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改革开放显著提高了社会平等程度》一文
评《 改革开放显著提高了社会平等程度》一文
作者: 老汉 2007-10-10
(注:作者议论前面都有个“评:”字, 无“评”字的为原文。)
周为民教授在回答《21 世纪经济报道》的记者时说,改革开放将近30年,中国社会的平等程度空前提高,这点必须看到。
他指出,旧体制下远远不是一个平等的社会。第一,在旧体制下,各种各样的制度和政策壁垒,把几亿的农民与城市隔绝开来,强制固定一种身份不平等,这种身份不平等带来全面的机会不平等。这个问题是改革开放后逐步解决的。
评:“旧体制”下,这指的是不是国民党的“旧体制”,从文章内容来看,指的是新中国,这就怪了?在共产党领导领下,中国人民英勇奋斗流血牺牲,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三座大山”,建立了新的中国;劳动人民翻得身解放,做了社会的主人,建立了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些都是历史上第一次,应该说都是新的;消灭了封建主义、改造了资本主义,消灭了人剥削人的社会,这也是新的;在农村建立集体经济,在城市建立了公有制经济,这也是新的。所谓新的,因为他不同于旧的,不同于以前的革命,以前的革命是一种私有制代替另一种私有制,是以一个剥削阶级代替另一个剥削阶级,可以说本质上都是旧的,怎么说解放后的新中国倒成了“旧体制”了呢!如果说这是旧体制,那么天下还有那一种体制是新体制?难道说现在的体制是新体制,请问它新在何处?难道说新就新在私有化和市场经济,难道计划经济和公有制是旧体制,私有经济和市场经济应该说是几百年、几千年前的旧经济体制,而公有制和计划经济倒都是在其后出现的新体制。现在“精英”们控制话语权,“我说新,就是新,不新也新,我说你旧,你就旧,不旧也旧。” 几千年的“私有制”是新体制?几千年的农村个体经济是新经济?这不是天大的笑话?作者如过说现在的体制是新体制,请证明它新在什么地
方?
作者全篇是在诉新中国的苦。他说旧体制“把几亿的农民与城市隔绝开来,强制固定一种身份不平等,这种身份不平等带来全面的机会不平等。这个问题是改革开放后逐步解决的。"毛泽东时代农民也有去城里当工人的,特别是58年前后,大批农民进了工厂,当了工人,现很多退休的老工人原来都是农村的农民,当时国家只能按城市可接纳的工人数量,来招收农村的农民。如果像现在这样放开让农民自由进城,一方面城市工人下岗,还有大批居民失业,再让农民进城来争夺城里人的岗位,这除了制造社会矛盾外,还有什么好处?那就像现在一样农民成了城里的游民,国家既不能保障他们的工作,又不能保障他们像城里人一样可享受平等的权利,试问给农民这样平等有何意义?在毛泽东时代工人有工做,没有象现在那样有下岗一说,农民有地种,没有像现在那样随便圈农民的地,让农民无地可种,现在我国有3000万城郊农民成为"三无农民":无地、无业、无保。 工人和农民需要这种连生存权都保障不了的平等权有什么用?
