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台记者观察丨慕尼黑安全会议开幕 美欧立场差异明显
第61届慕尼黑安全会议14日在德国慕尼黑举行。尽管会议旨在加强跨大西洋合作,共同应对全球安全挑战,但围绕贸易关税、俄乌冲突、巴以问题等一系列议题,美国和欧洲之间的立场差异巨大。
不支持的音频/视频格式 请试试刷新
重播播放
00:00 / 00:00 直播
00:00
进入全屏
0
点击按住可拖动视频
总台记者 阮佳闻:为期三天的慕尼黑安全会议14日进入第一天议程,德国总统施泰因迈尔在开幕致辞中指责特朗普领导的新一届美国政府鲁莽行事,违反了长期以来的国际规则。他表示:“美国新政府的世界观与我们不同。它不考虑既定的规则、既定的伙伴关系和信任。”与此同时,施泰因迈尔还对美国“交易型外交”提出隐晦批评,警告称“无规则的世界秩序将威胁全球稳定”,并强调“战略自主”对欧洲的重要性。舆论分析认为,此番言论显然是针对美国近期单边政策及其对欧洲安全和经济施加的压力。

而面对近期美国宣布对欧洲部分商品征收高额关税,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会上强硬回应,重申“欧洲反对贸易战,但已准备好采取对等反制措施”。她还明确表示,若美国继续以经济手段施压,欧洲将进一步加强战略自主,包括加大对本土产业的保护力度。

对此,美国副总统万斯在会后对记者强调,“美国不会在经济利益上妥协”,并暗示关税政策是为了“确保美国工人和企业的公平竞争环境”。这一表态再次凸显了特朗普政府在经济政策上的“美国优先”立场,也加剧了欧美在贸易问题上的紧张关系。
美欧在关税和俄乌冲突等议题上分歧巨大
就此次会议的一大焦点——俄乌冲突问题而言,欧美在和平解决方案上的裂痕也十分明显。美国副总统万斯重申美国希望尽快促成停火,并表示特朗普已与普京展开直接对话,寻求“可行的解决方案”。然而,欧洲多国对美俄直接对话持谨慎态度,担忧乌克兰利益会被“交易化”,欧洲安全也将因此受损。
德国舆论普遍认为,欧美当前的分歧不仅反映在政策立场上,更深层次的矛盾在于对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模式的不同理解。

德国《柏林日报》地缘政治版主编 托马斯·法斯本德:欧美目前最根本性的分歧在于随着美国政权的更迭,一种范式转变正在发生。具体来说就是从以价值观为导向,强调世界秩序、规则和规范的所谓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转向一种交易型政策。这对欧洲人来说非常艰难,因为他们发现自己正被边缘化,被排除在重要议题的进程之外。
民调:大多数欧洲人不再将美国视为盟友

总台记者 阮佳闻:而欧洲民众也在重新审视欧美关系,德国知名智库欧洲外交关系委员会日前发布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大多数欧洲人不再将美国视为盟友,而只是“必要的伙伴”。越来越多的民众认为,欧洲应在国际事务中采取更加独立的立场,而不是一味追随美国的步伐。这反映出欧洲社会对当前国际秩序变革的深刻忧虑,以及对欧洲战略自主的强烈呼声。第61届慕尼黑安全会议不仅是国际安全领域的重要对话平台,更成为欧美战略博弈的缩影。欧美关系正处于深刻转型期,未来走向仍充满变数。
责任编辑:章文君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