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从在外国的感受谈歧视问题

2025-02-13 观点 评论 阅读

从在外国的感受谈歧视问题


寒梅冬雪

看到有位网友的帖子,文中叙述他是农民,上世纪70年代进城,被城里国营饭店的服务人员甩了“冷脸”,备受伤害,以至于30年后的今天还“念念不忘”。 这位网友以此来证明毛泽东时代对农民是多么的“不平等”。


其实如果是个人对个人,互相不买帐,看不惯,看不起,不服气,甩冷脸,甚至恶语相向,大打出手,这都是不奇怪的,即使在现在,即使在国外,这种现象也屡见不鲜。


我也讲两个故事,不是70年代的,是2000年代的。 不是在中国,是在美国。


一个中国同事知道我的朋友圈子“老外”多,让我下一次聚会叫上他。他平时除了办公室工作,其它时间很少跟“老外”接触。
“下个”聚会,我叫上他了,我们约好了在某个购物广场碰头。一起碰头的还有另外两个美国朋友,他们是一对夫妇。我们约了下午6点,结果中国同事迟到了有15分钟。 美国朋友(夫妇中男的),一看到同事,劈头盖脸就是“man, 你应该遵守时间,你不能这样让别人等待,”


这位老外是个“直性子”,说话的时候脸上是“怒气冲冲”的,“一点面子也不讲”。中国同事一下子脸涨得通红,马上说“我不去了”,看得出来,他被激怒了。双方都互不买帐,结果是不欢而散。


我看过不少在美国生活了很多年,甚至一辈子的中国人,到最后,身边的朋友圈子都是中国人。我不敢妄加断言中国人小心眼,但我从我自身的经历讲,跟外国人打交道,你的“心理承受能力确实“要非常顽强”,不能让别人影响你的情绪。只要对方是针对你个人,而不是因为你是中国人才对你这样,就不必过多计较。而自己也不必总是以为自己是全体中国人的代表,只要人家对自己有点不恭,就要跳将起来。比如上面这次事,
中国同事迟到了,就该向人家道歉,这并不丢中国人的脸。你和人家斗气,也不能为中国人挣面子。


我那个朋友圈子,大家就是这样,都受到过“感觉伤害”,每一次都全当“心理承受能力训练”。 比如来自以色列和约旦的两个人,经常因为“中东问题”而“掐架”。两个人脸红脖子粗看着就要“动手”了,朝对方怒吼的声音快把房顶“掀翻了”,但是吵了一会儿,大概是累了,两人又“称兄道弟”的拥抱在一起了。毕竟是同事,谁也不能代表自己国家。


其实在美国,“歧视”是客观存在的。有一次,我去加州出差,跟一位中国朋友约好去自助餐馆吃饭。一落座,这位朋友有些愤怒受伤的说:“TMD美国人歧视太厉害!” 我问怎么回事?他说旁边那个美国老太太满脸瞧不起人的瞪他。我跟朋友说,“干吗生气?她瞪你那是她感觉不舒服,干吗让她影响情绪?” 我那天故意来来回回在老太太面前过,她不是愿意斜着眼睛看中国人吗? 我就满脸笑容的让她看,她总不能去起诉“这家餐馆有个总在快乐微笑的中国人”吧 ?她看着快乐的中国人不舒服,那是她的问题,她需要看心理医生还是什么是她的选择。


我认为做为中国人,活得健康开心就是对“歧视”最有力的回击。 美国人因为歧视,看到中国人就反感,那是他们的自由,但我绝不允许我自己因为美国人的歧视去感到不舒服。 中国人需要自信,需要骨气。我敬仰毛泽东,很大成分因为毛泽东自身就是信仰和力量的化身,他谦逊又豪迈,思维缜密又心胸宽宏,他可以面对任何困难而从不在任何困难面前屈服,他可以藐视原子弹帝国主义和一切强大的东西,但是没有什么人,什么事可以战胜他! 我们都需要他的精神,他的勇气,他的力量!


生活中遭人白眼碰到歧视被人冷莫被人反感恐怕是不可避免的,无论你是富人还是穷人,无论你是大腕还是小民。问题是你自己的心态如何。穷人小民会被遭到势利眼的歧视,富人大腕如果不检点,照样也会遭人家的白眼和嘲笑。


知道唐笑事件吗?那位“超女”唐小姐自以为很了不不起,不把电视台站岗的武警放在眼里,最后还不是自取其辱吗?


