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明鉴,张居正:大明王朝的“救时宰相”,为何死后却被抄家?
明朝万历年间,有一位极具争议的政治家,他被梁启超称为“近三百年大明历史上唯一一个政治家”,也被《明史》誉为“救世宰相”,他就是张居正。然而,这位曾经力挽狂澜、拯救大明王朝于水火的改革家,死后却遭遇了抄家灭族的悲惨结局,他的故事充满了戏剧性和争议性。
神童出身,一路开挂
张居正出生于湖广荆州的一个普通家庭,自幼聪颖过人,12岁参加童试,16岁中举,23岁进士及第,一路开挂。他的才华得到了湖广巡抚顾璘的赏识,顾璘甚至解下犀带赠予他,希望他树立远大抱负。在官场早期,张居正低调行事,默默积累力量,等待时机。
一朝权在手,改革天下
1572年,隆庆皇帝驾崩,年仅10岁的万历皇帝继位,张居正凭借与冯保的合作,成为内阁首辅,掌握了实权。他深知明朝积弊已久,财政亏空、土地兼并严重、官场腐败,于是大刀阔斧地推行改革。
清丈土地,打击豪强
张居正下令清丈全国土地,清查大地主隐瞒的田地。这一举措直接打击了豪强地主的利益,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清丈后,全国田亩面积比清丈前多出了180多万顷。
一条鞭法,简化赋税
他推行“一条鞭法”,将赋役合并征收,简化了税收制度。这一改革减轻了百姓的负担,促进了农业生产和商业的发展,使明朝的经济逐渐复苏。
整顿吏治,提高效率
张居正还推行“考成法”,对各级官员的工作进行严格考核,要求每件政务都要有明确的期限和责任人。这一举措有效遏制了官场的懒政怠政之风,大大提高了行政效率。
死后抄家,人去政息
1582年,张居正病逝。他去世后,朝政风云突变,那些曾经被他打压的利益集团纷纷反扑。明神宗亲政后,张居正被削爵、谥号,家产被抄,全家饿死10余口。他推行的改革措施也逐渐被废除,明朝再次陷入混乱。
争议一生,功过难评
张居正的一生充满了争议。有人称赞他是“救时宰相”,也有人指责他阴险狡诈,生活奢华。他的“夺情”事件更是引发了朝野上下的争议。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张居正的改革在当时确实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使明朝一度出现了中兴的景象。
张居正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历史的复杂性和人性的多面性。他既是明朝中后期最杰出的政治家,也是一位极具争议的人物。他的改革虽然在当时遭遇了挫折,但他的理念和举措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正如梁启超所说,张居正“是近三百年大明历史上唯一一个政治家”,他的功过是非,至今仍为后人所争论。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