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雪12天花掉13万,顶级滑雪视频素材
滑雪,曾经是一项只有上层人士和极少数富豪才能享受的高端运动,如今却迎来了全民“滑雪热”。我说的是那种疯狂的、让人眼花缭乱的热潮。
冬季一到,各大滑雪场人满为患,网红滑雪度假地“人挤人”,价格疯狂上涨。这不,前不久的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闭幕,但滑雪的热情依然高涨不减。
你敢信吗?有些人为了“享受一把滑雪人生”,直接“烧掉”几万块,甚至几十万。然后你看,这种风头正劲的滑雪行业,背后又有多少人在低调的捂住自己的钱包,暗自叹气?
先来看看那些让你心脏猛烈跳动的数字。新疆、黑龙江、吉林等地的雪场,房间早就被预定一空,提前一个月,连床位都成了奢侈品!这不光是普通的滑雪者想要享受雪地上的每一秒,连一些“投资客”也开始纷纷下手买房,为的就是能够坐享滑雪“便利”。
这些雪场周边的房产,价格已经不再是“投资有望”,而是“滑雪发烧友的必备资产”。从吉林到新疆,一些滑雪场附近的楼盘打着“买房送雪票”的旗号,动辄就是三四十万的房价,谁敢轻易不心动?而投资者则指望着这个冬季能够通过这一桩买卖实现财务自由。
我们再来看看这群疯狂的滑雪爱好者吧。他们不是简单地滑个雪,玩个雪板这么简单。这可是一项真金白银砸出来的活动。
举个例子,北京的白领温良,去新疆禾木滑雪,12天花掉13万,这账单,直让人头晕!仅住宿、雪票、餐饮等基本花费就将近每天上千,教练费、导滑员、拍摄费等更是一个比一个让钱包破碎。
你敢信,他就是在新疆这个地方,觉得滑雪还能有“度假感”,可是每年都去滑雪,接下来的“年年必滑”又能花掉多少血汗钱?想想都可怕。这些花费完全不是“随便花”,而是细细的账单,精打细算也没有避免钱包被“打碎”的命运。
像温良这样为了享受滑雪,往返两地奔波的故事其实并不算少。看看这个崇礼的例子吧,崇礼就因为被北京白领、投资客抢滩成为了滑雪的“网红区”。这儿的周末滑雪行,单人花费就已经比一个月的房租还要多,几千块的出行成本对于普通工薪族来说可真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如果没有像温良这种财力雄厚的家庭,你能想象他们是怎么“硬着头皮”支撑下去的吗?不仅如此,大家在滑雪过程中还要提前预约“热门教练”,每小时的价格从几百到几千不等,想要好点的教练,你就得掏更多的钱。
花费一大堆,还不一定能从教练那里得到能瞬间提升技能的“传授”,倒是价格一波接一波的上涨,连餐饮和住宿都在这期间悄悄飙升。最后你敢保证,自己能得到滑雪上的“升华”吗?也许,去到雪场,满脑子想的只是“钱”字而已。
这背后其实是滑雪行业的快速发展和疯狂竞争,尤其是在短短的几年间,从亚布力到崇礼,滑雪已不再是少数人的专利,更多人涌入这个市场。竞争如此激烈,一些滑雪场价格逐渐降低,走上了“价格战”的老路。这种情况下,不知道有多少滑雪场的老板会感到“寒心”。
这些原本就有着高额投资的滑雪场,想通过降价来吸引更多的游客,但从长远来看,这未必是一个好策略。那些冷门的小雪场,经营者更是拼命想通过运营和旅行社的合作来分得市场的一杯羹。
就像孙文辉在亚布力的民宿生意一样,这个行业虽然火爆,但其实也充满了“水深火热”的竞争。单凭价格优势来吸引消费者,未必能保证雪场和周边业务的长期稳步发展。再看看滑雪教练吧,现在除了花大价钱聘请专业的私人教练,滑雪者越来越偏向自己滑雪和兼职教练的组合。
为了便宜,很多人都去二手市场捡漏——滑雪这个贵族项目,已经变成了普通人也能“打卡”的景点。
不管是滑雪爱好者还是投资者,我们每个人都在这场滑雪热潮中扮演着一个角色。行业变得越来越商业化,越来越追求利润,滑雪不再是为了单纯的乐趣,而是开始与金钱挂钩。
我们这一代人,或许永远也无法摆脱这个“滑雪赚钱”的魔咒。到底是我们在追求滑雪,还是滑雪在“追求”我们的钱包?这一点,恐怕每个滑雪人心中都有答案。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