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伦敦蒙难记,孙中山伦敦蒙难记原文

2025-02-17 最新 评论 阅读

 

广州起义

1895年,孙中山和兴中会的革命党人谋划广州起义,但是由于缺乏经验,提前泄密等原因而宣告失败。虽然这场起义没有对清朝造成什么实质伤害,但是革命党人坚定的斗争决心令清朝很震撼。除了迅速处死了抓到的革命党陆皓东(青天白日旗设计者)、朱贵全等人,更是对策划者孙中山发起了全球追捕。

流亡海外

由于慈禧很重视这次造反行动,所以清朝决定不惜一切代价捉拿孙中山。她派出了大批暗探跟踪追捕,并通报所有驻外使馆缉拿孙中山。为了保证早日抓拿孙中山归案,还进行重金悬赏,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面对全球追缉,孙中山的逃亡十分艰辛。逃亡之路的第一站是日本,孙中山一直对日本十分感兴趣,想去寻找日本发展迅速的原因,但是逃亡没时间让他去思考这些。在日本短暂呆了一段时间,就转往美国,1896年秋天又逃到了英国伦敦。

伦敦蒙难

孙中山到达英国后,并没有老实躲起来,先去拜访了他的朋友康德黎夫妇,又到处考察,了解英国的风土人情。没想到这个时候,已经被清朝的密探盯上了,他们监视着孙中山的行踪,并对其进行了诱捕,然后关在清朝驻英大使馆。

虎口脱险

有一种说法,由于孙中山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每天都要做祷告。使馆里的两个仆人:一个叫科尔的男仆,一个叫贺维夫人的女仆,恰好也是基督徒。这二位偶然发现了孙中山的这个习惯,并看在孙中山同是皈依上帝的份上,帮了孙中山一个忙。总之孙中山通过这两个人的帮助把被抓的消息告诉了他英国朋友康德黎,完成自救。

康德黎收到消息之后,不仅去了英国外交部,要求干预这桩公然违反英国法律及外交惯例的绑架案,还把此事通知了伦敦新闻媒体,利用舆论导向制造压力,迫使英国出面解决此事。清朝使馆一开始装聋作哑,矢口否认。但后面迫于舆论的压力,英国出面,迫使清朝驻英大使释放了孙中山。

1896年10月23日,孙中山终于获救。当他走出清朝使馆时,有很多采访的记者一拥而上。孙中山意识到这是很好的机会,可以扩大革命的宣传和影响,向接踵而至的各路记者发表谈话,揭露清朝驻英使馆将他野蛮绑架和关押的经过,并对清政府进行抨击。后面他还出了一本英文书《伦敦蒙难记》,引起各界广泛注意。

这次事件是孙中山人生一次重要的转折,从一个籍籍无名的“乱臣贼子”,借此机会,不仅争取到了国际友人、中国老百姓对革命的同情与认可,更重要的是,他给自己正名了,成为人们心目中公认的中国民主革命代表人物。

标签: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