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热点」《人民前线》报休刊3周年,排版员深情回忆……

2025-02-18 最新 评论 阅读

 

作者:张署光

编 者 按

最难忘怀的是每天无声的情感交流。2016年1月15日,诞生于烽火年代的《人民前线》报光荣地完成了历史使命,在这一天宣告正式休刊。时至今日,已经休刊3周年了。作为报社曾经的排版员,此时此刻,那段无法割舍的情感再次翻滚……

《人民前线》报休刊版。

一、相识《人民前线》报

10年前,作为新兵的我在经过3个月短暂的新训生活后,经组织推荐,来到人民前线报社工作。这里,对我来说充满了神圣感和神秘感。可以说,我是带着顶礼膜拜和崇敬之情走进报社的。

《人民前线》报史书籍材料。

最初,报社把我安排到公勤岗位。作为公务员,除了做好日常保障外,还要经常出入电脑排版房,按时打印大小样、送审。看到班长们噼噼啪啪地熟练打字,麻溜地排版,我心生羡慕,常想着哪一天我也能坐在电脑前,完成对一张报纸的设计……就这样,日复一日,我在打样、送审中度过了3年……

二、相知《人民前线》报

2014年初,老班长退伍了。我从公务员岗位调整到电脑排版室,接过他曾经的岗位。这使得我与《人民前线》报有了更近距离的接触,也让我对这份有着60多年历史的报纸更加了解,产生了深厚的情谊。

人民前线报社电脑排版房。

信仰的力量是无穷的。文字排版是个琐碎复杂的工作,每当夜深人静、倦意来袭时,总有编辑老师还在加班,在我身边指导我改样子、改文字。为了提高排版速度和质量,我每天坚持练习排版到深夜。常常是东方露出了鱼肚白时,我赶紧泡一杯热茶驱散困倦,把定稿后的版面发往印刷厂。

《人民前线》报休刊前夜,作者加班通宵。

渐渐地,我开始喜欢上了这种“咬文嚼字”式的工作,大到整篇文章、一个段落;小到一个字、一个标点符号。在我的“装扮组合”下,一张张定版的报纸如期发行。每每想到这些,心里总有一种成就感油然而生。

在排版之余,看到其他战友在报纸上发表文章,我羡慕不已。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于是,在编辑老师的鼓励下,我也拿起了笔和相机,开始捕捉身边的“精彩瞬间”,试着在字里行间倾诉自己的情感和心声。也许是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便利,编辑老师对我的稿件总是耐心指导、精心修改,让它有发表的机会。担任排版员的两年时间里,我在《人民前线》报发表了54篇稿件,上至报社领导,下至新闻报道员,都给我巨大的精神鼓励,这更激发了我的写作热情,决心继续用笔记录自己的经历和这个伟大的时代。

作者在《人民前线》报发表过的稿件。

三、相伴《人民前线》报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与《人民前线》报一路走来,我学到很多。如今在改革强军大潮中,虽然报纸已休刊,但“人民前线”公众号使我再一次回到排版员的岗位上,让我再次有机会继续陪伴《人民前线》报同行,继续坚守我那个梦想,为强军事业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作者在“人民前线”公众号发表的稿件。

使命在肩,责任更重。今天,在强军兴军的征程中,“人民前线”公众号继续发声,号角依旧嘹亮,成为东部战区陆军重要信息权威发布平台和网络涉军舆论引导前哨。我将继续传承好《人民前线》报的光荣传统,与时俱进,转型转身,执著坚守好舆论高地,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而继续“奔跑”……

致《人民前线》报

芳华已逝三周年,初心不改在前线。

相识相知到相伴,号角响亮到永远。

转型升级刻钻研,责任重大扛在肩。

雄鹰换羽冲云天,凤凰涅槃换新颜。

作为“人民前线”的一名老兵,作为最后的坚守者,我感到无比光荣!

主编 :李根萍

编辑 :乔晖、左海亮、张署光、刘德

刊期 :1973期

标签: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