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宇太:没有五四新文化运动,就没有新中国

2025-02-17 观点 评论 阅读

宇太:没有五四新文化运动,就没有新中国  

2007-08-08   

一个人的身体是否健康,与摄取的物营养有关系,一个人的精神是否健康,与摄取的文化营养有关。目前中国人,物质营养的需求已经退居第二线,文化营养的需求上升为一线。《百家讲坛》恰恰是暗合了这种需要,及时传拨经典文化,以便提升国人人性,这无疑是顺应潮流之幸事。  

既然要传播文化,由谁来传播?传播的人配不配传播?这又是个现实问题。我一直关注着《百家讲坛》的每一个出线者,我认为总体来说,这些传播者大多都是上乘的,有档次的,有品牌的,适合于做传播者的,中天先生上解民意,下察民情,雅俗共赏,拥有学者深沉的幽默与风趣;马瑞芳女士思路清晰,语言洗练,显然是多年大学讲堂修炼的结果;立群先生人生坎坷,治学严谨,思维慎重;包括年轻学者,也很精彩:钱文忠功底扎实,说话有根;孔庆东底蕴丰富,视点翻新,贴近世俗;于丹悟性与敏捷突出,心灵化语言扣人心弦。在这里出现的传播者大多可以认为是文化人的独特品牌。而且,他们本身就受到了经典文化的熏陶,他们的人格魅力,已经折射出了因有效吸食文化营养而造就的美丽风采。而促成传播,打造“学者明星”的后台无名英雄,就更让人心存敬意了。从这个意义上说,《百家讲坛》选人是严谨的,对社会公众是负责任的。我们公众有理由感谢他们。  

面对当今社会,文化传播的深刻意义是不容忽略的。  

多年以来,常有亲朋好友劝我,大意是,你这人活的太真,思想野马任意驰骋,不会保护自己,小心当右派。我说,你等勿虑,我观胡总温总两位老总,非“焚书坑儒”之流,亦非“独尊儒术”之辈,有爱民之相,呈包容之风,不必多虑。此二人,重民本而宽学术,扬党风而重官律。保民护本,是为执政基本理念。其真意在于以民为“本”并逐步过渡为以民为“主”。之所以不可骤变,时机未到是也。  

以人文学者而论,先秦“百家争鸣”,五四新文化运动,当是最幸福时刻,最思想自由时刻,最体现价值时刻。当今天下学术思想文化氛围,可能是第三次幸福时刻。由此而论,我们人文学者,有理由感谢当今的政治领袖。因为文化再强大,也干不过强权政治,如果不许你说话,学者不过是一群有思想有文化的高级哑巴。  

我在此要强调的是,文化是更新国家升华民族的最前沿,任何政治革新,经济改造,乃至人性重新定位,都必须借助文化的力量。  

诚然,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但共产党哪里来的?是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是地上长出来的吗,也不是;是人的头脑里固有的吗?还不是。可以肯定,共产党的诞生,是马克思主义直接催生的,但马克思主义哪里来的?五四新文化运动牵引出来的。是五四新文化运动自由思想的狂潮,更新了人们的思想,扩张了人们的视野,引发了丰富多彩的人文见解与救国主张,并勾引出了马克思主义。正是五四新文化运动,造就了人性蜕变思想更新的早期共产党人,并使他们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可以肯定,早期共产党人的人性基础思想基础乃至主义的选定,都是由五四新文化运动直接提供的。所以,从逻辑上完全可以这样说,因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又因为没有五四新文化运动,就没有共产党;所以,没有五四新文化运动,就没有新中国。由此看来,五四新文化运动创造了新中国,再简言之,新文化创造了新中国。  

我无非企图强调,文化的传播与重新建构有着不可忽视的巨大潜在意义。  

在我看来,如果说大众媒体娱乐明星的出现是促使人性得到全面解放的话,那么学者明星的崛起,才是民族振兴的前兆。因为他们寻求的是一个民族的强大的精神原动力。  

  

标签:文化   没有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