有个流传很广的故事,说一位中国人和某外国人在外交场合互相握手,外国人握手之后拿出手帕擦自己的手,然后把手帕放进口袋里,以此表明他对中国人的轻蔑和不屑。而中国人也拿出手帕擦了擦手,然后把手帕丢在地上,扬长而去。


其实歧视别人往往是自取其辱。如果你到人家做客,进了门嘴上还戴着口罩,人家不一脚把你踹出去?你嫌人家脏,人家还嫌你臭呢!你先经过检疫消毒除臭刮毛再进来吧。


再说这位网友的故事。据精英们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这位网友受了国营饭店服务员的歧视,是不是自己也有可恨之处呢?现在已无法考证,也不能妄加猜测。不过即使某一家国营饭店的某个或某几个服务员对这位网友确有歧视,也不能证明毛泽东时代对农民不公平。就如超女唐小姐歧视看大门的武警,并不能说明今天的时代看不起武警。


如果不是看个别现象,而从全社会的的角度看,那个时代农民的社会地位是非常高的,没有人敢看不起农民,即使看不起,也只能放在心里。那时的社会风气是劳动最光荣,工人农民是很受人尊重的。国家领导人当中有永贵大叔,各级政府都有泥腿子农民的代表。农民进国营饭店,即使不是热烈欢迎,至少是不会被歧视的。如果要说歧视,恐怕西装革履的人更有可能遭人白眼被人冷落。


某些人不是说那时歧视知识分子吗?其实那时的“歧视”就是“优待”。那时但凡吃苦的事困难的事危险的事,都是党团员积极分子冲在前面,如果你思想落后,想吃苦还真的轮不到你,你不够资格。那时受优待吃不到苦不能干重活才是受“歧视”。当年白求恩,就对这种“歧视”提出过“抗议”。文革中,也有一批在华外国专家写了大字报,反对对他们在生活上工作上给予优待。后来有些文人说自己那时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歧视,真是笑话了。如果你们说的歧视不是优待,那么不是你们自己哭着喊着抢着要去的吗?


当然,那时长着势利眼的人也不是没有。但是从总体上看,工人农民的地位是无可置疑的,至少,农民不会因为没有钱被医院扔到马路上等死,那时为了抢救61个中毒的农民工生命,国家曾经动用了举国之力,所以不存在农民受歧视的问题。


如果从社会现象看问题,那么我倒要问一问,现在的势利眼还少吗?不要说人歧视人,人欺负人的现象也不少吧?城管对小贩,是不是歧视?大款们的原罪可以不追,要给以最大限度的宽容。为何就容不得艰难谋生的小贩?这难道不是歧视?克扣农民工工资的老板及其帮凶们对农民工仅仅是歧视吗?黑砖窑的奴工,血汗工厂中的工人,受的仅仅是歧视吗?大学生又如何?去应聘时能不面对老板的白眼?女公务员又如何?接待陪同在饭桌上还不是要陪酒听黄段子吗?超女唐笑歧视看门的武警,可是到了导演面前还敢如此威风吗?明星们的风光背后,可知经历了多少屈辱的潜规则?


精英们习惯于把“以人为本”挂在嘴上,非常慷慨大方地说,对农民工,小姐,乞丐也要给以人权。据说要取消“农民工”的称呼,对小姐要改称“性工作者”,对乞丐施舍也要有“礼貌”。农民工改称工人就不会被克扣工资了?小姐改称性工作者被嫖客玩弄就心情愉快了?给乞丐施舍有礼貌那乞丐就高贵了?厕所改称洗手间,这种把戏有何实际意义?


精英们嘴上当然不会说歧视工人农民,但是实际上所作所为,比歧视更坏。他们说穷人之所以穷,是因为仇富,这是不是对穷人的歧视?他们虽然说不要称呼“农民工”,“小姐”,但是又把所有劳动人民和社会底层民众给了一个统一的名称,“弱势群体”,好像是关怀同情,而骨子里何尝不是歧视蔑视?


毛泽东的制度对农民是不公平的吗? 从民主权利说,从地改分田,到互助组,到高级社,到人民公社,农村的哪一个变化不是先由农民自己参与制定的?农民的生老病死孤寡老弱,有没有人管?有。农民对干部有意见,有没有地方“告状”,有。农民歉收了遇到灾难了有没有后顾之忧?没有。农民思想上受压制吗?谁能说说毛泽东之前农民什么思想?如果毛泽东之前中国农民要“A”,毛泽东却非强迫农民“B”,那是毛泽东压制农民了,情况是这样吗?毛泽东给农民指出的道路,广大的农民“反对”吗? 从互助组到高级社再到人民公社,我从资料看,首先发起的都是农民。从中国革命成功,共产主义思想能被中国农民接受,可以看出来:共同富裕就是中国农民的普遍追求。 也许有人说“农民户口不能进城”是不自由,但那是一个阶段,是在当时条件下,最大限度的保障农民。我没看到说“农民永远都那样”!不是当时说要消灭“三大差别”吗?其中之一不就是要消灭城乡差别吗?但是消灭差别不是那个时代所能实现的事。如果说那时差别太大,那么为什改革时要化大力气破除平均主义尽力拉开差距呢?为什么让一部人先富起来,而共同富裕遥遥无期呢?为什么现在有两极分化而那时没有呢?

