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有制和两极分化怎样阻碍经济发展外一篇
私有制和两极分化怎样阻碍经济发展
[一]一个社会,要实现经济良性发展,就必须使生产和消费相互促进,迅速提高人民的消费水平,使人民安居乐业,全面实现小康社会。
[1]要实现经济良性循环,从资金的运动形态看,应该是生产建设资金有效转化为劳动者的消费资金。这样,增加了人民群众的收入,就增加了人民群众的购买力,就不会出现生产过剩。而这只有在公有制条件下才能实现。
但是,在我国近20年来,由于在工程建筑领域全面实行了私有化、市场化,我国每年在房地产领域,工程建设领域,投资上万亿元。但这些建设资金主要转化为资本家的利润---造就了一大批千万富翁、亿万富豪。而劳动者[主要是农民工]的收入极少,甚至那点血汗钱都被拖欠,有时还难以要回----真是天下乌鸦一般黑。我国今天的资本家,个体老板,对雇佣工人的剥削程度,比旧社会都有过之而无不及。干活不给工钱、恶意拖欠农民工的工资。这难道不比外国资本家还狠毒?而这曾是我国10年前的普遍现象[指拖欠农民工的工资问题]。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但我们的地方政府却在动用警察来保护资本家的利益,来镇压胶农的反抗[云南]。
总之,每一个工程,都使建筑商、老板赚几百万,甚至上千万,但流血流汗的农民工呢,只挣点糊口钱。这一亿多农民工,身后有七、八亿人口的农村市场。只有大幅度提高农民工的收入,才能提高八亿农民的购买力,从而为我国工业产品开发广阔的农村市场。农村强大的有效需求,必将有力地促进我国工业发展。这样,使农村达到了小康水平,工业又开发了广阔的农村市场。发展经济的目的就是满足人民[包括农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如果在工程建筑领域消灭私有制,如建筑队实行集体所有制,他们建设某个工程可以不要利润,只要使建筑工人有较高的工资收入即可。这就可保证工程质量[不会因为想多赚钱而偷工减料]。
[2]从实物形态看,生产创造出的是消费资料[包括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和固定资产。生产是为了消费,生产的动力是消费[需求]。而生产与需求应是一致的。总之,良性经济发展,不应存在生产过剩问题。
但是,生产过剩是私有制和市场经济不可避免的痼疾。
[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致命弊病是必然出现生产过剩。从而阻碍经济良性发展。这是资本主义制度[私有制加上市场经济]必然灭亡的客观依据。恩格斯曾经指出:“经济发展总是毫无例外地和无情地为自己开辟道路”。
人们都知道,生产过剩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大敌,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基本障碍。
我们今天的中国社会主义,也遇到了生产过剩的难题。
实际上,在现代大工业时代,只要是私有制和市场经济,就不可避免地出现生产过剩。就是在今天的资本主义垄断阶段,虽然避免了自由竟争引起的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但私有制、市场经济必然造成贫富不均、两极分化。从而造成生产过剩。
在现代大工业时代,只有消灭私有制,实行计划经济管理,才能从根本上避免生产过剩。而今天的网络时代,为搞好计划经济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实际上,在前苏联70余年的计划经济年代,在东欧十几个社会主义国家及中国三十余年的计划经济时代,从未出现过生产过剩的问题。这点值得人们探讨一下。
关于内需不足
这个话题在我国已谈了十几年,由于这个问题[内需不足]在今天仍未能解决-----还在困扰着我国的经济建设。故有必要详细探讨一下我国内需不足的成因、结构及对策。