第二,旧体制下由家庭出身、成分上的“红与黑”造成巨大的社会鸿沟,多少人、多少大好青年,仅仅因为出身不好,就根本不能在社会上抬起头来,不要说上大学,在参军、招工等等各种机会面前都是被排斥的,甚至找不到“对象”,结不了婚。这种同样相当残酷的社会不平等也是改革开放以后解决的。
评:共产党领导人民革命就是要消灭剥削阶级,这对人民来说是天经地义的合理,对剥削阶级来说那是叛经之道,是天大的不合理。不同的阶级只能说不同的话了。剥削阶级家庭出身的子女,共产党有政策,有成分论,不唯成分论,重在表现,我国的大学生里、干部队伍里不是有很多剥削阶级家庭出身的嘛!其中还有不少高级领导。对于表现不好的,或还没有证明他会表现好的,这都要考验,否则共产党的政权就难以巩固。现在不是有些地主和资本家的子女、开始向共产党和工农反攻倒算了吗?说"国有资产流失是还财产于民”,地主的土地是私有财产,怎么可以随便剥夺? 现实说明要有成分论,不唯成分论的政策是对的,因为确实有的出身不好的子女其立场是难以改变的。因此区别对待是必要的,党的政策仍给了他们出路,但路还是要靠他们自己走的。现在工农打入了最底层,由主人变成成了奴隶,黑砖窑的奴隶工就是最好的证明,中国的矿难死亡人数占全世界总量的80%,无劳动的权利的保障,老板叫你下岗就下岗,过去工人有给领导提意见的权利,有“四大"、罢工的权利,现在都也取消了;工农是领导阶级,可是在各级代表大会第一线的工农代表几乎没有了,像这次党代会,有的领导人的一家就有两个代表,难道这些都改革开放给他们的更多平等?其实平等都给了有权、有钱和”精英“了。
第三,旧体制当中,由等级规定的特殊待遇、福利、场所是普通民众绝对不可能染指、问津的。那些特殊的商店,有特权的人能进,外国人能进,老百姓决不能进。改革开放以后,这种明确按特权分配的等级标准在很多方面很大程度上为统一、单一的货币尺度所代替,这同样是一个重要的进步。
评:共产党在经济条件相对困难的情况下,实行了票证,这是远远高于现在的平等。那时的票证规定了每人的供应都是在定量之内的,你就是有钱也不能有特殊的享受,毛泽东和刘少奇的子女在困难时期也经常吃不饱饭,只能按定量吃饭,因此不会出现“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惨象。在困难时期毛主席也和全国人民一样共度困难,限定自己不吃肉,工资下降到三级,大批干部都效仿主席这样做的。当然票证也不是完全一样的,根据劳动的不同,定量有28斤的,也有30多斤的,一些干部有些烟酒的特殊供应,也是定量的,在固定的商店买,不是到处度可以买到的,老百姓不是不能进,而是进去没有他可买的。所谓特殊待遇就是这些。现在没有票证和特殊供应,难道就比毛泽东时代平等了,远非如此!现在有权有钱可以随便消费,没有定量的限制,目前公费消费接近GDP的50%,吃喝玩乐赌嫖赌可以公费报销,有的地方公务员一个月的车补就超过3000元,比低收入人群一年的收入还要多,….这对有权的人来说比过去是太大的平等了,在毛泽东时代不会给你这个平等,那是要坐牢、杀头的。现在由”单一的货币尺度所代替,这同样是一个重要的进步。”这是进步吗? 这只是在钞票面前(包括有权的人)人人平等,对不起,平等不给无权无钱的人。如果说过去认票证,现在认货币,究竟那一种更平等?普通老百姓会说票证公平,有钱人说货币公正。像几千元的一张门票,几千万元的一栋别墅,虽然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权利,但你能进得去,买得起吗?毛泽东时代的所谓不平等,那就是你想享受定量以外的生活待遇是不可能的,不是说你只要有权有钱就可享受的平等,现在平等是有权有钱的人可以随便享受,无权无钱的人是享受不到的平等。 这种纸上画饼的平等拿出来宣传,对老百姓有什么意义?如果能把过去的六大件还给百姓才算是做了一件盖世功德的大平等:“工作有保障、看病不要钱家属报一半、上学不要钱、住房不要钱、养老有保障、社会有地位活得有尊严。“
第四,旧体制下,在普遍贫穷的“平均主义”中,仍然存在突出的工农差别、城乡差别,这种差别甚至一度大到成为活着与饿死的差别。改革开放以来,两亿多绝对贫困人口摆脱了贫困。
