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著名作家姚鲁揭秘汪晖抄袭争议真相!批评王彬彬等学者学术修养哲学逻辑欠缺!!!!!

2025-02-26 观点 评论 阅读
  

  著名作家姚鲁揭秘汪晖抄袭争鸣争议真相!批评王彬彬等学者学术修养哲学逻辑欠缺!!!!!

  

   牛乐说明:这个帖子和我以前发《抗议腾讯拒绝著名作家姚鲁对汪晖抄袭不同观点的评论!!!!!》不全一样,里边后边增加了著名作家姚鲁揭秘汪晖抄袭争议争鸣的真原因真相,批评了王彬彬等一些个学者学术学养哲学逻辑啥的欠缺深度修养不够,咋不够为啥,著名作家姚鲁后边有揭秘!!

7月18日,我们在腾讯网上看到个“燕山讲堂77期实录:中国学术史上抄袭争议,主题:中国学术史上的抄袭争议 ——从马叙伦到汪晖,主讲嘉宾:张耀杰(历史学者,中国艺术研究院戏剧史专家),主办: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承办:腾讯评论。”

  

  看完嘉宾讲的内容,我们请示了牛乐先生,请著名作家姚鲁先生给看看,写的怎么样?能不能再写一篇批评探讨式的文章,因为我们看这个讲座还有中国政法大学参与主办的,因为姚鲁先生从法律角度写过一篇《汪晖是抄袭吗?——也谈汪晖抄袭事件兼与王彬彬商榷》,很有学术价值水平,但被南方周末等媒体拒绝发表。姚鲁先生因为在写小说,很忙,也不愿意参与媒体的讨论了,认为媒体的倾向性过分严重,大多数在媒体上发表文章的人,都是一些浮泛、浅薄并借助一些浮泛、浅薄的编辑,像手淫者一样,在互相自娱自乐,自欺欺人,跟这些水准的人去探讨什么学术和什么重大的社会问题,是徒劳无益,徒费时间的,写了他们也不会接受,除非你也参加他们的手淫队伍,还要比他们淫得更疯狂。

  

   不过,姚鲁先生看了有中国政法大学参与主持的什么大讲堂讲座,还是写了几句和嘉宾不同意见的评论发了邮件给我们,我们今天7月19日,由牛家军大本营博客值班编辑整理发在了这个大讲堂的讲座评论里,可是腾讯网没有通过我们的评论。我们发了几次都没有通过。我们最后又发了一个评论,问我们发的评论为什么不通过,就因为我们说了不同的意见吗?要是这样我们再发一次,还不通过,我们就揭露腾讯这种骗人一边倒整人的把戏。

  

   我们听说新浪、搜狐、网易、QQ都有南方系的人参与管理,网易曾经封杀过《著名作家姚鲁揭秘汪晖抄袭法律真相,批评媒体和社会别做傻子和骗子的集团!!!!》后网易迫于舆论给解封了。现在腾讯也对不同评论用审核控制发言,连一个小小的不同观点的评论都拒绝控制不让发表,这样的媒体还配谈什么知识文化法律学术吗?难道媒体真就是欺骗社会傻子的集团吗?

  

   下面我们发的评论,附录在下面,请网友们看看,评判评判有没什么违法语言暴力什么不该拒绝的地方?连一段小小的评论都拒绝,还谈什么学术探讨什么平台呢?是理绝词穷吗?

  

  附录评论原文:

  

   楼主的文章,我们牛家军大本营博客值班编辑,专门请著名作家姚鲁先生看过,姚鲁先生说,这篇文章只有某种史事或逸闻的价值,除此对汪晖抄袭与否的辨析与认定没有丝毫的学理和法理的价值。至于文中所涉及的“中国学术史上”的所谓“抄袭事件”的本来面目究竟如何,我们人类用语言表述的历史是永远无法确认的,只能姑妄听之(建议楼主看看《作家姚鲁的“历史观”绝了!批评评论陆川《南京!南京!》的网友必看!或姚鲁的《历史能够还原吗?——杨师群事件引发的思考(或语言不是人类罪恶的根源)》自然就清楚了)。
著名作家姚鲁先生认为,看此次的讲堂,有中国政法大学参与主办,却不能从法理乃至学理的层面上深刻地剖析汪晖的所谓抄袭,仅从一般的语用层面上辨析认定汪晖的所谓抄袭,除了给人造成思想认识上的混乱,没有任何意义。而且讲者指责汪晖不尊重所谓国内的学者,恰恰讲者自己也有某种世俗“帮派”的意识理念。其所提及、列举的正面赞誉之人,不也都是讲者自以为专博稔熟之人吗?而并非仅仅以言取之吗?这也正是所谓知识分子、学人普遍存在的现象或问题,如果不能从个别现象上升到一般性的讨论,那么这种学者至少缺乏逻辑的、哲学的思辨的头脑,是不足以谈重大的学术乃至社会问题的。

