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野战史37 中原解放区的巩固和发展。 敌中原防御体系的瓦解
1948年1月以后在中原野战军进行洛阳、宛西、宛东、豫东、襄樊 等战役和利用战役间隙进行整党和新式整军的同时,中共中央中原局根 据中共中央、毛泽东主席的指示,领导全区总结了进入中原后发动群众 的经验,确定和执行了在新区发动群众实行土改的策略步骤;中原军区 所属各军区地方武装,在整顿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除积极配合野 战军作战以外,又进行了反“清剿”、反“扫荡”和剿灭国民党地方团队的斗争。
1948年春,中共中央中原局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新区执行土改、经济、 统一战线等政策的指示,即停止了打土豪、分浮财、分土地的做法,而 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剿匪、反霸、发动群众、发展生产、厉行节约、整训 干部和加强政权工作、财经工作等方面。邓小平作了《跃进中原的胜利 形势与今后的政策策略》的报告。5月25日中共中央发布了《 一九四八 年的土地改革工作和整党工作》的指示,明确地指出,在新区"应当充 分利用抗日时期的经验,实行减租减息和酌量调剂种子食粮的社会政策 和合理负担的财政政策,以便联合或中立一切可能联合或中立的社会力 量,帮助人民解放军消灭一切国民党武装力量和打击政治上最反动的恶 霸分子"。中共中央中原局遵照中共中央指示,把我军进入中原以来执行 新区政策的经验教训,更进一步地作了全面的总结,于6月6日发出了 《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土改和整党工作的指示》。指出了我军战略进攻以来 在全中原区的伟大胜利和伟大成就,检查了过去在发动群众实现土改的 策略步骤上的某些急性病错误,着重地阐明了党在新区应当采取的政策, 具体规定了在控制区实行减租减息和合理负担;在游击区以反抓丁、反 保甲、反特务为中心,适当地实行减租减息;在崭新区则采取更为广泛 的统一战线政策,团结一切社会力量,反对国民党反动派和地方上最反 动的分子,以便于消灭敌人,站稳脚跟。并且,对于政权工作、财经工 作、城市政策、工商业政策和坚决消灭封建地方团队的政策,以及在整理、 巩固的基础上发展人民武装等方面,都作了明确的规定。中共中央中原局的这一指示,有力地引导了中原解放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中原军区各部队为了贯彻党的新区政策,作了巨大的努力。主要是: 在部队中普遍地进行了教育,加强了指战员建设中原解放区的观念;选 派了大批干部参加地方工作,部队本身则利用一切机会帮助地方发动群众,进行政策宣传;在行动和作战中,严格地执行了筹粮政策、城市政策、工商业政策;做到了缴获归公,爱惜人力、物力,珍惜根据地的一切财富; 并且大力地进行了发行中州币和排挤蒋管区的“法币”的工作。各军区 地方武装,都积极地打击了敌人的抢粮活动,展开了保护群众夏收、夏 囤的斗争。这些工作对于党的新区政策的贯彻和解放区的建设,起了良好作用,并且提高了部队的政策水平。
广大的人民群众对于新区实行双减和合理负担等政策,热烈拥护, 生产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会和各种群众团体有了较大的发展和巩固。 某些逃亡的地主、富农分子亦陆续回家。城市秩序普遍恢复,社会经济 更加繁荣,麦征工作圆满地完成,中州币亦提高了信用。进步的青年知 识分子踊跃投考中原大学、中原军政大学及各种专业干部学校。各方面都出现了欣欣向荣的新气象。
中原各地区由于敌情、我情的不同,在1948年初可以分为三种不同 的类型: 一种是敌情严重,处于游击状态的地区; 一种是已有大片的控制 区,解放区比较巩固的地区; 一种是基础较好,我野战军又经常行动,解 放区已稳定的地区。上述三类地区的地方武装、人民武装,为了坚持、巩固、发展解放区和配合野战军作战,1948年均继续积极地展开了对敌斗争。
鄂豫、皖西和陕南三区,由于敌情严重,敌人的地方团队又有反革 命经验,因此,斗争残酷,处于紧张的游击环境。鄂豫、皖西地区,自2 月间野战军主力转出以后,敌人一直以十几个旅的兵力,在其地方团队的 配合下,进行极端残酷的"扫荡""清剿”和“驻剿"。根据地军民根据毛 泽东主席坚持大别山斗争和中共中央中原局《关于开展游击战争的指示》, 在极端艰苦的环境中,在党的一元化的领导下,加强了县、区、村各级游 击集团,广泛地开展了游击战争,并结合武装斗争,加强了政权工作、发 动群众工作。军分区基干武装则寻歼弱敌,打击敌之后方基地与交通补 给线。2月、3月间不断粉碎了敌人的"扫荡""清剿"与“驻剿”。4月 间,鄂豫部队歼敌黄岗保安团400余人。6月间,皖西部队歼敌保安第6 团800余人,有力地打击了敌人地方团队的气焰。两区部队并在紧张的环境中进行了三查、三整,克服了某些人员的右倾情绪与不良倾向,更加提高了坚持大别山斗争的胜利信心和政策水平。在华东野战军豫东作战胜利 后,大别山的敌军被迫撤出一部,鄂豫、皖西的形势开始好转。两区均利 用这一有利形势,整顿了地方武装,并开始由山地转向平原作战。陕南军 区成立后,由于军区部队长期配合主力作战,解放区的坚持、巩固和发展 工作主要由军分区地方武装负担。在控制区,主要以剿匪、反霸为中心任务; 在游击区,则开展游击战争,控制两面政权,坚决打击反动武装和为群众 最痛恨的恶霸、特务头子,逐步组织群众进行反抓丁、反掠夺,建立游击区的可靠阵地。