评:作者完全站在反动的立场上在攻击新中国,国民党遗留下来的是一个破烂的中国,要消灭工农差别、城乡差别谈何容易,但当时在农村不断地兴办集体乡镇企业,不断地在缩小这方面的的差别,这是有目共睹的,这些农村的企业现在都被分了、卖了,差距又拉大了,现在仍在走集体道路的像南街村等,他们在许多方面的差距不仅大大缩小,有些方面还超过了城市。究竟什么在扩大差距?我以创新理论模范方永刚为例,他是63年出生在农村的孩子,而且家乡自然条件很差,他有兄弟姊妹7个,他老六,可以说他们出生都在困难时期前后,但都养活了,按作者的说法,他们家不饿死,也不可能生出来怎么多孩子吧!按现在就是三个孩子也养不活。 据报道现在中国的城乡收入差距世界第一。如果把医疗、教育、失业保障等非货币因素算进去,中国的城乡收入差距世界最高。如城镇居民能享受公费医疗;中小学能够获得国家大量财政补贴,而农村居民却没有这种待遇。更甚的是,农民还要集资办学,考大学还比城里孩子分数高得多。此外,城镇居民享受养老金保障、失业保险、最低生活救济,这些对于农村居民来说却可望而不可及。如果把这些因素都折算进去,那么,城乡收入差距可能要达到四倍、五倍,甚至是六倍还多。精英们经常以生活上的改善作炫耀。然而, 二十多年了, 普通群众的生活到底改善了多少呢?据国家统计, 到2003年全国农民人均年收入是2600元, 这其中除去少数农村大户所占的大多数份额, 对于70%的农民来说, 人均收入不会超过1800元, 即每月合150元。请问王梓等精英, 这种收入水平究竟比改革前生活提高了多少?如果让你每月只有150元, 你能维持住起码的生活需要吗?这也不是作者所说的”这种差别甚至一度大到成为活着与饿死的差别。“吗?所谓”两亿多绝对贫困人口摆脱了贫困“。也是糊弄人的数字,中国到底有多少贫困人口?这样一个基本的数字,却一直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原因是我们制定的贫困标准与国际上普遍通行的标准不一样。中国目前使用的贫困标准是年均收入637元到882元,而世界通行的国家标准是每人每天生活费不低于1美元。于是,尴尬自然难免。2004年3月23日,世界银行举办的中外记者招待会上,国务院扶贫办负责人宣布,中国贫困人口已经由1978年的2.5亿人下降到了2900万,也就是作者所说减少了2亿多。世界银行副行长弗兰妮却说,中国贫困人口只不过从1981年的6.34亿下降到2.1亿,贫困人口还有2亿多。
因此,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带来的巨大历史进步不仅仅体现在物质财富的空前增长上,而且也体现在社会平等程度、人的基本权利的平等程度的空前提高上。
评:物资财富是增长了,可是被少数人窃走了。人的基本权利无非是政治、经济、文化、住房、受教育、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权利,劳动人民原来有的也被剥夺了,空前提高到了少数人的身上 。
现在,分配上的收入与财产差距是要高度重视的,要从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按照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公共服务的方向推进政府改革并发挥政府作用等方面来采取切实的措施,各种专家学者,应当从这些方面多做研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而不应当一再散布改革开放、市场经济造成了严重的不公平、不平等之类的错误论调,一再空喊笼统的公平口号。否则只会加剧社会不满和社会对立,而丝毫无助于问题的解决。
评:难道“社会不满和社会对立”不是因社会不公造成的? 是”精英“们自己一再散布毛泽东时代、计划经济造成了严重的不公平、不平等之类的错误论调,一再空喊笼统的骗人的公平口号,这难道有助于现在的问题解决?正是他们这些“精英”们,只有他们拥有捏造事实攻击毛泽东时代的权利,却不许别人反驳,这是平等吗?他们所看到的是今天少数人比过去获得了多大的平等,而欢欣鼓舞,却没有看到现在的劳动人民却处在多大的不平等之中,而悲痛欲绝!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