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广场协议,日本广场协议后什么行业没有衰退
《广场协议》后,日本经济遭受重创,陷入长期衰退,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下美国资本怎么收割日本的
汇率大幅波动冲击出口
《广场协议》签订后,日元大幅升值。协议宣布前,美元兑日元大致在1:250的水平,三个月不到,美元兑日元就急剧下滑到1:200,贬值20%。一年后,美元兑日元下滑到1:150,1988年达到1:120,到了1990年,甚至达到了1:80。日元升值使日本出口商品价格竞争力锐减,出口企业订单减少,大量工厂减产裁员。1986年,日本出口总额从上一年的41.96万亿日元下滑到35.29万亿日元,降幅高达16%。
宽松货币政策催生泡沫
为弥补日元升值对出口的冲击,日本央行实行宽松货币政策,1985年9月至1987年3月,利率从5%直线下调到2.5%,并在其后2年多时间维持低利率。大量资金流入股市和房地产市场,催生巨大泡沫。日本股市和房市价格疯涨,日经指数持续上扬,东京等大城市地价飞涨。日本的股价以每年30%、地价以每年15%的幅度增长,但同期名义GDP的年增幅只有5%左右,泡沫经济离实体经济越来越远。
金融市场动荡与财富外流
在泡沫形成过程中,国际资本大量涌入日本,买入股票和房地产等资产。但当日本央行开始加息,资产泡沫面临破裂风险时,国际资本尤其是美国资本开始高位套现,大量资金回流美国。据统计,1986年日本对外净资产就因汇率损失约3.5万亿日元。这不仅导致日本资产价格暴跌,股市市值大幅缩水,房地产市场也陷入困境,民众和企业财富大幅缩水,还使日本金融市场流动性紧张,银行等金融机构形成大量坏账,金融体系遭受重创。
产业发展受阻与空心化
美国对日本的半导体等关键产业发起贸易战,1986年美国迫使日本签署《美日半导体协议》,限制日本半导体产品出口,还对东芝等高科技企业进行制裁。同时,扶持韩国与日本竞争,日本半导体产业全球市场地位一落千丈。此外,日元升值使日本国内生产成本上升,大量制造业企业将生产环节转移到海外成本更低的地区,导致日本国内产业空心化,就业机会减少,经济增长动力不足。
政策调整加剧经济困境
为抑制泡沫,日本央行从1989年开始加息,利率一年内从2.5%提高到6%。这使得企业和个人的融资成本大幅上升,大量依赖贷款的企业和炒房者不堪重负,资金链断裂,进一步加剧了资产价格下跌和经济衰退。1993年,日本GDP增长率仅为0.17%,之后几年更是跌成负值。同时,日本政府在财政政策等方面也面临两难困境,财政赤字问题严重,进一步限制了政府通过财政手段刺激经济的能力。
社会信心与消费能力受挫
泡沫经济破裂后,大量民众因为炒房破产,背负沉重债务,消费能力严重受损。企业经营困难,失业率上升,社会整体信心受到极大打击,消费者和投资者变得谨慎保守,消费和投资需求持续低迷,经济缺乏内生增长动力,日本经济陷入了长达十几年的衰退期,被称为“失去的十年”甚至“失去的三十年”。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