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行动党,人社工作为民服务
本课对象: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
本课目的: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深刻把握奋力推动新时代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进而在开创新时代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新局面的实践中贡献自身力量。
社会工作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2024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对社会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为做好新时代社会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在实践中,我们要深刻把握做好新时代社会工作的总体要求,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奋力开创新时代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做好新时代社会工作,需要切实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党的群众路线,既是党的根本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也是党的根本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即“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要求相关部门在制定政策、设计项目、提供服务时,都要充分考虑人民群众的需求和利益,确保社会工作体现人民意志、反映人民诉求、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当前,在社会工作领域,主要体现为做好人民建议征集、人民信访工作,及时有效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和谐与稳定。
做好人民建议征集。人民的需求是社会工作的方向。开展人民建议征集工作不仅是弘扬党的群众路线优良传统和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体现,也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具体行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吸纳民意、汇集民智工作机制”,就是要充分发挥人民建议征集工作在了解民情、集中民智、维护民利、凝聚民心方面的作用,着力推动人民建议从“被动”向“主动”转变,通过“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使党的各项政策更加科学、更加民主、更加有效。一是要健全工作制度。建立完善多样化的民意收集机制,通过在线平台等多种方式收集民众建议。在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应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提高民意收集的效率和准确性。二是要完善民意处理机制。明确办理责任,根据“谁主管、谁承办、谁负责”的原则,细化办理流程和工作要求,确保每一条人民建议都能得到妥善处理。同时,对重要建议进行跟踪督办,并建立反馈机制,及时向提议人反馈办理情况和结果。三是要强化民意转化机制。对收集到的民意进行科学论证和分析,理清重要性和紧急性,为决策提供有力支持。将有价值的民意转化为具体的政策措施或立法项目,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四是要提升公众参与意识。通过各种渠道宣传人民建议征集工作的重要意义,构建党委社会工作部门指导、各方积极参与的人民建议征集工作机制,切实把人民的良言良策转化为推动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有效举措。
做好人民信访工作。信访工作是党和政府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基础性工作。一是要坚持党的领导,准确把握人民信访工作的政治定位,肩负起为民解难、为党分忧的政治责任。二是要坚持人民至上,始终站稳人民立场,认真办好每一件信访事项,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三是要明确信访工作的责任主体,构建政府、社会和群众共同协作的机制。四是要遵循“依法、公正、及时、有效”的原则,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处理信访事项,维护信访秩序和社会稳定。五是要加强信访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对信访干部的培训和教育,帮助其提高政治素养、业务能力和服务意识。
做好人民内部矛盾调解工作。改革开放40多年来,伴随着经济体制加快转型,当前,社会利益格局进入深刻调整时期,社会矛盾纠纷处于高发时期,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更加多元,基层社会矛盾纠纷不再单一,而是呈现出主体多元化、利益诉求复杂化、纠纷类型多样化等特点。因此,靠单一的方法已经无法适应新的形势,要构建和完善多元化的纠纷解决机制,整合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等多种矛盾化解机制,形成功能互补、程序衔接的矛盾纠纷化解体系,特别是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基层。
〔作者系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教授;更多党课见《党课参考》〕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