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钱学森——让美国忌惮,为中国筑梦太空的科学巨匠》

2025-02-19 最新 评论 阅读

 

1955年10月,一艘驶向香港的轮船载着一位特殊的乘客。美国海军曾放话“宁可枪毙他,也不能放回中国”,甚至用5年监禁阻挠他归国。这位让美国忌惮的科学家,正是后来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的钱学森。

1935年,24岁的钱学森赴美留学,仅用4年便在加州理工学院拿下航空、数学双博士学位。他与导师冯·卡门共同提出“卡门-钱近似”公式,28岁破解飞机超音速飞行难题,成为世界顶尖空气动力学家。1940年代,他主导美国火箭研究,参与设计下士导弹,甚至预言“未来飞机能1小时从纽约飞抵巴黎”。

1950年,钱学森辞去美军顾问职务准备回国,却被诬陷为“间谍”关进监狱,遭受“不准睡觉”等折磨。美国海军次长金贝尔宣称:“他抵得上5个师兵力!”此后5年,他每月需向移民局报到,信件被拆检,电话被监听。直到1955年6月,他通过香烟纸写信向国内求救,周恩来总理用11名美军战俘换回这位科学家。

1956年,钱学森向中央提交《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书》,仅用3个月组建中国首个导弹研究所。1960年,他带领团队在酒泉发射场用苏联专家口中“一堆废铁”的零件,成功试射中国第一枚近程导弹;1966年,他顶着核辐射风险现场指挥“两弹结合”试验,让中国成为全球第五个拥有核导弹的国家;1970年,他牵头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太空中第一次响起中国乐曲。

这位科学巨匠也有凡人的温度。1964年,青年工程师郝天护指出其论文错误,钱学森连夜回信:“我很感动,科学讨论就该如此。”1990年代,他坚持将何梁何利基金100万港元奖金捐给治沙工程,称“我姓钱,但不爱钱”。某火箭部件因工人笔误标错小数点,他亲自下车间讲解:“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啊!”

他的一生写满数字传奇:98岁生命见证中国从积贫积弱到航天强国,11项“中国第一”改写历史,留美20年却未买一张保险单,只因笃定“我的归宿在中国”。

钱学森归国时曾说:“我将竭尽努力,让同胞过上有尊严的生活。”如今,东风导弹守护国疆,“天问”探测器登陆火星,中国航天员常驻太空——这片他倾尽心血开拓的星辰大海,正闪耀着民族复兴的光芒。

标签: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