  牛家军大本营值班编辑

   什么是“一般语用层面上辨析认定汪晖抄袭”?这个问题,后来著名作家姚鲁先生做了细致解释,著名作家姚鲁先生说(大意,不是原话),抄袭一词,有一般语用(普通日常用语)层面的概念,也有法律(专业)层面术语的概念,(大意不是原话)两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不同的,不能混用。汪晖抄袭事件之所以引起争议,著名作家姚鲁先生说,主要是一些学者把普通日常理解的抄袭概念和法律上的抄袭概念弄混了,所以引起了争议和混乱。著名作家姚鲁先生说,只有深刻地辨析两种不同层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才能解决汪晖抄袭的争议。著名作家姚鲁说,王彬彬指责汪晖抄袭,所犯的毛病都是混淆了不同层次的抄袭概念,所以造成了学术的争议和混乱。从这可以看出王彬彬等一些学者还存在一些学术修养的深度和一些基本的逻辑哲学等修养欠缺,而这个现象又是很普遍的,由汪晖抄袭引发对这一问题的争议与探讨也是有意义和必要的。

  

   牛家军大本营值班编辑

  

  【附录】

  

  作家姚鲁的“历史观”绝了!批评评论陆川《南京!南京!》的网友必看!
  
     牛乐
  
    我在“天涯论坛—影视评论”里看到好多批评陆川的《南京!南京!》,都有啥历史、历史观的问题,还挺普遍!
  
  我在我新浪博客里推荐过著名作家姚鲁的文章《历史能够还原吗?——杨师群事件引发的思考(或语言不是人类罪恶的根源)》,其中有一段话,非常有名,常有人引用,这段话对批评评论电影《南京!南京!》的人贼有启发,必看!知道啥叫历史,历史究竟是咋回事?要是不看,批评《南京!南京!》时一扯到啥历史问题真实性,就会整不明白,容易出错,犯瞎批的毛病!
  
  作家姚鲁在批评评论杨师群事件的文章中有一段话说:“我们知道,人类所了解的事实或事件,都不是客观事实本身,除亲历者可以感受和回忆原始事件外,别人要想了解事实或事件,只能借助语言来获得,可以说,没有语言就无从了解事实和事件。从这个意义讲,事实和事件的存在形式是语言,事实或事件=语言,这一公式很能说明事实或事件的实质。
    然而,语言的使用是主观的,对同一事件的描述,不同的人,因记忆力、感受力、观察力、利害关系、掌握语言和运用语言(表达能力)等等的不同,会千差万别,甚至截然相反。再加上,语言自身的缺陷——不能还原客观存在,就使一些人误认为语言是人类罪恶的根源,混淆是非的罪魁。其实真正的罪魁不是语言,是运用语言的人!人们经过剪辑加工语言,不仅可以改变事实真相,颠倒黑白,助纣为虐;还可以把好的说得更好,坏的说成更坏,这都有违事实。
     实际上,人类所认识和了解的事件,无论是历史上的,还是现实社会的,都是主观性的事件。绝对的客观事件不存在三维空间里,人类无法认识。”“其实,我们所谈的和掌握的历史,都是人类的主观史,不是真正的历史。真正的历史经人类语言的剪辑和加工,已经面目全非了。人类面对所谓的历史,只能姑妄听之,不可全信,关键是人类要学会辨别历史的能力。对社会事件也是如此!”
  
   咋样?听明白了吗?没听明白好好琢磨琢磨,多看几遍,整明白了在谈啥历史啥历史真实的问题,就不容易出错了。
  
  另外作家姚鲁还有一篇批评评论电影《色戒》的文章叫《色不可戒——简评电影色戒》和一篇批评评论央视封杀汤唯的文章叫《这是人类的悖谬,无可奈何的事情——看搜狐视频央视‘封杀’汤唯网友评论有感》。这两篇文章里有些话,要是看明白了,那对评论批评《南京!南京!》更有启发!批评杨师群的文章叫你知道啥叫历史,啥叫历史真实,这两篇文章叫你知道啥叫电影、艺术,啥叫社会伦理、政治,社会伦理政治和艺术究竟是咋回事?整明白了这两个问题,再来批评《南京!南京!》,就不会乱说陆川是汉奸、是败类、是亲小日本、是意淫啥的了。这两篇文章我都推荐发到天涯论坛上了,好找。批评杨师群事件的文章我附在我帖子后面了。
  
