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厉害的人是如何学习的?深度学习,孔子的五项精进:学问思辨行!

2025-02-19 最新 评论 阅读

 

如果你现在不觉得一年前的自己是蠢货,那说明你这一年没学到什么东西。——雷·达里奥

十年前工资6K,十年后工资还是6K!

有一次参加朋友的聚会,席间听到了这样一段话:“十年前我参加工作,2年后工资拿到手是6K……”得意的话锋一转,说话的人又颇为失落、无奈地说道:“十年后,我现在的工作拿到手的收入也就6K……”

这个故事,让我想起了最近看到的一句话:多数成年的人崩溃,是从没钱开始的!

一个字都是“穷”闹的,生活的痛苦和矛盾,主要是因为穷!没钱没底气!

问题的症结真是如此吗?

事实上,多数成年人的崩溃,不是从缺钱开始的,而是从“缺教”开始的。这个教是受教,学习的意思!

认不清这个本质,当你抱怨命运不公,父母无能,认为一出生就注定了努力10辈子都赶不上富人孩子一出生时就拥有的东西,其实你已经输了。当饱食终日,工作无所用心,挥霍完人生的盛年后,那么也就注定了“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贫穷的归贫穷,富有的归富有。”

不是现实制造了贫穷的你,而是你制造了贫穷的现实,你预言了自己的贫穷,贫穷只是还你一个应验而已,满足你的意愿。

但人生还有另一种命运的法则,叫自我进化。比如,智力水平、家庭背景和人脉资源等等,相差无几,处于社会底层的两个同事:

A在工作中努力奋斗,弯下腰、低下头,不耻下问,向比自己厉害的同事学习;下班回家后,抽出2-3小时进行学习,周末泡在图书馆……

而B个在工作中,也还算努力,可是下班回家后,追看热门电视剧,玩游戏,周末吃喝玩乐……

深度学习

一个是自我“蝶变进化”的模式,另一个却不自知,掉进了“奶头乐”的陷阱里,在万物皆在某种因果的逻辑,注定了十年后,A和B两种过着截然不同的生存方式:

A依然在忙碌,压力山大,但确是在高层次的阶层里忙碌,脱贫过着比较富足的生活。而B也依然在忙碌,压力山大,但确是在低层次的阶层里忙碌,过着拮据的生活;每天焦虑着,在职业瓶颈里挣扎,害怕自己被公司裁掉了,甚至还没有熬的中年危机,就已经被社会淘汰了!

因此,从某种角度来说,越富有的人,越富有越喜欢渴求学习;而越贫穷的人,越穷越放弃学习!学习与否,造就了A、B两个工作者,相同的命运起点,却分裂出两种不同的命运结果。

学习改变命运,在这个“出生定江山”,宿命论的悲观时代,真的还有效吗?当然有效,差别只是人对自己不相信的东西,不会全力以赴罢了!至于学习有多重要?

“学习,学习,再学习!”“重要的问题在善于学习!”“一定要加强学习、勤奋工作!”

“再学习;善于学习;加强学习!”这三个短语,其实表达了一个共同的意思:

人和社会要想获得持续的发展进步,至关重要的是进行深度学习!

深度学习,是人类文明发展,科技进步永恒的主题。对于个体而言,深度学习的能力则是一个很现实,很残酷的问题,它决定一个人所能创造的价值,享有的物质生活,以及所处的社会阶层的等级。

如果说“天赋基因论”是人与人之间先天差别最大的一道障碍,那么“深度学习论”则是人与人之间后天差别最大的一道障碍。

从古今中外那些天才“伤仲永式”的案例来看,成功者更多的是依靠后天的“深度学习”,来拉开自己与凡众之间的距离。

因此,对于多数平凡的工作者来说,用深度学习来打破基因决定论,是你走出平庸,走向卓越的最佳途径。

当你工作感到吃力,对未来感到迷茫焦虑时,只能说明你欠“深度学习”一种情人式的求爱,死缠烂打!而当你学了半天,学了一堆所谓的知识,却无法在工作中有效解决问题时,只能说明你还没有学会真正的深度学习,你只是在假装学习而已!知识对你来说是有毒的。

那么,什么是深度学习呢?

