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有人问为什么明朝赐国姓是郑不是朱?
其实此题有重大的错误,在大明一朝,只要是赐“国姓”一定肯定是“朱”,绝对不是“郑”。除非打下大明江山的是郑元璋,而不是朱元璋。
为何会有姓郑的说法,只因一个先例。在明太祖朱棣“清君侧”之时,郑和表现极为突出,那当口他还不叫郑和,叫马和,字三保,尤其他在京郊郑村坝战役中立下了汗马功劳,朱棣特别欣赏这种“抛头颅 洒热血”的精神,一时兴起,拿起大笔手书了一个斗大的“郑”字,赏赐给了马三保,并说,今日你在郑村坝之功,朕极为感动,由于你在此地建功,特取其地名赐你“郑”姓吧。被未来的皇帝给亲自赐姓,这可是天大的荣耀,于是马和由此改名郑和。大家尤为注意,在这里朱棣是“赐姓”而不是“赐国姓”。
而郑成功之所以被后人称之为“郑成功”,是一个误传,郑成功是民族英雄这个不假,他当年被南明唐王隆武帝赐国姓这事也不假,都实实在在的历史,但隆武帝当年赐的国姓千真万确是“朱”姓,而不是“郑”姓,因为人家本姓就是郑,他本名叫做郑森,其父郑芝龙是明末清初东南沿海台湾及日本等地第一大海盗,最大的海商兼军事集团首领,其母是日本人(田川氏),也就是说郑森是个混血儿,在其老爹郑芝龙自己把自己作死之后,郑森继承了其父留下的强大海上基业,被南明皇帝赐姓后的郑森标准名应该是“朱成功”,而且他本人也一直自称朱成功。
那新的问题来了,为什么现在叫郑成功?到了满清执政后,对于前朝的国姓是极为忌讳的,故而在给这些名人修史的过程中都严格的避讳,故而在书中都将朱字改成本姓郑字,郑成功便在满清文人的笔下横空出世了。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