  文章篇幅关系,在这嘎达我只引作家姚鲁批评评论央视封杀汤唯文章的一段话【作家姚鲁评论《色戒》的文章,我发现后推荐宣传,到现在至少有一百万人看了,我不是瞎说的,有统计,也好找,就不引了。】看看咋样?感兴趣的再去作家姚鲁的博客看看原文,原文更精彩,明白好懂,深入浅出,不像有些啥专家、学者、教授净整啥新名词、术语,说了半天也没说明白咋回事,说不到点上,别人看不懂,他自己也不一定 懂,玩的都是虚的,糊弄外行的。
  
  作家姚鲁批评央视封杀汤唯的文章有一段话说:“以为汤唯仅仅演的是一部‘脱’戏,并且仅仅因‘脱’成名,当然是极端片面的;怕影响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并怕什么女孩子们效仿汤唯,并因此支持央视的所谓封杀,这是陷入了二律背反的逻辑:希望下一代健康成长,又不给下一代深邃深刻、真实的文化艺术传承。”“同样,艺术有时与人类的不同伦理道德、社会、政治等传统水火不相容,甚至敌对,从社会、政治、伦理道德的角度进行批评批判等,似乎有其自身的价值、道理,可从人类社会、文化艺术发展的角度讲,禁毁、封杀可能就是在扼杀人类的真实健康深刻美好的东西!一文不值,甚至可能触犯、越过了人类文化发展的道德底线!”
  
  咋样?整明白一点文化艺术和社会伦理道德政治啥的关系了吧?整明白了在琢磨琢磨作家姚鲁批评杨师群事件中讲的啥历史、历史观,在好好看几遍《南京!南京!》,再评论发帖子,准保你发的帖子和现在不一样。不信你试试……

  

  【附录】

  

  历史能够还原吗?——杨师群事件引发的思考(或语言不是人类罪恶的根源)

  

  
  
  姚鲁

  

  
  
   我们知道,所谓的杨师群事件,其实是杨师群自己出来的。
  
   杨师群在博客中说:“今天被领导叫去谈话,说有上《古代汉语》课的学生到公安局和市教委告了我,说我在上课时批评政府,还谈到“圈圈功”、“nine评”等内容,上面已立案侦查。真令我啼笑皆非:政法大学的学生居然还和文化大革命时的思路一样,为了告发老师为反革命,可以不择手段。可悲啊!这几个中国的大学生。
    记得在上《古代汉语》课时,我当然会批判一些与课文有关的中国传统文化,在某些传统文化问题上如果与当今有一些关系的话,我也会联系当今和批评政府。但说我谈论“圈圈功”、“nine评”是不是太离谱了,这有必要吗?何况本人并不懂“圈圈功”,也从来没有接触过“圈圈功”,一句话我还不具备谈论“圈圈功”的资格。
     记得下课时有二位女同学找我,愤慨地指责我怎么能批评中国文化!批评政府!甚至眼睛里已经含有泪水。这样热爱中国文化与中国政府的同学,我很敬佩,你们有这样的权利!但为什么我就没有批评中国文化和政府的权利呢?所以我告诉她们:我也有发表自己看法的权利,如果你们不愿意听我的课,以后不要选我的课就是了。不料,她们居然到上面去告我,甚至还添油加醋地给加我一些“莫须有”的罪名,真让我大跌眼镜。
    要知道,这种事情如果说它发生在清朝末年,可能还会有人相信;而要说它发生在民国初年的“五.四”时期,就不会有人相信了。你们知道那时候的青年,已经基本接受了“民主”、“自由”、“人权”的理念,所以一般不会发生这样的怪事了。而如今,却依然还会时常发生在21世纪的中国,并且就发生在中国的大学里,这就太让人匪夷所思了。想到最近中国的学校中发生的一系列怪事,我只有默默地为中国的社会和人民祈祷:什么时候中国社会才能走出愚昧?中国教育才能走上正轨?中国的学生才能比较正常的思维? ”(以上是杨师群博客全文)。
  
  这里,我们要弄清,有二位女同学告发杨师群为“反革命”、上面已立案侦查等云云,都是杨师群自己的推测(这是杨师群自己后来说的)。而推测不等于事实,可众多的对杨师群事件的评论、道,几乎都是在杨师群所推测的事实的基础上进行的,这样的评论和道根本不是对客观事实——杨师群事件客观存在本身的评论和道。实际上,是一种对推测的事实所做出的虚拟的评论和道,有的仅是借题发挥而已。评论尚可理解,新闻宣传则值得深入研究了。
  
