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2025-02-13 最新 评论 阅读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当代中国的新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精神上的旗帜。关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怎样看?请随“学习中国”小编一起学习。

2016年11月30日,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家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根脉

列宁曾说,“无产阶级文化并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更不是那些自命为无产阶级文化专家的人杜撰出来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一种崭新的文化,它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形成和发展于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

继承和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中创造和延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这是我国的独特优势,是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可隔断的根脉。习近平指出:“中华文化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同当代中国文化相适应、同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激活其内在的强大生命力,让中华文化同各国人民创造的多彩文化一道,为人类提提供正确精神指引。”

继承和弘扬了革命文化。革命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优质基因,为先进文化的形成奠定了根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革命文化就是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就是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就是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就是中华民族的新文化”。以“五四”精神、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为核心的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培育创造的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形态,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新民主主义文化逐步转变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2016年11月30日,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家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等出席大会。

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内涵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当代中国的新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灵魂,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文化,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文化的思想基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体现了当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政治理念,即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而必然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主流是积极健康的,但并不平静。国外敌对势力通过各种舆论手段,大肆鼓吹社会主义“终结论”、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等等,妄图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在这种形势下,我们更要坚定不移地高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旗帜,坚持以马列主义为指导,注重以先进文化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灵魂。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这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是凝聚中国力量的思想道德基础。习近平指出:“在当代中国,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国家应该坚守什么样的核心价值观?这个问题,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经过反复征求意见,综合各方面认识,我们提出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既要与中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又要取各国文化所长,弃其糟粕,不断创新融合,使之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面向现代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时代性的重要体现,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代化建设是最迫切的任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的改革建设实践,必定有鲜明的中国时代印记。面向世界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开放性的重要体现,建设中国的先进文化,需要借鉴、吸收世界各国各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通过文化的交融整合、吸收创新,不断充实、丰富和发展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并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面向未来是创新性的重要体现,马克思主义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在实践中进行理论创新,指导文化建设面向未来。

2014年5月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大学考察。这是习近平在校园观看北大师生纪念五四运动95周年青春诗会。

三、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

文化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和发展。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习近平指出:“我们要始终加强文化建设,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动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全面推进文化体制的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必须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努力破除一切不利于文化繁荣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积极探索有利于文化发展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习近平指出:“要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不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不断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朝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不断前进。”在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过程中,要把握好意识形态属性和产业属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加快文化改革发展,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尊重文化自身的发展规律,根据不断变化发展的实际情况,不断创新文化的内容、形式和传播载体。通过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激发文化创造活力;通过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更好地惠及人民群众。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上下五千年绵延不熄的中华文化,今天已经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她是屹立世界东方的擎天之柱,撑起中华民族广袤的精神天空;她是我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保持先进性的根本体现和根本要求。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阔步前进。

(本文来源:学习中国)

标签: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