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邓小平“黑猫白猫论”的求真务实精神与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关系

2025-02-17 最新 评论 阅读

 

邓小平无论做什么,始终体现着求真务实的思想品质,他认为做任何事情都要和实际相结合,坚决反对本本主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研究实际情况,解决实际问题,按照实际情况决定工作方针。邓小平这种求真务实精神是一贯的,众所周知的“黑猫白猫论”就是这种精神的典型体现。

国画《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

在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就是如此。

由于历史的原因,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和毛泽东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社会主义的认识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邓小平在上述经典作家对社会主义认识和实践探索的基础上,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依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基本国情,逐步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

邓小平接见作家金庸

从大跃进到十一届三中全会,长达二十多年的时间,邓小平一直坚持求真务实的精神,在建设实践中不断摸索对社会主义的认识。20世纪五十年代中后期,我国制定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在建设中推行“大跃进”和人民公社,造成国民经济困难,农业大幅度减产,我国遭受了建国以来的严重损失。在这样的情况下,1962年7月,邓小平主持召开中央书记处会议,面对如何恢复正常生产时,他提出:“不管是黄猫、黑猫,在过渡时期,哪一种方法有利于恢复,就用哪一种方法。”同年,邓小平在《怎样恢复农业生产》中就农业采取什么经营方式,他指出:“农业本身的问题,现在看来,主要还得从生产关系上解决。”“生产关系究竟以什么形式为最好,恐怕要采取这样种态度,就是哪种形式在哪个地方能够比较容易比较快地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就采取哪种形式;群众愿意采取哪种形式,就应该采取哪种形式,不合法的使它合法起来,就像四川话黄猫、黑猫,只要抓住老鼠就是好猫”邓小平还明确强调:“现在看来,不论是工业还是农业,非退一步不能前进。”

毛泽东和邓小平

1975年3月,邓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他在一次会议上指出:“现在有一个大局,全党要多讲。大局是什么?到二十世纪末,把我国建设成为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他坚持认为,社会主义建设不能能等,他说,“现在学习毛主席关于理论问题的指示,限制资产阶级法权,也要有个物质基础,不然怎么过渡到共产主义?各取所需,是要有丰富的物质基础嘛。这同‘唯生产力论’是两回事”。在这个历史时期,邓小平坚持“生产力的发展是全部历史的基础”的观点,主张从我国实际出发,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恢复和发展生产力。

邓小平在这一阶段的认识,提出了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发展生产的思想,以生产是否发展作为衡量的标准,在“四人帮”不停批判“唯生产力论”的历史背景下,能坚持把发展放到首位,实事求是,不唯上,从实际出发,是难能可贵的,这仍然是邓小平坚持不收回“黑猫白猫论”的结果。

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到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邓小平主要从生产力方面揭示社会主义本质,这是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初步形成阶段。1978年9月,邓小平在《高举毛泽东思想旗帜,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中指出:“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根本表现,就是能够允许社会生产力以旧社会所没有的速度迅速发展,使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能够逐步得到满足。

邓小平和陈云

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将全党工作的中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的战略决策,实现了伟大的历史转折。1979年,邓小平指出:“对实现四个现代化是有利还是有害,应当成为衡量一切工作的最根本的是非标准。”1980年,邓小平又强调指出:“生产力方面的革命也是革命,而且是很重要的革命,从历史的发展来讲是最根本的革命。”“社会主义是一个很好的名词,但是如果搞不好,不能正确理解,不能采取正确的政策,那就体现不出社会主义的本质。”这是邓小平首次使用社会主义本质的这个,表明了他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更加深刻。1982年,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逐步消灭贫穷,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并认为“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二大,我们打开了条一心一意搞建设的新路”。1984年邓小平更是明确提出:“社会主义阶段的最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归根到底要体现在它的生产力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快一些、更高一些,并且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不断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邓小平深刻反思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重点从生产力方面论述社会主义本质,将经济建设作为中心任务,逐步形成了“生产力标准”的基本观点。

从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到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这个时期邓小平更多更集中地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联中揭示社会主义本质,是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成熟阶段。1978年,邓小平在会见美国高级企业家代表团时指出:“我们在改革中坚持了两条,一条是公有制经济始终占主体地位,一条是发展经济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始终避免两极分化。”1986年,邓小平在会见外国记者时说:“社会主义原则,第一是发展生产,第二是共同致富。我们允许部分人先好起来,一部分地区先好起来,目的是更快地实现共同富裕。”此后,邓小平在多次讲话或谈话中,对社会主义本质揭示的更加深刻,1987年,在谈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能脱离社会主义本质时,他说:“我们干四个现代化,人们都说好,但有些人脑子里的四化同我们脑子里的四化不同。我们脑子里的四化是社会主义的四化。他们只讲四化,不讲社会主义。这就忘记了事物的本质,也就离开了中国的发展道路。”1990年,邓小平再次强调共同富裕在社会主义本质中的重要性:“社会主义不是少数人富起来、大多数人穷,不是那个样子。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

1992年邓小平南方发表谈话

1992年初春,邓小平根据当时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总结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教训,坚持从我国实际出发,发表南方谈话中,最终把对社会主义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认识水平,他把社会主义的本质概括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对社会主义本质作出的最完善、最要紧、最科学的阐述,它是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成熟的标志,也是邓小平把对社会主义认识提高到新水平的重要标志。

标签: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