深度学习的概念,源于人工智能。大脑的深度学习,则是人脑的自我智能进化。

深度学习,简单来说是指弄出清楚事物是什么,探索出问题的本质、原理和规律,然后运用在实践中解决难题。

具体来说,就是吸收知识,把信息存储、记忆、识别,提取,转化为一种思维认知逻辑,然后反复运用到实践中,并不断优化升级,再次转化,输出为一种能解决问题的,具有稳定性、可操作性的高级能力。

换作高级的表达方式,就是大脑通过学习事物的本质,内化为高层级的智能思维,外化为掌控世界的能力。

通过的概念认知,深度学习的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了!

但为什么要进行深度学习?你必须进入深层次的认知,才能意识到它的重要性!

深度学习其目的和意义可分为四个层次

让“愚钝”的大脑变成聪明,思考更高效;直抵问题的核心,解决工作中的各种难题;创造出超越于他人几倍、几十倍、甚至是百倍以上的价值;激发自我潜能,走向人生职场的巅峰,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愿望。

由此可见,深度学习的重要性!

深度学习

那么,你该如何进行深度学习呢?

深度学习,是一个涉及范围和构成要素非常复杂的命题,本文依然遵循28法则,抓住产生事物最大价值的关键要素来阐述深度学习的路径。如何深度学习呢?从学到习,孔子为我们提供了一条从0到1,深度学习的精进之路: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我们可以称之为深度学习的5项精进步骤,简称为“学问思辩行”;换作现代的表达方式,就是输入→疑惑→质疑→解惑→输出

1、输入信息—博学之

同样是游泳高手,住海边的人,游泳技术远胜过住小河边的人!

博学之,是指学习要广泛涉猎多领域知识(书本知识、社会知识、亘古不变的常识)。

这是一个吸收知识的过程。

大脑输入的有效信息量越大,大脑神经元存储的含金量的信息就越多,在工作中解决问题时,信息交互,串联、并联,输出的想法、点子、创意、思路和灵感就越多。

打个比方说,吸收知识量就像给树浇灌施肥一样,能促使大脑神经元生长出更多的分支,结成一个更加严密的创造智慧的网,能给自己的大脑空间带来更为广阔的思路。避免书到用时方恨少!

比如,我刚带团队那会,懂的管理知识和词汇量很少,与领导之间的沟通交流存在很大障碍,他很严厉的对我说:你会干,还得会说,多看些管理类的书,要不咋俩怎么交流、扯蛋呢?所幸老板是个非常棒的BOSS,送给我几本书,且指导我看哪些类型的书籍。

博大方能精深!

因此,在职场中工作者必须在学好自己领域内知识,同时跨界学习其它领域的知识,以及多学科的交叉学习,结合自身工作特性,像古人学习六艺那样,建立起自己的知识体系。比如,你是想要成为管理者,就必须涉猎一些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逻辑学等等。

博学之的原则就是:多听、多看、多问!

古人说:非学无以广才,不博怎成一专!博学不等于烂学,碎片式的学习,而是有目的,有目标地进行先易后难的深度学习。切忌囫囵吞枣!有些人自诩一年看100本书,做了各种笔记,涉猎之广,让人瞠目结舌。可是学得再多,说的再好,也不如运用得好。别让知识的焦虑,把自己变成了知识的奴隶,成为他人收割的“韭菜”。

一个高层级的知识吸血鬼,不会什么血都吸,鸡血,鸭血,狗血……饥不择食,而是有选择性的吸收。

2、产生疑惑—审问之

你认为的认为不一定是对的认为!

在第1项步骤,吸收知识的过程中,你一定会遇到很多未知的知识(知识点)的疑惑和困扰。

审问之,是指有针对性地对知识产生的疑问,进行深入探索,询问。

探索什么呢?其实就是弄清楚问题是什么,弄明白知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界定,以消除自身认知的盲区。

这是个疑惑知识的过程。

比如,杭州某男性员工,因为PPT做得太丑,被公司辞退了。不少人也存在这方面问题,症结在哪呢?原因就在于,不清楚它是什么?一门集合多学科,逻辑、语言、心理、美术、数学、动画等等的综合艺术。如果你只知道它是一种简单的演示手段,怎么可能把它做好呢?外延是什么呢?就是它被运用于广泛的领域,比如,演讲、提案、投标等等。

弄清楚是什么,是走出无知的第一步。

因此,在职场中工作者必须在学习知识时,在遇到自己不了解的,对自己有用的知识时,必须带着疑问的好奇心,把一项知识的内涵和外延弄清楚,这是知识的基本功,了解透才能把基础工作做好。

审问之的原则是:探索、界定、界线!

