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河声丨牵住发展与安全“牛鼻子”,走好中国式现代化之路
2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吉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着重强调,统筹发展和安全,任何时候都必须紧紧抓在手上。这一重要指示,犹如一座巍然灯塔,在复杂多变的时代浪潮与发展迷雾中,为我们清晰映照出前行的航线。
紧抓一体之两翼,发展与安全相辅相成。安全与发展,恰如一体之两翼,又似驱动之双轮,彼此依存、相互促进。自2014年总体国家安全观首次提出,习近平总书记在诸多重要场合深入阐释二者的辩证关系,足见对统筹发展和安全的高度重视。安全,无疑是发展的坚固基石。失去安全稳定的环境,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等一系列美好愿景都将化为镜花水月。就像万丈高楼平地起,安全便是那深埋地下的坚实地基,唯有地基稳固,方能承载起大厦的拔地擎天。从更宏观的层面看,一个国家若缺乏稳定的政治环境、良好的社会治安、可靠的生态安全,经济活动便难以有序开展,科技创新也会因缺乏稳定的土壤而举步维艰。而发展,则是安全的有力保障。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不断推动我国经济、科技等综合实力的壮大,进而铸就更高层次的安全屏障。当国家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就能投入更多资源用于改善民生、加强国防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从根本上提升抵御各类风险的能力。当科技创新取得突破,就能在网络安全、信息安全等前沿领域掌握主动权,为国家的长治久安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筑牢安全基石,为发展保驾护航。“要善于塑造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安全环境”,这深刻揭示了安全作为发展前提的重要性。在现实世界中,诸多实例都有力地印证了这一点。在一些自然灾害频发的地区,如果缺乏完善的灾害预警机制、坚固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有效的应急管理体系,一旦灾害来袭,经济发展必将遭受重创,居民生活也会陷入动荡不安。企业可能因厂房受损而停产,商业活动被迫中断,社会秩序也会因灾乱而陷入混乱。因此,筑牢安全基石,需要我们从自然灾害预防、社会稳定维护、公共卫生安全保障等全方位入手,构建起一张严密的安全防护网。只有这样,才能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稳定、和谐的大环境,让发展的列车沿着平稳的轨道高速前行。
以发展促安全,提升安全保障实力。“要善于运用发展成果夯实国家安全的实力基础”,发展是安全的坚实保障。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意义尤为深远。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稳步提升,我们在应对各种安全挑战时便有了更为雄厚的物质基础。例如,科技领域的飞速发展,让我们在网络安全、信息安全等方面掌握了更先进的技术手段。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不仅助力经济腾飞,更在维护国家安全中发挥着关键作用。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精准识别网络威胁,提前预警并防范潜在的安全风险;人工智能技术则可用于智能安防系统,提升边境管控、城市安全监控的效率和精准度。高质量发展不仅为安全提供了物质基础,更培养了大量高素质的专业人才。这些人才在各自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国家的安全保障注入源源不断的智慧和力量。
统筹好发展和安全,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在实际工作与生活中,各级政府应肩负起统筹发展和安全的重要职责,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将发展规划与安全保障紧密融合。在制定经济发展战略时,充分考虑可能面临的安全风险,提前布局应对措施;在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时,同步规划安全设施建设,确保项目的安全可靠运行。企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主体,要强化安全管理意识,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严守安全底线。无论是传统制造业还是新兴科技企业,都应将安全管理贯穿于生产经营的全过程。通过加强员工安全培训、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引入先进的安全技术设备等方式,确保企业在安全的前提下实现可持续发展。社会各界也需形成强大合力,在重视科技创新推动发展的同时,高度关注新技术带来的安全风险。例如,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广泛应用,数据安全、隐私保护等问题日益凸显。这就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加强技术研发、完善法律法规、强化监管力度,在充分发挥新技术优势的同时有效防范安全风险。
道阻且长,行则必至。发展和安全,是我们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必须紧紧牵住的“牛鼻子”。当前,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科学把握统筹发展和安全的辩证法,对于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我们要时刻保持忧患意识,居安思危,在发展中注重安全,以安全保障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筑牢坚实基础,稳步迈向光辉未来。(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杜才云)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