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用“改革开放”活生生将新中国切成两半?
为什么要用“改革开放”活生生将新中国切成两半?
小时候,我是在“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歌声中长大的,到现在我还没有否认这种看法,无论共产党处于多大的危机和非议中,我也没有动摇过,但是,如今再也很少听到这句话了,听到的全是什么呢?听到的是: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现在的幸福生活;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北京的奥运会;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今天的国际地位;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国企改革的成功;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军队的现代化;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一切。。。。
实事上难道真是这样的吗?我们不妨做一些简单的批驳:
一,中国的所谓“改革开放”是建立在何种基础之上的?新中国成立之时,其贫穷之程度是世所罕见,其工业基础之差,在当时的世界范围内也是极其少见的,可以说没有一种工业品形成了自己的工业体系,在这样的条件下,从1949至1978年,仅仅29年的时间,中国除了在极少数工业方面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之外,其它都形成了有相当实力的工业体系,并且很多行业排在世界首位,而改革开放,如果没有这些完备的工业体系作基础,你如何改革,你从哪里开始改革?有人说现在的国企比以前不知道大到哪里去了,前面算什么?但是,我得告诉你们:没有当时的小,哪有现在的大?凡属1978年以后建立起来的新兴产业,无一例外的一个特点是:主导权不在自己手上,核心竞争力不由自己掌控。我们不否认1978年以后,吃喝玩乐的物质产业有了飞速发展,也给人民带来了实质的好处,但是,并没有理由由此忽略前期的成就。
二,“改革开放”的宣传是否要建立在“毛和邓”的功绩争论上。也许中央的本意不在于此处,但是,宣传机构又很难把握一个度,在宣传改革开放时,不知不觉的偏到对邓的个人功绩的宣传上,不知不觉地搞个人崇拜,不知不觉地演变成对毛泽东的否定,尤其是有一些人,在毛泽东时期不得志、现阶段又掌握话语权,这些人将两人的对立发挥到极至,中央的宣传喉舌时常表现出立场单边化倾向,俨然“改革开放”以后三十年就是邓小平个人的三十年,即使我们100%肯定后三十年的功绩,也并非是一人力量所为,为何要把一个国家的成绩神化为一个人的丰功伟绩呢?况且,后三十年的负面之处人所共知。
三,是不是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现在的一切?我在第一部分列举了一系列当前宣传喉舌的所谓“没有。。。就没有。。。”,这些假设意义何在?如果没有新中国,那所有假设都没有了,哪来现在的那么多假设?既然新中国是中华民族一个新时代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全面振兴的开始,为什么又要硬生生将这部历史前一部分切开呢?我记得,华国锋同志执政时期提了一个口号,叫“四个现代化”,后来不提多少了,其实质就是要搞经济,虽然华国锋为了政治需要,提了一些有些人认为不合适的政治口号,但是,其经济发展的雄心和决心是得到公认的,并且也是一步一步在对外开放的,时代的发展和领导的人更替是一个国家变革的最佳时机,古今中外,都不能例外,无论华国锋也好,邓小平也好,其他任何领导人也好,都不可能忽视潮流的发展和人民的需要,所有的政治家的政治活动都是其施展抱负的前奏而已,任何一个国家的成就都决不是一个人的成就,也不是一个人的历史,“改革开放”只是一个名词,不是一个人专用的,别人当权,可能不把这个词当“旗号”,但是,一定得做这种事,我们把“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一切”来概括后三十年对中国的影响,有些强奸民意之嫌,如果还有人把“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北京奥运”作为口号,就显得更是贻笑大方了。
其实,对于前后三十年的成绩对比,是一件很没有必要的浪费资源的事情,国际形势的变化,科学技术的发展变化,都让不同时代具有太多的不可比性,过多的宣传一个伟人和一段历史,会让不同时代的人产生不同的对立,也会产生不必要的争论及误会,很有可能演变成“政治路线”的斗争,用“改革开放”切割新中国的历史既浪费资源,又扰乱民心,大不必要,一个新时代的变革可以记念,但是,采取把前面的成绩累加在后三十年的成绩之上来歌颂后三十年的伟大,显然很难有说服力,如果再把历史推进一百年、二百年、五百年甚至更长,后人要如何来解读这个时代的所作所为呢?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