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2008经济危机源于“四不称”

2025-02-18 文摘 评论 阅读

2008年,潜藏多年的经济危机在美国发端,并波及到全球诸国,即使是对此隔岸观火的中国乐观主义者以及并不太了解的乡村童叟,也越来越明显的感受到经济蝴蝶效应的威力。据一家门户网站调查显示:80%的网友感到此次经济危机对自身的影响。而有网友建议“:经济危机期间不要跳槽,多储备食品……”广泛流传,则戏剧性的证实:我们无时无刻不生于忧患。

我九月份写了一篇《简论2008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http://hi.baidu.com/piger/blog/item/b87fad519d1b52898d543035.html侧重用政治经济学,点到为止,尚未展开。这次想抛开阶级分析观,谈一些具体的东西,想一些细微的层面。我依然认为此次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是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不对称,以及由此造成的价值链断裂所造成的。

1、 总量的不对称。

从有人类社会以来,人类所从事的经济活动就越来越虚拟化。从远古的完全实物经济,到阶级社会初期的珍宝与贵金属,以及到后来的黄金白银为代表的货币,再到近期的货币符号纸币,然后就是信用,权证和电子信号,这是一个经济不断虚拟化的过程。如今,信念以至于谎言也都成为了虚拟经济的支撑工具。美国经济的典型就是信念经济。中国的股市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信念经济。这个经济是比以前更危险的经济。在虚拟的经济中,符号的拥有者为了获得更多的符号收益,而将实物不断符号化,以至于虚增符号;符号的发行者政府也不断的增加符号的发行,以至于过度发行。这样两个主体利益者就主导了虚拟经济越来越大于实物经济。当实物经济支撑不起虚拟经济的时候,以金融危机为特征的经济危机就爆发了。

2、 产业的不对称。

符号的投资就是为了获得更多的符号,而产业利润率在一个变革的社会会产生很大差异,所以符号就大量像高利润产业流动,造成高利润行业的流动性过剩,另一方面,也造成了低利润行业的流动性不足。其结果是带动了高利润行业的其他收益,而降低了符号收益,削减了低利润行业的其他符号收益,但增加了符号本身的收益。比如,一个很赚钱的行当,造成大量热钱侵入,其必然引发相关原料上涨,以及从业人员收益增大,起结果就转移了部分符号本身的收益,而低利润行业反之亦然。在一个稳定的环境中,最终产业收益会趋于均衡,但事实上,环境是不稳定的,所以无法均衡,从而不断造成经济波动,当大规模的流动发生时,就导致波动危机。

3、 国家与地区的不对称。

自森林体系以来,一直是美国为主导的国际经济秩序,尤其是国际金融秩序。森林体系的建立,在当时是符合历史使命的。美国的实体经济需要建立与之匹配的虚拟经济秩序。由此,欧美发达国家长期收益于该体系。这样的出现的一种现象是:发展中国家生产,发达国家消费。发达国家只需为此付出没有多大成本的符号以及具有优势的技术。这种盘剥体系发展到今天,已经过时。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国家的实体经济大幅提高,甚至超过了美国,但美国仍把握了虚拟经济权,以美元为工具,以资本国际化为手段,继续盘剥中国等国家。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国家与地区的不匹配,是这次经济危机的宏观原因。

4、 主体以及生产要素的不对称。

长期以来,由于资本符号的客观性以及充当媒介的可量性以及公正性,极大的激发了社会的生产力,从而使越来越多的人将金钱神圣化,将资本崇高化,这种典型表现就是历史上的美欧日韩,以及当今社会的中国。人们过度看高了金钱及资本符号的威力和积极性,而忽视或无视其负面作用。事实上,资本的剥削性不仅仅存在于劳动力,而且存在于所有的生产要素。

一个无产者在成为资产者的过程中,主要是靠其劳动力(或其他非常手段),一旦成为了资产者,就主要靠资产收益。这种情况适当存在是必要的,但过度存在就危害了实体经济的发展。如果投机者的好处远远大于实干者,那么这个社会投机的越来越多,从而加速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总量的不匹配。

标签:经济   符号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