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误判与偏执了中美关系?
与日、韩不同,中、俄都不能做“老二”。日、韩,弹丸小国,任你怎么折腾,就算让你做了“老二”,你与现“老大”也天差地别。想威胁老大的位子,门儿也没有。中、俄不同。这是美国认识当前国际关系中与中、俄、日、韩之间关系问题的出发点。正因为如此,美国对日、韩的态度比起对中、俄的态度要慈祥、和蔼得多。
世界有了“老大”,必然要有“老二”。日、韩说,“大哥,我们想做‘老二’,你认为咋样?”美国说:“好兄弟,跟着哥好好干,哥岂能亏待你们?哥可不只是传说!”中、俄说:“大哥,我们想做‘老二’,你老人家认为咋样?”美国说:“兄弟,跟我干,我没意见。但‘老二’你们是万万做不得的。你们要一直排在日、韩的后面,这样我才能睡得着觉。不然的话,说不定哪天,哥哥我就成‘老二’了。”这些都是中、美、俄、日、韩关系的现实。恕笔者眼拙,除了这些之外,实在不知中、美之间还有什么其他“原则性分歧”,也不懂应该怎样重视两国之间的“结构性差异”。笔者坚信,中美关系在中国被搞得毫无还手之力前,是不会太好的,这应当不是对中美关系的误判与偏执。
从“误炸”大使馆到南海“撞机”再到今天航母进黄海,这究竟是什么意思?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深度合作与相互依赖伴随偶然的紧张与摩擦”?可为何越看越像“貌合神离的合作伴随致命的挑衅、威胁与危险”?笔者以及大部分公众应当以怎样的心态去理解十多年来发生在中美关系中的一系列令世人难以置信的事件,才算是不“误判与偏执”呢?一个年轻漂亮的姑娘,被一健壮男子先捏下巴,后摸胸脯,现在已经划拉到大腿根部,在这种时候,除了使用祖传的“掩耳盗铃”绝技之外,还有什么方法可以将此解读为“深度合作与相互依赖伴随偶然的紧张与摩擦”呢?
美国人真地把中国了解透了。“技止此耳!”今天我们又以实际行动印证了美国的认识。航母来黄海已成定局,美国人的决心已经无法阻挡,美国人搬起石头砸了中国人的脚,美国人将承担由此引起的 “中国‘有识之士’将此事另作‘合理且有面子’的解释”的一切后果。
将要被强暴时,大声咋呼,以示威胁,“不要过来”、“我哥不会放过你”、“我男朋友很厉害的”。威胁无效被强暴后,“这不是我的错”、“生命大于一切,当然大于贞操”。这是弱者普遍的心态及广泛采取的应对策略。台阶总能找的到,哪怕是虚拟的;面子总能找的回,哪怕是连阿Q也要嘲笑的。不需要骗得过别人,只要骗得过自己就已心安理得,管他娘的?
中国多的是擅长找面子、找台阶的专家、学者,缺的是擅长“找场子”的专家学者。而中国现在需要的不是找回面子、找到台阶,而是需要“找场子”!
笔者甚至认为,在实在没有力量抗暴的日子里,即使严肃的沉默也好过不知羞耻的意淫!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