再说文化的不公平。正面讴歌中国农民的伟大,作品最多的是什么时代?是毛泽东时代。批评封建等级观念艺术作品产生最多是哪个时代?还是毛泽东时代。“学而优则士”,“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封建“士大夫”毒害中国几千年了,打破知识分子和工农群众界限的是哪个时代?还是毛泽东时代。 那个时代文化不平等吗?


我也算是“知识分子”吧,我就觉着中国知识分子臭毛病就是多。就以这位网友为例,你今天看似为毛泽东时代的农民“呐喊”,其实是很虚伪的,因为你看不到那时整个农民群体的地位,你想“弥补”的,是30年前你自尊心“曾经受到的伤害”。你难以释怀你30年前曾经是农民,因为你太喜欢你现在的所谓“地位”,这个地位让你觉着你比农民“好很多,高很多”,也许你潜意识里的,是看不起那些与土地为伴、两脚泥土、两手老茧的农民,你看不起劳动。


真正的农民,他们有朴素的感情,不会对别人的冷眼那么的“在意”,因为他们总是“善良”的去看别人,正是农民们的纯朴,才让那些“给农民冷眼”的人相形见绌,让那些人的心灵显得更龌龊 ---- 毛泽东时代批判的也正是这样的人和事,可惜毛泽东时代没来得及彻底的根除这种现象,几千年封建的等级观念,哪能那么容易就被消灭?它会抓住任何一种机会表演。

这位网友和他的父亲,碰上了给他们“冷脸”的城里人,我想当年可以有两种积极的办法:一是理直气壮的去提意见,我相信毛泽东时代,没有哪个单位领导会偏袒“瞧不起农民”的员工,他们不敢! 二是象无数个淳朴农民一样,无视那个服务员的冷眼,宽容别人也是伟大自己。 如果这两点都做不到,就只能剩下“品味、咬啮自己那点酸酸的自尊”了。 其实一切诋毁毛泽东时代的人,都是这样。他们不管是以什么样的借口,更多的表现出是他们自己心理的障碍。从辛子陵,到无论什么张锐李锐,都是这样。


现在就没有“等级差别”了? 请看看现在那些“出名的知识名流”们,眼里还有谁?农民能进城当农民工了就算“有地位”了,就算“缩小了差别”了吗? 现在农民工如果遭受了冷眼,他们去找谁?! 有人欠了工钱了,他们找谁?!


现在所谓的“关注农民工”,帮着讨薪,这本身就不是把自己放在和农民工平等的地位! 一切都显得那么得高高在上,一副怜悯,同情和施舍的救世主样子。真要平等,就请给他们毛泽东时代的一种权利:谁对他们不恭了,可以理直气壮的“告状”;哪个领导干部敢不倾听,就让他下台;所有发生欠薪的企业,让企业主坐牢,让农民工参与企业管理!


这位网友的故事,让我看到的他其实有种自卑的心理,但这不仅是他的问题,而是中国社会的问题。 尽管毛泽东时代的制度和文化,毛泽东的铁腕,让社会有了一定的进步,鼓励斗争,建立自信,让大家为国家、为民族、为自己骄傲自豪,努力培养健康的、积极的、昂扬的精神和心态,但是非常可惜,中国的封建社会太久了,不能一蹴而就。 尤其反映到知识分子身上,他们最难改造,心理最为脆弱,太在乎别人感觉,太关注“自我”。在今天也是一样,知识精英们在“自己国家”找到了“高高在上”的感觉,但对外,又表现出了极度的“洋奴和懦弱”。


今天的中国,我们又在遭受着西方世界的偏见和歧视。毛泽东时代对外说的每一句话,都让中国人听起来“扬眉吐气”,为什么? 因为那时我们不在乎西方怎么看我们!而是西方人要看我们的脸色。可现在呢?今天之所以经常让人觉着“窝囊”,就是因为我们总是想让西方看得起,总是想听到西方人的表扬和首肯,就如一个三岁的娃娃总是想听到大人的表扬。可是西方却总是斜着眼看你,时不时出放一点坏水,搞一点小动作,如果自己硬气一点,又何至于如此呢?“敬人者人恒敬之,自尊者人恒尊之”。“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朋友当然要交,战略伙伴也不能没有,但是千万不能以为世界上全是好人,西方人都有绅士风度,世界上的人都和你做的是同样的梦。

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你远我一尺,我远你一丈。你放我的坏水,我掀你的耳光。人不犯我,我不犯人。来而不往非礼也。无论什么时候都应当以我为主,万不可迷失自我。如果仰人鼻息,看人家脸色,受人家的胁迫,那就一定会受人家的歧视。


标签:农民   歧视   毛泽东   时代   不是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