桐柏、江汉两区已有大片的控制区,均比较巩固。1948年初,两军 区武装乘敌正规军较少之机,在北起宛(南阳)确(山)路,南抵长江, 东至平汉路,西达汉水以西的宜城、荆门的广大地区内,大量地歼灭了 敌人的地方团队,扩展了解放区。2月以后,敌为与我争夺桐柏和江汉, 先后在南阳、襄樊、信阳成立了绥靖区,并经常以4个、5个师的兵力, 结合其地方团队,对桐柏和江汉地区反复"扫荡"。两军区地方武装在连 续的反"扫荡"斗争中,采取军区、军分区主力集中机动作战,县、区 地方武装就地坚持斗争的作战方式,粉碎了敌人多次“扫荡”,在少白寺、 三阳店、普济等战斗中,歼敌均达千人以上。宛西战役以后,野战军接 连发起宛东、襄樊战役,桐柏、江汉军区地方武装除直接配合野战军作战外,又乘机大量地歼灭了敌人,扩大了解放区。
豫皖苏是老区,基础较好;豫西区因野战军经常在该区作战,因此 比较稳定。两区地方武装,除配合野战军作战外,主要是剿灭封建地方 武装,扩大解放区。在豫西区,自1947年12月至1948年6月,共剿灭 国民党地方团队2.49万人。6月以后,又进行全区的大清剿。这时,除 南阳、陕县、阒乡等城外,全区已无敌占城市。在豫皖苏区,1月至4月 共剿灭国民党地方团队1万余人,入夏以后,继续以剿匪、保麦为中心 任务,扩展和巩固了解放区。至7月初,盘踞阜阳之敌弃城南逃,该区 除边沿区外,均无敌占城市,区内残余封建地方武装,在我军事清剿和政治攻势下,亦大部瓦解。
各军区为了提高地方武装战斗力和政治质量,遵照中共中央和中央军 委关于整党和新式整军的指示,自3月以后,均利用作战间隙,进行了整 顿内部的工作。主要是:加强了对干部的教育和管理,加强了政治教育和 军事纪律教育,整顿了群众纪律,进行了纯洁内部、巩固部队的工作。由 于各军区武装积极地进行了对敌斗争和整顿内部的工作,由于党在新区工 作新的方针、政策的实施和野战军作战的胜利,各军区武装在数量上均有 了很大发展,到7月,全中原区已有地方武装21万人,在质量上亦有了 显著的提高。在此基础上,为了适应形势的需要,开始了整编工作。至8月, 各军区均普遍地建立了独立旅(或教导旅),军分区和县均建立了基干团, 区建立了区干队,并健全了制度,从而能够更有力地配合野战军歼灭敌人,进一步巩固和发展解放区。
军队的供应,由于加强了财经工作,逐步地实行了征收公粮、征收 商业税、发行中州币等措施,因而逐渐地有了保障。部队的粮食、经费 由自筹自给进入正常供应。各部队也制定了新的供应标准,实行了实物 供应,并逐步加强了担架、运输、卫生等组织,亦组织了军工生产。由于有了良好的后方,这就为大兵团作战提供了更好的保障。
1948年1月至9月,在中共中央中原局统一领导下,各部队进行了 整党和新式整军运动并取得了几个战役的胜利,新区发动群众实行土改 的策略步骤的确定和执行,加上各军区地方武装的整顿和对敌斗争的开 展,使中原各解放区迅速巩固起来。截至7月,敌正规军被我野战军和 华东野战军歼灭者,达20万人以上。洛阳、开封、襄樊等敌万人和数万 人守备的重要城镇被我攻克,其机动兵团亦被我削弱;同时,我又歼灭 了敌人地方武装10万人,摧毁了敌十几个专署、百余个县政府和大量的 区、乡政权机构。敌人虽然还能集中一些兵力,对大别山和江汉、桐柏 地区进行"扫荡",但在淮河、汉水以北的广大地区,仅有南阳和铁路线 上的郑州等少数孤立据点。敌人分区防御的体系已完全被我粉碎。我则 已控制拥有3000万人口的解放区,占中原人口的2/3,建立了行署以下的各级政权,团结了广大人民,财经工作亦大为加强,中原解放区已进入巩固发展阶段。中原丰富的人力、物力、财力已大都能为我用,已完 全把敌人筹集军需补充兵员和进攻我军的后方,变成了我军继续大量歼 灭敌人,进一步发展革命力量的前进基地。中原野战军,自4月集中以 后,经过半年的作战和整党与新式整军运动,战斗力大大提高。随着敌 我力量的消长变化,不仅运动战的规模扩大,而且还进行了襄阳城等阵 地攻坚战,部队的攻坚能力亦有了提高。在这一期间,华北、东北、西北、 华东各战场亦大量地歼灭了敌人,各大解放区已连成一片,更能互相配 合,互相支援作战。特别是华北、华东两大解放区,已更能有力地支援 中原作战。这一切,就为进一步大量歼灭敌人,解放全中原,创造了有利条件。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