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业路76号,上海市兴业路76号图片
位于上海市兴业路76号的一幢旧式石库门小楼,庄严厚重的拱形石雕门和历经岁月洗礼的砖瓦,远远望去,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庄严感扑面而来,令人肃然起敬。梧桐树下,一队佩戴“联勤保障部队”臂章的年轻士兵,带着思考而来,满怀激情而去。上海某综合仓库把教育课堂搬进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利用红色资源组织新兵下连第一课,让新战士零距离接触革命先烈,让红色基因与时代脉搏同频共振,有效激发了官兵练兵备战热情。

参观红色圣地
该仓库地处大上海,营区外高楼环绕、鳞次栉比,夜幕之下霓虹闪烁、五光十色。军改后编制调整单位全新组建,如何做到“初始即严,全面从严,一严到底”,切实帮助新兵扣好第一粒扣子,站好“霓虹灯下的新哨位”。党委“一班人”深感,驻防上海,光荣与责任并重,必须在对党绝对忠诚上标准更高、要求更严,他们“深挖”驻地红色教育资源,让红色传统在新联勤新体制的新枝干上开新芽、结新果,焕发出无穷的动力。
参观一大会址纪念馆
政治处主任张莉为新战友作讲解
学习红色故事
红色革命地,育人大课堂。看着展厅陈列柜里的《共产党宣言》中文译本,新兵王棋了解到陈望道翻译时“蘸着墨汁吃粽子,还说味道很甜”的故事后深受感动:“无论哪个时代,大浪淘沙,都与信仰的选择相关。红色圣地孕育红色士兵,我们都要做霓虹灯下信仰笃定、忠诚可靠的红色哨兵。”
为了用好用足驻地红色资源滋养新战士,新兵刚下连,他们就把一份《上海红色文化地图》送到了每一名战士手中,里面标注了上海最新确认的387处红色文化资源,勾勒出一座光荣之城的“红色带宽”。通过打造洗礼“路线图”,常学历史“教科书”,帮助每名官兵全景式见证党的孕育、成长和壮大。让官兵在教育中植入红色基因、强化军魂意识、筑牢思想防线。
听取骨干汇报,拟制教育计划
参观仓库荣誉室
走出营区看变化,追根溯源促转化。仓库组织“青年官兵看上海”活动,把教育课堂搬到了“黄浦号”游轮上。让战士们尽情饱览浦江两岸风光,充分感受上海以改革开放先行者的姿态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引导官兵饮水思源,进一步加深对党的信赖,对改革开放的认同,不断强化高举旗帜的信心和决心,进一步激发官兵不忘初心、矢志强军的坚定信心。
登上“黄埔号”游轮
喜看上海改革开放成果
挺立红色圣地,不忘来路初心。新年伊始,仓库开展“初兵先讲初心 树人聚气合力”专题教育,围绕“四不”:不背叛、不作假、不动摇、不放弃,打造“初心教育大课堂”,通过现场教学、专题党课、在线党课、情景党课、电影党课等形式,使“初心”教育课程体系不断完善,使“红色基因”融入官兵灵魂血脉、成为自觉行动。
仓库召开新训动员部署会
仓库领导作授课辅导
开展党课教育
指导员宋平在训练间隙开展“微教育”
新兵利用仓库强军网自主学习
“红色基因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要转化为官兵强军兴军的自觉实践,还需要通过不间断地教育引导。下一步,我们还会坚持把红色教育课堂开到营外,与驻地鲜活的红色教育资源有机结合,同时让红色故事走进军营,组织官兵围绕‘我离红色传人还有多大差距’等话题展开讨论,开展‘拥抱新时代、筑梦新联勤’系列文化活动,让强军信念始终激荡官兵精神高地。”仓库政委殷春武如是说。
作者 | 张玲、周舒妤、董军民
编辑 | 靳奎
监制 | 陈利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