   根据杨师群的博文,我们似乎也可以做出一种推测,即假设事实上真有二位女同学告发了杨师群为“反革命”,则这种告发完全可能是因为杨师群没正确处理好师生关系,对学生提出的不同观点或批评,态度生硬粗暴造成的。责任完全在杨师群。这在杨师群的博客中可以找到证据,杨师群在博客中说:“记得下课时有二位女同学找我,愤慨地指责我怎么能批评中国文化!批评政府!甚至眼睛里已经含有泪水。这样热爱中国文化与中国政府的同学,我很敬佩,你们有这样的权利!但为什么我就没有批评中国文化和政府的权利呢?所以我告诉她们:我也有发表自己看法的权利,如果你们不愿意听我的课,以后不要选我的课就是了。不料,她们居然到上面去告我,甚至还添油加醋地给加我一些“莫须有”的罪名,真让我大跌眼镜。”
  
   首先指出的是,杨师群博客中的这段回忆性叙述,不是客观事实本身,而是由杨师群运用语言手段加工剪辑过的话语事实。我想,客观事实不会向杨师群所描述的那样干瘪、生硬和突兀:莫名其妙地发生,莫名其妙地结束,无因无果。但这种叙述却能达到很好的效果,即让人感觉到那两个女大学生也很莫名其妙。而客观事实可能不会像话语事实那样抽象和简单,有许多细节——重要的能反映事实真相的细节很可能被人为地剪辑加工掉了。
  
   不过,根据杨师群在博客中的叙述,我们知道,有两名女大学生首先找到杨师群,和杨师群交流,可是,杨师群却因为学生的态度或方法问题(如杨师群所说“指责”、“愤慨”、“眼睛里已经含有泪水”等),断然拒绝了与学生的交流,并声言:“如果你们不愿意听我的课,以后不要选我的课就是了。”这样的声言,分明是对学生的“批评”“指责”的复。要知道,既然是学生选修的课,学生自然喜爱或者本门课可能对学生有实际的利益,你要剥夺学生的所爱和利益,学生当然不干,碰到不好惹的也会复你!这与学生的学识、素质无关,你教授对“不恭维”你的人都想复复,何况刚入大学校门不久的学生呢?
  
   因此,有二个大学生告发老师,不仅不是怪事,反倒是人之常情。怪的是那些新闻记者和评论家们,只知道借题发挥或一味的瞎炒,而不去甄鉴事实真相,值得深思。
  
   我今天写这篇东西,从新闻的角度讲,已失去了时效性;从写东西追时髦的角度讲,恐怕也过时了。但是,杨师群事件,除了有世俗的政治、功利等浅层次的蕴涵外,我想,还有文化、历史乃至哲学等深层次的蕴涵。而后者更值得我们深入细致地探讨。
  
  我们知道,人类所了解的事实或事件,都不是客观事实本身,除亲历者可以感受和回忆原始事件外,别人要想了解事实或事件,只能借助语言来获得,可以说,没有语言就无从了解事实和事件。从这个意义讲,事实和事件的存在形式是语言,事实或事件=语言,这一公式很能说明事实或事件的实质。
  
  然而,语言的使用是主观的,对同一事件的描述,不同的人,因记忆力、感受力、观察力、利害关系、掌握语言和运用语言(表达能力)等等的不同,会千差万别,甚至截然相反。再加上,语言自身的缺陷——不能还原客观存在,就使一些人误认为语言是人类罪恶的根源,混淆是非的罪魁。其实真正的罪魁不是语言,是运用语言的人!人们经过剪辑加工语言,不仅可以改变事实真相,颠倒黑白,助纣为虐;还可以把好的说得更好,坏的说成更坏,这都有违事实。
  
  实际上,人类所认识和了解的事件,无论是历史上的,还是现实社会的,都是主观性的事件。绝对的客观事件不存在三维空间里,人类无法认识。
  
  这让我想起前一段时间,阎崇年掴掌事件中涉及到的历史观之争。其实,我们所谈的和掌握的历史,都是人类的主观史,不是真正的历史。真正的历史经人类语言的剪辑和加工,已经面目全非了。人类面对所谓的历史,只能姑妄听之,不可全信,关键是人类要学会辨别历史的能力。对社会事件也是如此!
  
   阅读杨师群的博客时,我注意到,杨师群的博客名称是“还原历史,正视当前,探索未来”。
  
   “正视当前”,虽是一种理想,未必人人都能做到,但有此理想,终是好事;“探索未来”,虽然未来并不存在,有探索的勇气和精神,终是可嘉。但历史能否还原,我是怀疑的!
  
   以上算是我对杨师群事件引发的思考。

标签:事件   语言   历史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