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社会,当今社会十大现象,条条惊心
当代社会十大现象,反映了社会快速发展中的价值观冲突、技术异化和文化失衡等问题。
一、数字化社交依赖症
每个城市的地铁、公交车早高峰车厢内,80%乘客全程紧盯手机屏幕,因此坐过站的大有人在。其实不止交通工具,即便家庭聚会、朋友聚餐,也都各自刷着手机。2023年杭州某家庭除夕夜,三代人各自刷短视频无人交谈,气得老人怒摔手机。国内短视频平台抖音的《2023数据报告》显示,用户日均观看短视频数量达167条,单日停留最长用户18个小时。这些现象标志着移动互联网重构了人类注意力分配模式,算法推荐机制形成了"信息茧房",导致现实社交能力退化。数据显示,全球短视频用户日均使用时长2.5小时,社交媒体成瘾已被WHO纳入精神健康观察范畴。
二、流量至上的价值扭曲
流量为王的时代,人们以追逐网红,有些网红为了点击率,不惜策划、编造虚假故事,在自媒体平台制造各种对立话题。有些造假事件,利用大众同情心欺骗大家,如2022年“凉山XX”团队,编造贫困少女人设,日赚10万后被揭穿造假。再如有些网红的“争议营销”手段,某美妆博主直播时故意摔碎产品,制造冲突吸引50万人围观。其实有些东西责任也不完全于在自媒体作者,有数据统计,含有“出轨”“家暴”等关键词的短视频或文章,点击量比普通内容高300%,可见平台的分发机制和大家的猎奇心理,也助长了一些歪风邪气。
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无非是平台经济的"注意力变现"逻辑催生了道德失范,情感营销取代了事实核查。剑桥大学研究显示,社交媒体每增加1小时使用,道德判断阈值下降17%,这是很可怕的数字。可见今天人们的思想开放,一部分是时代进步的结果,一部分是道德判断阈值下降的结果。
三、消费观念人格异化
大学生为购买奢侈品陷入网贷,直播间"憋单"话术刺激非理性消费。2021年合肥一女大学生为买新版球鞋,借Luo贷后被逼自杀。而直播卖货的套路是显而易见,某播主用“最后100单!不买就涨价”的话术,2小时就卖出20万双鞋。花呗《年轻人消费报告》显示,62%的95后分期购买过非必需品,这个数字够触目惊心。
四、公共空间私有化
广场舞音响侵占社区宁静,共享单车被私占改装。2023年北京某小区,广场舞大妈与居民互泼粪水争夺场地,深圳出现共享单车上锁联盟,扫码开锁需先付2元“会员费”。数据显示, 2023年北京12345热线,全年受理公共空间纠纷12.6万件,同比增长23%。
五、数据时代的隐私轻蔑
2022年徐州警方查获8亿条个人信息,含明星航班记录,人脸信息50元/套打包出售;AI换脸技术被用于诈骗,某换脸APP用用户照片生成成人影片,受害者超5000人。欧盟全面规范个人数据保护的法规实施后,全球数据泄露事件仍年增38%,技术发展速度远超伦理建设进程。
虽然我们国家及各类平台都在打击,如国家网信办通报2023年上半年下架了336款违规收集个人信息的APP,打击力度不可不谓严厉,但隐私轻蔑问题依然突出。
六、快餐式知识消费
当代人越来越浮躁,而且注意力分散,阅读时只是碎片化阅读,500字以上的文字没有耐心看下去。于是各类平台只为赚取流量的文化快餐应运而生,比如《30秒听名著》《50秒画油画》《一分钟成为摄影家》等等,更为不解的是某平台推出《10分钟读懂红楼梦》,竟将宝黛爱情称化为“富二代追女秘籍”。与此同时,那些正儿八经的知识付费课程,完课率却不足15%。
认知神经科学认为,碎片化阅读导致人类大脑额叶皮层活跃度下降40%,深度学习能力衰退。麻省理工实验证明,长期看短视频的人,其长期记忆留存率仅为不看视频的人的1/3。剑桥大学实验表明,频繁刷短视频的青少年,注意力集中时间缩短了40%
七、道德表演式批判
网络暴力层出不穷。2023年某明星因孩子打翻别人奶茶未道歉,遭20万条留言谩骂“不配当妈”。当今社会,键盘侠对别人,尤其名人、网红进行的道德审判,形成了网络奇观。社会学家戈夫曼"拟剧理论"揭示,社交媒体将所有人变成了道德剧场的演员,其行为实质是自我身份建构的表演。清博舆情显示,微博道德谴责类话题中,67%的参与者从未了解事件全貌
八、代际剥削合理化
996工作制被美化为"福报",某互联网公司要求员工签署《奋斗者协议》,自愿放弃带薪年假;催婚催生的家族压力,让很多年轻人感到生活不美好,34岁女博士因父母以死相逼辞职回乡相亲,患上抑郁症……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人人都很忙,国家统计局显示,80后陪伴父母的时间,每天平均仅为12分钟。
九、娱乐至死综合征
网红在灾难现场摆拍,甚至把严肃的历史纪念馆当成自拍背景。2023年河北洪灾期间,多名网红穿救生衣在灾区直播“救援现场”,某游客在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比剪刀手自拍,引发全网声讨。快手平台“灾难现场”相关视频中,23%含有不合时宜的搞笑配乐。尼尔·波兹曼预言的"娱乐化生存"成为现实,TikTok上“挑战”类视频占比高达43%。这些娱乐化的作品,导致正常话题、严肃话题、社会公共话题空间严重萎缩,即便国字号媒体平台,关注度不高。
十、即时满足依赖症
现在很多年轻人,无论做什么,都希望结果立现,没有等待耐心,如外卖迟到几分钟便产生焦虑和不满,上海白领因外卖迟到3分钟投诉,导致外卖员被罚500元。其原因正如科学家说,多巴胺的奖励机制,被“即时反馈”持续刺激,大脑“延迟满足”能力下降。斯坦福棉花糖实验追踪显示,当代儿童延迟满足时间,比50年前缩短了68%,可见人类越来越急功近利,越来越没有耐心。
这些现象,指向眼下的三大悖论:技术解放与人性异化的矛盾、个体自由与群体秩序的冲突、物质丰裕与精神贫乏的失衡。破解之道在于重建数字时代的人文伦理,在技术进步中保持人性尺度,这需要教育体系、法律制度、文化建设的系统革新。不然,物质生活再丰富了,精神世界也是在倾斜。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