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党建论坛:坚持“党管人才”打造高素质人才队伍

2025-02-20 最新 评论 阅读

 

【党建论坛】

坚持“党管人才”打造高素质人才队伍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快建设人才强国。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把党内和党外、国内和国外各方面优秀人才聚集到党和人民的伟大奋斗中来,鼓励引导人才向边远地区、边疆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和基层一线流动,努力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让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 在全面从严治党大背景下,坚持党管人才,对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提振干部队伍干事创业动力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文/蔡军茹

党管人才具有明显优势,既尊重人才成长规律,又紧密结合人才资源的市场配置,为人才发展优化环境、创造条件,真正做到了人尽其才,尽展其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有了源源不断的人才优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日可待。”只有旗帜鲜明地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才能够确保我们的人才优势不落后,确保推动时代向前的动力不减弱。

从历史上看,“人才史总是与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同步兴衰”。中国历史上大凡升平繁荣的盛世,总是同时涌现出大量的人才贤士。凡是积极作为、广有建树的历史人物,也都高度重视人才问题。萧何月下追韩信、刘备三顾茅庐、唐太宗广开才路的故事,展示了人才与时代发展的高度相关关系。

从宏观上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衍生新标准,新标准亟需新人才。如何化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新时代人才的作用举足轻重。

从国外发展来看,世界上主要发达国家的发展,都与人才有着密切关系。美国,二战前后科学家的大量涌入,助推其成为世界头号强国;英国,依靠一大批人才技术发明,启动了影响人类文明进程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日本,尽管地域狭窄、自然资源贫乏,但是依靠全国性的智力投资,实现了奇迹般地经济崛起。

“人无志而不立”,一个人必须要树立远大理想,对于有本领的人才而言,更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时刻保持一颗赤子之心,牢牢把握住理想信念这个核心和灵魂,把爱国之心化为报国之行,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为科学献身、为祖国出力、为人民谋福、为党的事业奋斗终生。

“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是敢于担当精神的生动写照。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要牢固树立敢于担当的工作态度、勤于担当的工作习惯,积极投身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去,遇到困难和问题,不回避、不妥协、不退让,敢于冲在最前面,想在最前面,做在最前面。

不沽名而钓誉,不虚妄而浮夸,真正的优秀人才讲究勤勉敬业、真抓实干、精益求精,要撸起袖子加油干,不断加强实践锻炼,讲究策略方法,不断丰富应对各类特殊、复杂情形所应具备的知识、经验和技能,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诠释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

坚持“党管人才”打造高素质人才队伍,必须坚持:

树立鲜明的用人导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选什么人就是风向标,就有什么样的干部作风”。选用踏实干事的人多,踏实干事就蔚然成风。尤其是在基层这个改革发展的第一线、联系服务凝聚群众的最前沿,更要把选人用人的目光多投向那些忠诚老实、埋头苦干、不事张扬的干部,多投向那些脚踏实地,谋长远、打基础的干部,积极发现、主动关心、大胆使用,让踏实干事的干部“心里踏实”,把“不踏实”的干部挡在门外。

采取分层分类激励政策。在职业分类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地区、领域、层次人才的实际,在评价标准、方式等方面分类施策。要针对不同职级、岗位干部的利益诉求和心理期待差异,健全差别化激励办法,实施精准激励。对主要领导干部,应侧重政治激励、精神激励、荣誉激励;对普通干部,应侧重职务激励、物质激励、人文关怀。要加大干部交流轮岗、挂职锻炼频次和范围,形成机关与基层双向交流、重要岗位定期交流、同一职位任职时间长的轮岗交流的良性循环。

加大基层一线人才倾斜支持力度。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基层实践是培养锻炼干部的‘练兵场’”、“年轻干部要多‘墩墩苗’”。要注重建立“越往基层,越是艰苦,地位待遇越高”的激励机制。在选任干部中,要注重直接在熟悉基层工作情况、富有基层工作经验的基层干部中选拔任用领导干部,让基层真正成为培养锻炼人才的“摇篮”。在经济方面,要着力完善基层薪酬制度,提高人才经济待遇。建立基层工作津贴制度,增加基层生活性补贴和工作津贴标准;设立基层引进人才专项补助基金,加大对引进人才的资助力度。

注重培养专业型人才。“骏马能历险,力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随着社会化分工的越来越细,人民群众对社会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社会现实对专业干部队伍的需求越来越突出,迫切需要在“培养专业能力、专业精神”上下功夫,瞄准服务发展的大局需要,精准开展干部教育培训,有针对性选派重要部门、关键岗位、重点培养的优秀干部参加专业培训,为其提高专业能力、涵养专业精神创造机会,努力打造又博又专、适应新时代发展的干部队伍。

构建开放灵活的国际人才模式。以“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所在、但求所为”的方式,建立国际通行、灵活高效的合同管理、议价薪酬、异地工作等聘用模式。对标国际标准和通行规则,破除单位类别、职务级别、就业年龄等限制,确立市场、单位、行业的人才评价决定权。构建符合国际惯例、来去自由的出入境软环境,健全更高效的全球人才信息网络,放开视野精准选才。

强化激励考核结果应用。俗话说,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要强化激励考核结果在干部评优评先、考核奖励、选拔重用中的运用,对工作优秀、全面发展的地方和部门颁发奖牌、授予称号,对考核优良、进步明显的单位和个人发放奖金、给予实惠,对实绩突出、作风过硬的干部优先考虑、提拔重用。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进入新时代,要充分发挥党在人才工作中的领导作用,不断强化谋大局、抓关键的功能,真正让人才尽显其能、尽显其才、尽显其优,在党的领导下发挥更大价值,为社会、为国家做出更大贡献。

(作者单位: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本文来源:2020年《国企·党建》3月号刊登文章

标签: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