3、反复思考:慎思之

完成第2步基础知识的疑问后,不能人云亦云!学会反思,反质疑!

慎思之,是指谨慎思考知识的真伪性,思考知识的是非性。切忌迷信权威,盲从权威,全盘接受!

这是个质疑知识的过程。

比如,管理的本质是什么,每个知识专家、实践专家、意见领袖的认知不一样。有人认为是效率,有人认为是善意,有人认为是通宵人性。可是你再进一步思考,效率是什么?善意是什么?人性又是什么?你就会发现答案并没有说清楚。

再比如,《高效人士的七个习惯》和《精进》的七个方法,多数人看完了,却很少有人去质疑知识存在的漏洞,所谓的高效、精进、自律等等,如果没有外界环境的压迫,人能轻易做出改变吗???

事实上,非逻辑必然性的知识,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只是个人总结得观点、意见,你有权利去质疑它存在的合理性,总结出自己的八、九、十个高效或是精进的方法,只要是适合你自己就行。本篇文章的关点也是如此。

请保持您的独立思考能力!

因此,在职场中工作者对于知识的学习,必须学会反思质疑,尊重权威,但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才能像牛顿那样,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创造出更伟大的知识,哪怕只是前进一小步。

慎思之的原则是:质疑、关联、思考!

4、解码知识—明辨之

不管白猫黑猫,捉住老鼠的就是好猫!

完成第3步的知识质疑的后,答案也就揭晓了,抓住本质=成功了一半。

明辨之,是指解码知识的表象,透过现象探索知识的本质、原理和规律,形成自己的判断力和决策力。

这是个解惑知识的过程。

比如,我在职场工作前期,给领导提交各种方案,很难获得他的认同和满意,为什么会这样呢?为什么?为什么?神啊,救救我吧!找到了为什么,问题也就解决了50%。

怎么办呢?通过经验教训,学习总结,我得出一套提高方案胜率的武功秘籍:人性原理、物理原理,逻辑原理。在方案中呈现这3个原理,通过以理服人的方式来实现对领导和客户的征服,才让自己的工作走向高效。

明理方能通达!

古人强调,格物致知!意思是说,探索事物的原理,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获得知识。

因此,在职场中工作者必须借助大量专业书籍的学习,和自身经验积累、归纳、总结,在大脑中形成一定量知识点的本质、原理,以备在工作中解决问题时,能随机筛选出知识点,抓住解决问题的本质点,一击中的。

明辨之的原则是:洞察、探底、内化!

深度学习

5、输出实战—笃行之

武功高强的人,是打架打多了,实战精进的结果!

完成了第4步知识的提炼后,所学的还是个死知识,你只有运用出来,知识才是活的,具有生命的体征,否则成了纸上谈兵,死读书的呆子!

笃行之,是指知行合一,把知识变成解决问题,掌控外部世界的操作能力。具体来说就是,把学来的知识智慧引用到实践工作中反复练习,操练,进行验证,内化于心。

这是个输出知识的过程。

知识学得再多,并不代表工作能力强。

比如《天龙八步》中的王语嫣,漂亮又聪明,学了很多武功秘籍,武学修为很高,但有什么用呢?遇到危险,也自身难保,只能喊救命啊!

再例如,我之前带过一个员工,做设计时凭着自己的感觉去做事,当我问他你依据什么原理来设计海报的视觉比例时,他居然愣愣看着我,回答不出来,我感叹地对他说道:你大学是在睡觉中度过的吗?老师教你的黄金分割比,斐波那契数列,三分法等等,你都还给你老师了!他给我的回答是:知道这些,但忘记用了……

所以,不难看出:知识本无用,被人加以运用才会显示出“有用”;知识解决不了任何问题,一定是被善用者所用才能解决问题。

做到比知道更为重要!

比如,郭靖天资不聪明,可是他肯下功夫勤于苦练,敢和各路高手打架切磋,才能把降龙十八掌从“十发九不中”升级为十发十中。虽然他成为不了一代宗师,但也无碍于他成为一代大侠!

因此,工作者深度学习的最高境界是:学以致用,方为学习!学而时习之,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让知识变成一种随心所欲,可重复性发挥战斗力的本能。

笃行之的原则是:多练,切磋、实战!

综上所说,简而言之:修炼好“学问思辨行”的5项精进,是一个人拥有深度学习能力的基本功。

标签: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