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敏感性到底什么?这两件小事怎么看
政治敏感性是个很严肃的词语,领导经常会说谁谁谁的政治敏感性强。但政治敏感性到底是什么,从哪里来,如何体现,众说纷纭、见仁见智。往大了说,就是要讲政治、讲规矩,可往小了说,落实到具体事情上,又将如何呢?我们不妨从两个真实案例中一探究竟。
案例1:局长、副局长、工作人员小刘三人陪同客人用餐,局长交代小刘提前去点菜。小刘尽管第一次点餐,但还是有模有样地把菜点好,然后跟副局长作了汇报,副局长说可以,小刘也就没再向局长汇报。用餐期间,是否要加菜、开酒,小刘心里没底,想请示局长,又担心事情太小不好麻烦局长,于是来到副局长身边请示,就这样来来回回几次,局长看在眼里并未言语。饭后,本以为圆满完成任务的小刘却被局长狠狠批评了一顿,说他不懂规矩、自作主张,小刘心想,我明明按程序向副局长作了汇报,他同意了再做的,怎么是不讲规矩、自作主张呢,当面又不敢反驳领导,回去后百思不得其解。
案例2:局长让办公室工作人员小王送一份文件给上级领导,并嘱咐小王要亲自送到,不要让其他人看到文件内容。小王不敢耽搁,赶紧将文件送给了上级部门的领导。过了几天,上级部门打电话通知局办公室主任,领取上级领导(前面送文件的那位)的批示,办公室主任让小王去取,拿到后立马给他。小王拿到批示后,发现正是前几天局长吩咐他送过去的文件。小王没有立马将文件给办公室主任,而是先给局长打了电话,把情况向局长做了汇报,局长指示小王先把文件收好,待他回来后再呈给他。小王按照局长的吩咐,跟办公室主任汇报称文件被局长直接拿走了,具体什么内容,因为是密封的,自己也没看到,办公室主任也没再多问。
从上述两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同样是小事,小刘接到局长的任务,在执行环节却没有及时向局长请示汇报,被领导批评。相反,小王谨记局长的指示,第一时间请示局长,得到了局长的进一步指示后,处理得当。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小王的政治敏感性更强。政治敏感性也没那么复杂,以下几方面可供参考:
一
政治上的敏感胜过能力上的强弱
一把手交代的工作,不请示不汇报,即便你做好了,一把手也不一定认可,还会觉得你不讲规矩。比如案例1中的小刘,如果他请示副局长后再去请示局长,局长同意后再执行,结果会不会更好一点。多请示多汇报,即便有些事做的差强人意,领导也会理解,还会多给你锻炼的机会。
二
一把手交代的事都是大事
只要是一把手交代的事,都是大事,必须高度重视,及时处理。如案例2中的小王,他牢记一把手的嘱咐,对交代的工作要求谨记于心,而不是简单处理交给办公室主任,防止出现了一次“泄密”情况,一把手下次交代工作给你自然会放心。
三
程序要讲,但不是所有
前面我们也讲过,我们在工作中经常会遇到特殊情况,其实大多的特殊情况都是“特殊人”产生的,也就是我们的一把手。程序在一个单位可以管其他人,但“允许”一把手有特殊情况。所有,信奉“程序”的我们不能盲目“程序”,一个凡事都讲“程序”、不懂得变通的干部,在机关单位是没有发展前途的,除非你足够强大。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