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杰纪念馆,王杰纪念馆开馆时间
编者按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校工作重要论述,充分挖掘运用全省干部教育现场教学优势资源,省委党校(山东行政学院)、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联合开展“感悟初心使命 汲取奋进力量——打卡现场教学点”短视频征集活动,校(院)公众号开设《打卡现场教学点》栏目,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党建频道开设《打卡现场教学点》专题,陆续推出所征集的现场教学点短视频作品,敬请关注。

王杰纪念馆
重播
播放
00:00 / 00:00 直播
00:00
进入全屏
50
点击按住可拖动视频
文字实录
“沂蒙高山耸入云,我们施工为人民。不怕工作苦和累,愿把青春献人民。”这是王杰在沂蒙山区施工时,写下的一首诗。这首诗不仅代表了王杰的心声,也代表了王杰一生的革命理想与价值追求。
英雄王杰,他是在毛泽东思想哺育下,成长起来的一名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
1942年10月,王杰出生在金乡县城北华堌村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
1968年,为了纪念王杰烈士,将华堌村更名为王杰村。
王杰从小就爱听村里的老人讲,金乡三千民工斗日寇、刘邓大军打羊山、岳飞抗金和精忠报国的故事,这些故事在王杰幼小的心灵里深深地扎下了根。
1965年6月,王杰所在的部队,到江苏省邳县进行拉练,驻地的张楼公社请求部队帮助他们训练民兵。于是,部队便派出了最优秀的教练员王杰,去执行帮训任务。一连十几天的民兵训练当中,王杰开展了细致而全面的教学,再有一天的时间就要圆满结束了,可是意外却发生了。
1965年7月14日这天,王杰像往常一样来到了民兵训练场地,王杰训练当天所进行的训练科目叫做“绊发式防步兵应用地雷”的实爆训练,这种地雷要求瞬间炸伤敌人,不能加导火索,在训练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危险性。王杰让大家围在一起,他单膝着地,一边系统地进行讲解,一边做着示范动作,就在王杰埋土的过程中,埋到第三把土时,他突然发现拉火管意外自燃,有着丰富爆破经验的王杰知道,从拉火管自燃到炸药爆炸,只有不到一秒钟的时间,准确地说只有0.75秒,大喊一声让大家全部闪开,显然已经来不及了。王杰还有另外一个选择,就是凭借自己娴熟的技巧,向后一仰,躲开炸药包的45度最大杀伤角,可是他躲得过去,周围的这12个毫无防备的民兵,又该如何躲过这一致命的冲击呢?生死关头,千钧一发之际,王杰奋不顾身、毫不犹豫地扑向了炸点,用自己的粉身碎骨,来独自承受炸药包带来的致命冲击;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来挽救在场的12名民兵和人武干部的生命安全。而王杰这一扑,将自己的青春年华永远定格在了23岁。
王杰牺牲以后,被战友们发现的王杰日记,成为了王杰精神的最好佐证,这“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成为了一个时代的战斗口号,依旧历久弥新。
2017年底,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王杰班时说,王杰“在荣誉上不伸手,在待遇上不伸手,在物质上不伸手”,这“三不伸手”是一面镜子,共产党员都要好好照照这面镜子。
2021年9月29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第一批伟大精神正式公布,王杰精神纳入其中,这也意味着王杰精神历久弥坚,必将永放光芒!
(金乡县干部政德教育中心)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