[一]内需不足的起源[成因]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由于国营企业消费资金增长过快,企业滥发奖金、实物,出现了“内需过足”----导致了严重的通货膨胀,出现了严重的抢购风[1985年]。此后,消费资金增长过快的问题,一直未能解决,由此导致了国有企业经济效益严重下滑,相当部分国有企业出现亏损、陷入困境----这完全是乱改革造成的。“从1978年企业改革以来,我国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利税率一再降低,而可比产品成本一再上升。这种趋势表明,全民所有制企业经济效益一直处于下降的趋势。企业经济效益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工资的增长超过了劳动生产率的增长。”[跨世纪丛书《改革梦寻》146页]。
我国在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初,在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关系上,是严重失调的[也可说是失误],表现为国营企业的分配过分向个人倾斜,出现了分光吃净的现象---许多企业被吃成了资不抵债的空壳企业。这就是著名的“中国企业病”----当时有一种说法:干活不怕少,拿钱不怕多。无庸讳言,中国企业病完全是一步步改革造成的。这时,是不存在“内需不足”问题的。
南巡谈话之后,在我国掀起了私有化、市场化的浪潮。从而出现了分配不公,直至两极分化,出现了一批富人----富人的人数虽少,但占有的社会财富却不少,当时有这样一种说法,“在全国近万亿城乡居民储蓄中,占人口百分之80的劳动人民,其存款只占百分之20,而占人口百分之20的富人,则占有百分之80的存款”。二者的平均存款额相差16倍。从1992年南巡谈话到93年,中国经济处于严重过热之中,中央不得不“加强宏观调控”,紧缩银根,此后,中国经济进入了萧条阶段,内需不足的问题显现出来。以后,为了拉动中国经济增长,提出了三架马车的方案[投资、出口、内需]。在国际经济相对繁荣的背景下,大力依靠出口来拉动我国经济增长。这样,我国的外贸顺差逐步增多。到今天,竟积累了2万亿美元的外汇。从而把我国紧紧地“绑在了美帝国主义的战车上”。从此中国将逐步沦为美国的附庸。
总之,我国目前的内需不足问题,表面上是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关系问题,实际上主要是所有制的问题-----由于在房地产和工程建筑领域,普遍实行私有制和个人承包制,我国每年在这方面上万亿元投资,本来应转化为劳动者的工资收入[在公有制条件下],但我国这些年,却主要转化为资本家[房地产开发商]的暴利,在我国的房地产和工程建筑领域,造就了一大批千万富翁和亿万富豪。由于占人口大多数的工农群众,受的剥削太残酷----收入太低,便出现了劳动人民的购买力不足,从而出现了生产过剩。所谓内需不足,与生产过剩是同意语。我国将失业叫待业,将两极分化叫分配不公,将私营经济叫非公有制经济,将生产过剩叫内需不足。故内需不足的本质就是生产过剩。
[二]内需的结构
在今天,人们的消费资料分为生活必需品和奢侈品两大类。在30年以前,是没有这种划分的[即使有,意义也不大----当时没有严重的两极分化,也没有内需不足的问题]。在今天,这种划分则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前面说过,我国目前存在着两极分化和内需不足,这两方面有极为密切的联系。两极分化表明,我国是少部分人富,多数人穷,这是我国目前的基本国情。
关于我国的富人,与欧美的富人明显不同。在欧美,富人主要是产业资本家,他们将大部分利润[剩余价值]转化为投资,担负着为积累而积累的使命。他们在生活上,比较注重节俭,并不象我国的大款那样穷奢极欲、吃喝嫖赌。在欧美的房地产和工程建筑领域,一方面建筑工人的收入肯定是我国农民工的数倍,另方面资本家也不会象我国的房地产开发商那样拿暴利。
我国的富人、大款们,在生活上,讲排场、比阔气,上百万元的轿车要有几辆,五百万元的奔驰车,在我国目前不知有多少辆。总之,我国目前已成为世界上奢侈品消费大国。与老百姓的“内需不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就是我国目前的畸形消费。
看来,我国的内需不足,主要指老百姓对生活必需品的购买力不足。在奢侈品消费方面,我国是“过足”了。
[三]怎样解决内需不足的问题?
