彪出逃。
这起事件震动中外。
而李德生在此次事件中的行为,呈现出了军人一切行动听指挥的样子。
他在大是大非面前沉着冷静以及强大的执行力,再次得到了领导人的认可。
1973年8月22日,也就是中共十大召开前一天,周总理专门召集省市自治区以及党政军直属机关领导人召开会议。
会上,周总理向在座老同志们强调,必须要重视“老中青三结合”。
在此之前,毛主席曾召集周总理等人到中南海开会,商讨“谁来当副主席”,已经着手解决“老中青三结合”的问题。
商讨出来的结果,是按照年龄划分。
毛主席当场表示质疑,“我们一直提‘老中青三结合’,中年人呢?年富力强、有经验,我们要重视提拔中年人。”
毛主席直接表态:“中”,最好从军队里选。
毛主席这个附加条件说出后,在场的符合条件的人,寥寥无几。
李德生当时也在场,他没有说话,他认为军队才是自己发光发热的地方。
不过,周总理当众直接提议李德生作为候选人。
李德生赶紧告诉周总理,自己从资历、能力等方面都不如李先念。
李先念是位老党员,当时年近70,他理解毛主席和周总理等人的深谋远虑,于是示意李德生不要再讲了,不要再驳了领导人们的安排。
因此,在中共十大召开之前,周总理再次向大家强调选拔人才要坚持“老中青三结合”。
邓小平提议,可以让年纪大、身体不太好的老同志当顾问,之后会成立一个顾问委员会。
其实,在当时的环境下,毛主席和周总理等领导人坚持提拔李德生,承受了很多不为人知的压力,也是希望李德生将来在关键时刻能够力挽狂澜。
8月30日,十一届一中全会顺利召开,李德生当选为中共中央副主席。
而他这个副主席的身份,只存在了4个月。
只当了四个月的副主席,因军区司令对调离京
同年12月12日,毛泽东在自家会客厅与有关同志召开商讨会。
会上,毛主席提出:全国各大军区司令员对调。
在场的周总理和叶剑英同意毛主席的提议。
12 月 22 日,中央正式对外宣布全国军区司令大对调的命令,同时,也对军兵有关领导人也进行了调整。
北京军区司令员李德生与沈阳军区司令员陈锡联对调。
而李德生的副主席职位也随着对调而结束。
除此外,李德生因为离开了北京,他的处境颇为艰难,一些敌对分子开始攻击他。
直到1975年7月,邓小平开始整顿军队,他的处境才稍微好转。8月,邓小平直接任命李德生为沈阳军区党委第一书记。
改革开放后,李德生的处境彻底好转,受牵连的家人子女也得到妥善安排。
在沈阳军区工作十二年后,李德生被调往国防大学工作,担任政治委员和党委书记之职。
1988年,恢复军衔制度,李德生被授予上将军衔。
1990年,74岁的李德生向组织申请,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在往后的日子里,他仍然关心党和国家以及军队建设事业,积极参与党史、军史研究工作。
2011年5月8日,时年96岁的李德生在北京逝世。
结尾
回顾李德生的一生,他面对自己的人生境遇时,能够做到宠辱不惊,身为军人,他坚定立场听指挥,能打能战。
他无疑是新中国建立后一位合格的军人,是党和军队重要的力量。
在关键时刻,始终跟党走,维护党和人民的利益,值得我们称赞和铭记。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