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玄龄杜如晦,房玄龄杜如晦是谁的手下
房玄龄和杜如晦都是贞观名臣,二人并称“房谋杜断”,也都是是李世民最为信任的臣子之一,二人早早追随李世民,并竭力帮助李世民从夺嫡到即位,可以说,李世民的成功离不开二人,后世在谈论名相之时,也经常会提到二人,但是,二人究竟谁更受宠呢?
判断臣子是否受宠,最简单、最直观的便是看待遇了,而待遇最直观的表现便是官职了。所以,我们首先从官职上来看一看二人的大小。
李世民任秦王兼陕东道大行台时期,房玄龄最先投靠李世民,而后房玄龄举荐了杜如晦,使得杜如晦进入李世民幕府,因此,二人起步阶段,自然房玄龄更胜一筹。不久后,房玄龄担任大行台考功郎中,杜如晦担任大行台司勋郎中,虽然二者官职都是正五品,但是大行台考功郎中负责掌管百官的功过善恶,而大行台司勋郎中则负责考核官员的勋劳,二者相比,考功郎中的职责更为重要,因此地位更高,所以在这时期,房玄龄地位在杜如晦之上。
李世民一战擒双王后,回到长安,李世民开天策府,在天策府中,有十八学士,其中杜如晦为十八学士之首,并担任王府属(正六品上,统判七曹参军事),而房玄龄担任王府记室(从六品上,掌表启书疏),从这时起,杜如晦官职超过了房玄龄,当然,十八学士的名单及职位主要安排者是房玄龄,不排除房玄龄为了表示谦虚,所以将杜如晦安排在了自己之上,但我们唯结果论,此时,杜如晦地位高于房玄龄。
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并即位后,在武德九年六月十二日,李世民诏令杜如晦为太子左庶子,房玄龄为太子右庶子,在那时,官职以左为尊,所以,杜如晦的官职在房玄龄之上;武德九年七月初七,李世民任命房玄龄为中书令,杜如晦为兵部尚书,二人同样为正三品官职,但是,中书令是中书省的最高长官,负责起草诏令,直接参与国家决策,与侍中共同辅佐皇帝,兵部尚书虽然掌管军事行政,但其职责和权力主要集中在军事方面,在排座次时,正三品官职中,侍中大于中书令,中书令大于十二卫大将军(当时是十二卫,不是十六卫),十二卫大将军大于六部尚书,也就是说,此时房玄龄地位在杜如晦之上。
贞观三年二月初六,李世民任命房玄龄为左仆射,杜如晦为右仆射,左仆射地位高于右仆射,也就是说,此时,房玄龄地位在杜如晦之上。当然在贞观二年时,李世民曾诏命杜如晦为检校侍中兼吏部尚书,很多人可能会说,不是侍中在中书令之前吗?杜如晦在贞观二年应该大于房玄龄啊!注意,杜如晦在贞观二年担任的是检校侍中,不是侍中,检校侍中属于临时官职,通常是为了应对特定的政治或军事需求,其地位并不等于侍中,兼任的吏部尚书则更是在中书令之下了,只是相比之前的兵部尚书确实算是升迁了。
在贞观三年二月初六以后,房玄龄长期担任左仆射,而杜如晦则担任右仆射直到贞观四年四月十九日去世,也就是说,杜如晦一生的最高官职便只是右仆射,与房玄龄还是存在差距的。
这时,可能会有人说:“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排名中,杜如晦高于房玄龄啊?”,关于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排名我以前写过文章和做过视频来详细解释了排名规则,在此,我便简单的说一下为什么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排名杜如晦在前。
二十四功臣制定时间是贞观十七年二月二十八日,此时,房玄龄和杜如晦都是司空,不过,房玄龄是在贞观十六年七月初五被授予的司空,而杜如晦是因为去世而被追赠的司空,在排名时,按照死者为大的原则,同为司空,因为杜如晦去世的缘故,所以,房玄龄排在了杜如晦之后,这并不代表房玄龄地位低于杜如晦,如果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排名在房玄龄也去世后再排,那么房玄龄的排名可以直接来到第二位,因为房玄龄去世后,于贞观二十二年七月二十日被追赠为太尉,在整个贞观时期,无论活人还是死人,仅有房玄龄被授予了太尉,由此可见,房玄龄在李世民心中地位有多高,而杜如晦被追赠的仅仅是司空。
在三公中,太尉大于司徒,司徒大于司空,而当时长孙无忌被授予的是司徒,所以说,杜如晦因为去世时间的优势导致了凌烟阁排名高于了房玄龄,这并不能说明杜如晦地位高于房玄龄。
综上所述,通过二人的官职比较,我们可以发现,房玄龄地位几乎一直在杜如晦之上。所以,房玄龄应该比杜如晦更受李世民宠爱,而且,房玄龄能在人才济济的贞观朝为相二十余年,这不也正说明了房玄龄深受李世民器重吗?
最后,很多人整天拿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排名来表示杜如晦高于房玄龄,我想说,不要只知道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排名了,要多了解房玄龄、杜如晦二人的官职变迁和二十四功臣的排名规则。房玄龄高于杜如晦的结果是不是出乎你的意料呢?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