内需不足的直接原因就是劳动人民的购买力不足和少部分富人的穷奢极欲。这两方面是对立统一的----劳动人民没钱消费,钱都到哪里去了?都到富人的口袋里去了。---我国2007年底城乡居民储蓄就已高达17。3万亿元,但大部分都在占总人口百分之十以内的富人手中。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工农大众,仍处于贫困状态。大款们买奢侈品[高档轿车、别墅、子女去国外上学]有的是钱,但老百姓买生活必需品[吃穿住用、子女上大学、看病]却无钱----出现内需不足。
党中央在两年前的十七大上,就提出了“要加强公平和正义”,为此,就要在税收、法律和有关政策方面,充分贯策“公平正义”原则。
[1]要征收遗产税。这方面要向日本学习。遗产太多了,就要出现一批年轻的寄生虫。劳动创造财富,劳动是人生的第一需要。征收高额遗产税,可以促使人人劳动和创业。
[2]要尽快征收“物业税”:在唐山,在市区,某人有两间门市部,租出去,一年可收5万元租金-----在家睡大觉,一月可收入4千多元,一分钱税也不交。更有甚者,有个临街的2百多平米的门市[平房],租给别人做超市[商场],一年租金50万元,也不上税。在美国,买很多住宅,年年要交很多物业税,因此,在美国,几乎没有大款买几十套住宅的现象。在我国,则有许多大款买几十套、甚至上百套住房,做收房租就可交“月供”[给银行的定期还款]。中国的房价就是这样炒上去的。征收高额物业税,从而消灭炒房现象。
[3]要征收奢侈品税。我国目前仍有几千万贫困人口,他们勉强维持温饱,但对于子女上大学、看病却无能为力,住房极简陋[破旧]。与此同时,那些大款们,住豪宅别墅、乘坐500万元1辆的奔驰轿车,二者真是天壤之别。
[4]工资政策:如果少给离退休职工长一次工资,将省下的资金用于希望工程,可解决千千万万的贫困家庭子女上学问题。我们应多做些雪中送炭的好事,少做些锦上添花的事----离休人员每月3千多元工资,还在不断地增加工资,有什么意义?
[5]在改革前,平均主义大锅饭[干好干坏一个样]挫伤了职工的积极性,不利于经济发展。改革后,由于私有化、政权腐败化,引起了分配不公、两极分化,使劳动人民购买力不足----出现了生产过剩、内需不足,也同样严重阻碍经济发展,使劳动人民生活水平无法迅速提高。也违反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要求------我国劳动人民创造了大量的物资财富,却不能用于改善群众生活:如一方面城市有许多人住房困难,另方面却有大量的新建商品房闲置,更有甚者,一些大款买了几十套新住宅,然后锁起来等待升值。这种现象在社会主义国家,根本就不应该存在。现在既然存在了,就应该果断地加以解决。
[6]我国内需不足的根本原因是私有化、资本主义化引起的。从我国的现实来看,首先要在房地产和工程建筑领域消灭私有制和个人承包制,建筑是百年大计。但我国近20年来,在房地产和工程建筑领域累积投资几十万亿元,有多少象30年以前建成的房屋、大桥那样震不倒、炸不坏的工程[唐山现仍有1976年大地震前建的楼房,仍在正常使用]?许多市民觉得买私人新建的商品房不放心,宁愿买20多年前建的旧房。四川大地震也说明了这个问题。
[7]解决了所有制的问题[消灭了私有制],就可将投资和扩大内需结合起来----投资基金在运动过程中都将转化为劳动者的收入。故我国以往经济过热时[投资过多]就要引起通货膨胀,原因就是消费资金[内需]增长过快。
在目前的私营企业,相当部分不遵守劳动法和最低工资法,尤其在劳动时间方面,几乎没有一周休2天的私营企业。因此,要强力贯彻劳动法,提高劳动者的收入水平。尤其对于拖欠农民工工资的,要狠很打击。
我国近期出现了陕西工人维权事件和吉林省的通钢事件,都埋怨工会不能代表工人利益。其实,不应该仅仅埋怨工会-----三个代表不应仅仅写在纸上。
总之,生产资料所有制问题是区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根本标准-----在今天看来,更加显示了真理的光芒。
毛主席在著名的《正处》中说:“一切矛盾都是客观存在的,我们的任务在于尽可能正确地反映它和解决它”[毛选第5卷401页]。“矛盾不断出现,又不断解决,这是事物发展的辨证规律”[同上第375页]。面对今天的社会现实和各种尖锐矛盾[两极分化、官场腐败、性病泛滥----],我们应该实是求事地面对矛盾、揭露矛盾、解决矛盾,而不应回避矛盾---把“不搞争论”绝对化、教条化。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