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号称“沉默的杀手”,这些人群最高危,早期预防学会这几招!
据浙大二院消息,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被称为“沉默的杀手”,已成为我国常见心血管疾病,在美国也是公认三大致死性心血管疾病之一,主要是因为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thrombosis,DVT)的发病率逐年升高。而造成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因素有很多,如:手术、卧床、创伤、肥胖、高龄、妊娠、产后、中风、脊髓损伤、中心静脉导管留置等。

肺栓塞是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阻塞肺动脉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阻塞物来源可能是血栓 、空气、脂肪、组织碎片、羊水、肿瘤、或其它异物。其中,来源于下肢深静脉的血栓最为常见。
肺栓塞会有以下表现,需要与肺部感染、急性心肌梗死、心衰、冠心病等做鉴别。

在临床上疑似肺栓塞的病人,需要完善以下评分及特定的检查及检验。


【图:急性肺栓塞的诊断流程】
01
住院病人明确肺栓塞诊断后,
需要绝对卧床吗?
在确诊的2周内,伴有低血压或休克的患者,必须严格卧床,因为这类患者随时有生命危险。
如果确诊后的患者没有明显的症状,血压平稳,在充分抗凝前提下,并不要求严格卧床,经过医生评估,如果是低危险系数的肺栓塞患者,建议在抗凝治疗下可以尽早出院,不影响正常生活。
02
肺栓塞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病人
需要放下腔静脉滤器吗?
首先需要明确,下腔静脉滤器并不能治疗肺栓塞或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只是为了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再次脱落引起或加重肺栓塞,在临床有严格的适应症:
1、已经发生有症状(如胸闷、气促等)的肺栓塞及髂、股、腘静脉急性血栓形成的患者,有明确抗凝指征,但是存在抗凝治疗禁忌证,或抗凝治疗过程中发生出血等并发症,以及充分的抗凝治疗后仍复发肺栓塞和各种原因不能达到充分抗凝的患者
2、有症状的肺栓塞,同时存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
3、髂、股静脉或下腔静脉内有游离漂浮血栓或大量急性血栓的患者。
4、诊断为易栓症且反复发生肺栓塞。
5、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并且准备手术吸栓或溶栓的患者,因为在手术过程中容易血栓脱落导致肺栓塞,需要在手术开始前放置滤器。
总之,滤器只能预防肺栓塞复发,并不能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因此需严格掌握适应证,植入滤器后仍需长期抗凝治疗,防止血栓进展或复发。为避免腔静脉滤器长期留置体内带来的并发症,可选择植入可回收滤器。通过外科手术已将下肢深静脉血栓清除或血栓脱落风险降低时可将腔静脉滤器取出。
不同类型的腔静脉滤器回收时间窗不同,需谨遵医嘱,避免因超期导致的腔静脉滤器难以回收。
03
肺栓塞的治疗手段有哪些?
肺栓塞的治疗主要以抗凝及溶栓治疗为主,对于危重的肺动脉栓塞需要进行呼吸机或体外循环等高级生命支持。
对于抗凝和溶栓治疗,我们需要知道,抗凝药物不能够直接溶解血栓,但是能够防止新的血栓形成,并且可以通过人体内的纤维溶解系统将血栓部分溶解。溶栓药物虽然能够迅速将已经形成的血栓溶解但是增加了出血风险。
对于一些特殊病例,如:肺栓塞合并脑出血急性期、肺栓塞合并大咯血或消化道出血,存在溶栓禁忌的情况下,可以考虑血管介入治疗,如导管碎栓或机械性血栓清创等方法清理血栓、恢复肺动脉血流。对于一些慢性肺动脉血栓引起肺动脉高压的患者,可以采用外科治疗方法,如肺动脉血栓及内膜切除术。

04
在生活中,如何预防肺栓塞的发生?
1、长期操作电脑,或者乘车,飞机长途旅行,应穿宽松的衣服及鞋袜,多饮水,适当活动下肢。
2、下肢外伤或长期卧床时,应经常按摩下肢,或者使用预防血栓形成的药物。
3、孕产妇要保持一定的运动量,不要久卧床。
4、避免长期服用避孕药。
5、曾有静脉血栓史的病人(腿疼、下肢无力、压痛、皮下静脉曲张、双下肢出现不对称肿胀)最好能定期接受检查。
6、经过胸部及腹部大型手术,髋及膝关节置换术,有髋部骨折,严重创伤,脊柱损伤,则需要使用抗凝药物和机械性预防措施来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7、踝泵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群都可以学习掌握并行之有效的VTE预防方法。具体运动方法如下:

足趾屈

足背屈

踝关节360度环绕

05
哪些人群要提前筛查及预防肺栓塞?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