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历史上三次去斯大林化,来看看为何普京不完全否定斯大林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比斯大林更有争议的历史人物了。作为一个响彻世界的大人物,他是影响20实际人类进程的政治家,苏联的最高领导人。
在他任期内,他实现了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将苏联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一个能够与西方发达国家抗衡的大国。
在二战期间,他领导苏联红军击溃了不可一世的轴心国,维护了世界的和平。
然后,也正是他造就了无数历史惨案。
一味发展重工业的苏联导致了乌克兰大饥荒;发动大清洗,使得无数国家栋梁断送生命;对苏联边境地区的人民进行种族流放导致无数社会问题。
在俄罗斯的历史上,曾经有三次“去斯大林化”的运动。
第一次“去斯大林化”源自于赫鲁晓夫。1953年3月,斯大林去世,随后赫鲁晓夫成为了苏联的领导人。1956年2月,赫鲁晓夫在苏联二十大上所做的反对斯大林的秘密报告(《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他揭露了斯大林的个人崇拜,斯大林集中营,以及斯大林体制的问题。当时,在苏联各地,一些以斯大林为名字命名的城市和设施被改名,斯大林纪念碑被拆除。
1964年,赫鲁晓夫被解除职务,因而第一次“去斯大林化”中断。
赫鲁晓夫下台以后,勃列日列夫试图在斯大林的功过评价问题上寻找平衡,不过并没有找到很好的方式去解决这一问题,苏联官方基本保持沉默。
第二次“去斯大林化”是在戈尔巴乔夫改革时期,持续时间长,强度高,最终产生了意想不到的影响。
1985年3月,戈尔巴乔夫成为苏联领导人。当时苏联面临一系列危机,戈尔巴乔夫觉得通过改革纠正斯大林体制产生的问题。
戈尔巴乔夫的确成功的做到了去斯大林化,但是苏联的解体也正是戈尔巴乔夫去斯大林化的结果。
1991年,苏联解体以后,叶利钦成为俄罗斯的总统。叶利钦和戈尔巴乔夫一样,致力于去斯大林化。
叶利钦治国能力实际一般,俄罗斯处境艰难。1999年,他辞去总统职位,其后由普京接任为俄罗斯第二任总统。
与叶利钦和戈尔巴乔夫相比,普京的对斯大林的评价要好得多。他采取平衡和回避的立场,避免俄罗斯在斯大林问题上产生尖锐的对立和分化。
最近的第三次“去斯大林化”是2008年俄罗斯就任俄罗斯总统宣布实现俄罗斯现代化开始,一直到2015年结束。
虽然梅德韦杰夫和普京关系很好,二人是同乡、校友和同僚,但是在斯大林的评价上,二人差别很大。梅德韦杰夫对苏联历史持否定的立场,对斯大林进行严厉的批判和否定。
2010年5月7日,梅德韦杰夫接受《消息报》主编采访时这样说过:
如果谈到从新的俄罗斯国家诞生以来国家 的评价,谈到近年来国家的领导如何评价斯大林,那么,评价是明确的,斯大林对自己的人民犯下大 量的罪行。尽管做了许多工作,尽管在他领导下国 家取得了成就,但是,他对自己人民所做的事情是 无法宽恕的。
2012年,普京再次成为俄罗斯的总统。普京无意全面否定苏联时期以及斯大林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因而梅德韦杰任期内关于去斯大林的项目基本被终止。
看到这里很多人会想,为什么俄罗斯人会死死揪住一个历史人物不放呢?因为斯大林的评价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
苏联解体以后,俄罗斯进行了自由主义的改革,整个国家经历了巨大的痛苦。在俄罗斯国力走下坡路的现在,很多人对现实生活不满,越多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回想起那个骄傲的苏联,那个世界顶尖强国的苏联。
同时,现在的俄罗斯面临的地缘政治和意识形态的任务和斯大林时期的苏联非常相似。
随着时间的增长,斯大林不再被妖魔化,而是形象越大越正面。
2017年,俄罗斯各大报纸刊登了一项调查结果,38%的俄罗斯人认为历史最杰出的人物将斯大林放在了地位,普京和普希金并列第二、列宁名列第三。
归根到底斯大林时期取得了伟大的成就,斯大林不仅战胜了纳粹德国,而且斯大林和西方抗争的中,建立了世界级的强国。这对于今天的俄罗斯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普京自执政以来,就一直对斯大林持正面评价。因为他希望以斯大林为榜样,给予老百姓信心。
2017年6月16日,普京在回答美国好莱坞导演奥利弗·斯通就这样说过:
斯大林是适应时代需要而产生的人物。那些过分妖魔化他的人,实际上就是在攻击俄罗斯和苏联。
所以2019年9月7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东方经济论坛与社会各界代表会见时,就南千岛群岛的所有权问题发表评论,在谈话中将斯大林称为“老爷子”。普京说:“让我们从这一起点出发,老爷子全部拿下,画上了句号,乃国家之父。”
从普京的价值观、历史观和执政理念来看,他并不是一个自由主义这,也不是斯大林主义者,而是一个保守的民众主义者。普京执政以来,一直想要重建俄罗斯的强国地位,非常注重维护苏联时期的大国形象,不接受西方和周边国家对俄罗斯历史行为的指责。众所众知,斯大林时期的苏联二战中击败德国纳粹,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对于普京来说,它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当然,普京这样的做也和俄罗斯民众态度有关。随着时间的增长,越来越大的俄罗斯人对斯大林的历史作用持肯定的态度。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