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稀土失控乃千古之罪

2025-02-14 观点 评论 阅读

原文: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7683ce0100jk3s.html 作者:吕永岩

与转基因大豆进口失控同步的是中国稀土出口失控。这是两个坏得不能再坏的消息。转基因大豆进口失控,威胁的是中国食用油产业链和黑土地宝贵的非转基因大豆;稀土出口失控,威胁的是中国国家眼下和未来的安全。并且这两个失控都将威胁中华民族子孙后代的长远生存和发展。两个失控任其发展下去,毫无疑问将是千古之罪。

年届九旬的徐光宪被国内稀土界称为“稀土之父”,5月6日,他接受《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采访时说,“中国的稀土事业没有搞好。”在他看来,稀土行业的问题是大量宝贵的资源长期低价流失。

稀土在现代工业中有“工业味精”之称,广泛应用于电子、IT、机械、能源、环境保护等重要领域,尤其是其在国防、军工、航天等领域具有巨大作用。著名作家吕永岩有两句话:“卫星因稀土而敏锐,导弹因稀土而精准”。美国媒体评论中国掌握着其“尖端武器的命门”,说的就是稀土。

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改革开放前,中国稀土由一位副总理亲自掌控。开放后,很长一段时间,全球的稀土供应几乎全部来自中国。同样拥有丰富稀土资源的美国、法国等早已主动封闭其稀土矿山,改为进口中国稀土,日本甚至已从中国进口了可供其多年使用的稀土储备。

对于战略物资稀土的储备,西方国家的做法既表明了其爱国情怀,又显示了其长远谋略。反观中国,长期以来不提爱国主义,稀土生产失控,稀土价格一直在低位运行。据徐光宪院士介绍,最具代表的是2005年的稀土价格比1990年价格下降了55%以上。

早在2006年,徐光宪就曾联名十余位院士上书决策层,要求保护正在低价流失的稀土。此次上书虽然得到了批复,但问题并未得到解决。在徐光宪院士看来,这一轮稀土保护行动已宣告失败。2009年,中国的稀土产量又恢复到15万吨左右,远远超过市场10万吨的需求;外资企业纷纷在内蒙古等稀土产地设厂,购进原材料做简单加工后再出口,绕过中国政府出口配额的限制。2009年全球稀土市场的供应依然有90%来源于中国;而稀土的价格也已经回落到了2007年的低位水平,与徐光宪预想的价格水平相差5~10倍。

价格低估自然引发资源的大量外流。中国稀土学会副秘书长张安文表示,美国、俄罗斯、澳大利亚、加拿大其实都有丰富的稀土资源,但长期从中国低价进口,根本没有考虑中国开采稀土所付出的巨大环境、资源等成本。

张安文说,目前中国的实际稀土量已经不足世界的30%。照此下去,再有20年时间,中国的稀土将变为零。那时中国将不得不花天价从他国买回自己低价卖出的稀土。中国还将不得不承受用稀土造出的高技术武器的威胁。

稀土保护是一个系统工程,虽然宏观上有工信部和国土资源部的限产计划,但企业和地方政府在利益驱动下缺乏执行力。根据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数据,在国土资源部开始实施限产计划的2007年,中国稀土矿产量仍然达到12.08万吨,远远超过8万吨的计划指标。分析人士认为,实际产量或许更大,因为官方统计数据尚不包括大量的非法采矿。

据徐光宪院士回忆,上世纪70年代成立的稀土领导小组由原副总理方毅主抓,组长是原国家经委主任袁宝华,成员是几个相关部委的副部长。领导小组在后来的部委改制中被取消,只在国家发改委设有全国稀土办公室,“只是发改委下的一个小部门”。徐光宪说,大部制后稀土领导机构的级别更低了,仅在工信部原材料司之下。

稀土行业管理涉及国土资源部、发改委、工信部、商务部以及各大央企、各级地方政府、民企,甚至非法开采的矿主,其间关系错综复杂。有央企稀土从业者说,“(他们之间)利益难调”。

徐光宪认为,缺乏统一领导,主管部门级别不够,是导致虽有政策但无效果、采矿权长期分散、产量无法控制、稀土低价流失的关键所在。

最新的坏消息说:韩国浦项制铁在中国又有动作,这次不是涉足钢铁项目,而是意在中国稀土资源。6月10日,有媒体报道称,韩国资源公司与浦项制铁组成的财团以5976万元人民币入股中国企业,并持有60%的股权。浦项制铁中国公司技术部的一位工作人员对《每日经济新闻》表示,被收购中国企业在包头经济开发区设有工厂进行稀土产品的生产,此次并购是“浦项中国”在运作。

记者查阅资料获悉,有一家名为“包头市永新稀土有限公司”的企业,注册于2002年、注册资本50万元,生产范围包括“稀土化合物、永磁材料”等。

事实上,浦项制铁早已进入中国,目前在华投资已超过24亿美元。天相证券分析师张方指出,近几年“韩国出了一些能源政策,鼓励风电行业的发展。风电行业发展需要铝铁硼等元素,韩国本土又没有稀土资源,只能从外国进口稀土。”

