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国粹京剧的形成和发展

2025-02-18 最新 评论 阅读

 

京剧,又称平剧、京戏,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戏曲剧种,被称为“国粹”,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全国各地。

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徽班流行于江南地区,以唱吹腔、高拨子、二黄为主。接着湖北的汉调也传入北京,徽班与汉调逐渐融合,同时吸收了昆曲,秦腔的曲调和表演方法,又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间曲调的优点。通过不断的交流、融合、吸收,借鉴,慢慢适应了北京观众的戏剧嗜好,逐步形成现代京剧,京剧是中国传统文化不可多得的艺术瑰宝。

京剧的腔调以二簧、西皮为主要声腔,伴奏有文场和武场之分,文场以胡琴为主奏乐器,武场以鼓板为主,京剧的角色分为生、旦、净、丑、杂、武、流等行当。

1927年,北京《顺天时报》举办京剧旦角名伶评选,梅兰芳,尚小云,荀慧生荣获“四大名旦”。“四大名旦”脱颖而出,是京剧走向鼎盛的重要标志,代表了京剧艺术的最高成就。

2006年5月,京剧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0年,京剧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烦请联系删除】

标签: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