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国外历史人物之——考茨基

2025-02-18 最新 评论 阅读

 

卡尔·考茨基(1854-1938年),德国社会民主党和第二国际修正主义的首领之一。

1854年10月16日,考茨基生于捷克的布拉格。父亲是捷克人,舞台美术家,母亲是德国人,演员和作家。他九岁那年全家迁往维也纳。在巴黎公社革命波浪的震动下,他开始对社会主义发生兴趣,贪婪地阅读路易·勃朗和拉萨尔的著作,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和机会主义思想在他青少年时期的心灵里烙上极深的印记。

1874年,考茨基考入维也纳大学,在哲学系注册入学。次年1月,他加入奥地利社会民主党(1877年转入德国社会民主党)。1876年他到莱比锡旅行时,结识了威廉·李卜克内西和倍倍尔,开始为《前进报》撰稿。大学毕业后,他于1880年1月迁居苏黎世,当了德国社会民主党右派分子卡尔·赫希柏格出版事业的助手。考茨基极其崇拜赫希柏格的秘书爱德华·伯恩施坦,说“他比我高明得多,给了我许多鼓励和启发”;由于意气相投立即结成莫逆之交,“以致别人把我们看成是红色的奥雷斯特和彼拉德”。青年时代的考茨基在哲学观点上是折衷主义,在政治观点上是马尔萨斯思想和无政府主义的混合,对马克思主义则抱着批判和不相信的态度。

1881年,考茨基开始与恩格斯通信。3月,又随倍倍尔到伦敦会见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帮助下,他开始接受并转向马克思主义。1883年1月,德国社会民主党的理论刊物《新时代》杂志在斯图加特创刊,考茨基任主编。1885年他迁往伦敦居住,经常得到恩格斯的帮助和指导,并利用大英图书馆的浩瀚藏书,从事政治、经济、历史和社会主义学说的研究,写出大量著作,其中也不乏如《卡尔·马克思的经济学说》(1887年)、《土地问题》(1899年)等好书,对传播马克思主义起到积极作用,同时使他以第二国际新崛起的理论权威名闻遐迩。1889年,他接手整理并编辑马克思有关经济学方面的遗稿工作。经过十几年的努力,陆续出版了《剩余价值学说史》。

1891年10月,德国社会民主党在爱尔福特召开代表大会,通过了主要由考茨基起草的《爱尔福特纲领》。新的纲领虽然比《哥达纲领》前进了一步,但仍不谈无产阶级专政,甚至连解决农民土地问题、反对君主制度、建立民主共和国这些最低要求也不敢提及。恩格斯立即写了《爱尔福特纲领草案批判》一文,批判纲领中的错误内容。1892年,考茨基写了《爱尔福特纲领解说》一书,把受到恩格斯批评的一些错误论点加以发挥,大谈议会斗争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最有力手段”。

恩格斯逝世以后,第二国际内部的修正主义思潮泛滥起来,考茨基主编的《新时代》杂志则为修正主义理论的散播提供阵地。1900年,第二国际巴黎代表大会讨论了米勒兰参加资产阶级政府的问题,考茨基对此采取折中主义立场,提出当个模棱两可的“橡皮决议案”,充分表现出他在和修正主义争论中的动播和机会主义立场。1909年,帝国主义大战的形势已经迫近,考茨基出版了《取得政权的道路》一书,指出世界大战正在临近,批评了德国以及欧洲其他国家的军国主义和殖民政策。这是考茨基作为马克思主义者最后的一本著作。不过这本书也不谈无产阶级暴力革命问题,建议无产阶级在未来的革命中只采取和平手段。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考茨基背叛了马克思主义和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公开同社会沙文主义者站在一起,拥护本国政府进行掠夺战争。1917年4月,考茨基自拉队伍,建立“德国独立社会民主党”,欺骗中间群众。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考茨基发表《无产阶级专政》的小册子,竭力颂扬资产阶级民主,毁谤无产阶级专政,攻击十月革命。为此列宁写了《无产阶级革命和叛徒考茨基》一书,对考茨基的修正主义观点和叛徒立场进行彻底批判。1918年德国十一月革命爆发后,考茨基一度担任社会民主党右派反动政府的外交部副部长,他的党也并入德国社会民主党,共同镇压革命运动。此后,他写了一系列书攻击马克思列宁主义。

1933年希特勒法西斯上台后,考茨基迁往维也纳。1938年奥地利也被法西斯德国吞并,他只得逃亡捷克,不久又辗转至荷兰。1938年10月17日,考茨基病死于阿姆斯特丹。

标签: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