长城证券有色分析师耿诺也认为,浦项制铁注资国内稀土企业之后,可以从国内其他有配额的公司买出口配额。国家还是鼓励高端产品出口的,浦项制铁可以收购完初级产品之后将之加工成高端产品。

“事实上,不需要配额,这些企业依然可以拿到矿产。”赣州拓盛高新稀土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黄经理表示,在中国从事稀土矿产开采的100家企业中,只有20余家拥有出口配额。

黄经理表示,因在我国购买稀土原料初级产品不受配额限制,一些发达国家的企业近年来大规模在我国投资设厂。以赣州为例,日资和赣州当地的民资合作办厂,把稀土加工成简单合金出口,所受限制比原材料出口小,这就是典型的变相出口。

据知情人士透露,部分外资企业在内蒙古大量买入稀土原料和金属,简单加工后便运到国外进行深加工或储备,成功地规避了我国出口配额限制。国外企业拿到初级产品,提纯后产品增值数倍。直到2009年,国外90%以上的稀土上中游产品都是从中国进口的。

中国一向称自己是“负责任的大国”。但在关乎国家兴衰甚至存亡的稀土领域,人们看到的是对外国的负责,并没有看到对中国自己和华夏子孙的负责。

挽回影响或许还有机会。在官员呼吁为外资圈钱的“国际板”刻不容缓的时候,凡是有良知的中国人都知道:改变稀土失控的现状才是中国真正的“刻不容缓”。“命脉”本来在中国手里,但稀土再如此失控下去,“命脉”就到了美国等发达国家手中。让人家掌控了“命脉”,中国不危险吗?

人们越来越怀念老一辈革命家,这是有原因的。我们有理由恳求:请给中国留点后路,请给子孙留点后路,也请给自己留点后路。天地之间有杆秤。历史不惧权势,历史是无情的。别让历史把自己钉到耻辱柱上。

好好想想吧,你们这些重权在握的人究竟该为这个国家和人民做些什么!

中国稀土曾经占世界储量的80%。而世界矿产资源最新统计报道,2010年中国稀土矿产资源仅占世界23%。而美国以31.3%的占有量雄居榜首,其次是日本,稀土储量达到28%;其余分布在印度、俄罗斯、非洲、巴西。

人民网核心提示:6月16日,美国房地美和房利美宣布退市。有报告指出,中国金融机构持有“两房”债券总额达到3400亿美元。“两房”退市后,中国金融机构抛售其债券变得困难。尽管中国政府呼吁美国政府要确保“两房”债券的安全,可美国政府力不从心,中国债主已被套牢。

如果美国救助两房的成本是个无底洞,那么中国持有的大量“两房”债券就比较危险了。到底我们持有多少“两房”债,不管是美国还是中国官方都没有透露,毕竟太敏感了。

美国前财长保尔森在自传中明确指出,“外国投资者持有超过1万亿美元的由‘两房’发行或担保的债券,其中以日本、中国和俄罗斯为主。”根据国外媒体的报道,普遍认为美国国内持有“两房”债券的80%,按照目前“两房”债的规模,外国投资者持有的量应该在1.2万亿美元左右。

在次贷危机爆发时,保尔森自传中透露,俄罗斯和中国大幅卖出了美国政府担保的债券(包括“两房”债)。俄罗斯几乎把手中的美国政府担保的债券全部卖光,约为1700亿美元,而中国卖出了500亿。

假设当初卖出的都是“两房”债的话,目前日本和中国大致将分摊剩下的近1万亿美元“两房”债,中国估计将持有其中的5000亿美元。标准普尔曾经在报告中指出,中国金融机构持有“两房”债券总额达到3400亿美元。标准普尔的评估数据应该还是比较可靠的,我们实际握有的“两房”债只会比这个多。

“两房”退市是否会影响中国持有的“两房”债券的价值?大家普遍还是比较乐观,根本原因是有美国政府做间接担保。5月底结束的第二轮中美战略会谈中,美方也承诺,继续加强对“政府支持企业”的监管,确保其具有足够资本和能力履行其财务责任。

股票是股票,债券是债券。但“两房”股票在纽约证券交易所的消失,无疑将大大降低“两房”债券的流动性,中国以后要想再伺机卖出将越来越难,其价值可能将更多停留在账面上。

美国政府真的会为“两房”完全买单?不尽然,至少美国已经在思考最坏的情况。6月17日,美国众议院达成一致,将把“两房”列入可能遭到清算的金融实体。这一提案是由克萨斯州共和党议员亨萨林(Jeb Hensarling)提出,还需等待参议院表决。

我们不得不佩服美国人未雨绸缪的精神,他们时刻都在思考最坏的结果。

一旦经济真的出现二次探底,房价如果继续下跌,两房的窟窿自然越来越大。列入“可清算的金融实体”意味着,如果“两房”未来严重威胁到了美国整体经济,也可以考虑让它们破产掉。这种可能性有多大,谁也不知道,但美国人确实在考虑。一旦走到这一步,中国持有的近5000亿美元的“两房”债也将血本无归。

破产,还是太激进。那“两房”未来会沿着什么路径走下去,美国人也在试图回避这个问题。已经在两院通过的金融改革法案,号称是美国自大萧条以来最大的金融变革,却未对“两房”的前途做出任何明晰的处理方案。

标签:稀土   中国   两房   美国   债券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