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明月夜短松冈,苏轼悲惨的一生

2025-02-16 最新 评论 阅读

 

此身如传舍,何处是吾乡,

单凭这两句,你差不多就能猜到:

作者一定是苏东坡。

顺便,还能联想到相关的诗句,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此心安处是吾乡

等等。

可仔细一品,你会发现,

后者在用一种通达的态度来对待人生,

而前者则充满了迷茫与悲慨。

在我们眼中,

苏东坡一直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

仕途上的坎坷、生活上的打击,

他都能用自己的率真、旷达、幽默、随性来化解。

所以,

苏东坡的诗词无论前面有多么的苦闷悲伤,

到后面总能飞升到一种新的境界中去,

为我们呈现出一个潇洒乐观、天真烂漫的东坡形象。

可唯独面对亡妻时,

苏东坡才会把自己积极阳光的一面完全摒弃,

自甘沉溺于极度的痛楚之中,

走不出,也不愿走出。

果然,

“此身如传舍,何处是吾乡”的感慨,

正因此而发。

来看全词:

临江仙·送王缄

忘却成都来十载,因君未免思量。

凭将清泪洒江阳。

故山知好在,孤客自悲凉。

坐上别愁君未见,归来欲断无肠。

殷勤且更尽离觞。

此身如传舍,何处是吾乡。

——宋·苏轼

解析

王缄[jiān],王弗的弟弟,

对苏轼来说,他几乎成了悲伤的触媒,

因为见妻弟自然想到亡妻(“因君未免思量”),

更何况这恰好是“生死两茫茫”的“十年”。

“忘却成都来十载”,怎么可能忘却呢?

他不过是在强迫自己忘却罢了。

王缄的到来,

一下子将他修建了十年的伤痛之堤掘开了。

想必,苏轼的眼中蓄满了酸楚之泪。

只是,泪不能痛痛快快地流,

他要托王缄把泪带回老家,

洒向“江阳”,因为王弗就埋在那里……

“故山知好在,孤客自悲凉”句,

转写思乡之情,并寄寓了宦海沉浮、人生漂泊之感,

种种情思纠缠在一起,

最终熔铸成一个“悲凉”。

过片转写送别。

坐上别愁君未见,归来欲断无肠,

前句说在送别的筵席上,

心中已有万千的离愁,

但为了不痛及行人,极力克制住了,

不至于痛形于色;

等送别归来,实在忍不住,

准备好要断肠,却发现已无肠可断,

原是因为愁肠早已断尽。

“欲断无肠”,可见痛到了极点,

比起“肠千断”的表达,

苏轼出语更加惊人。

那么,该如何缓解伤痛呢?

必然是借酒浇愁——“殷勤且更尽离觞”。

人都送走了,他还在不住地喝,

难道不知“举杯消愁愁更愁”吗?

《苏东坡》纪录片

愁到最后,又愁到了人生路上。

此身如传舍,何处是吾乡,

“传舍”也即“逆旅”,

供行人休息的旅店。

人生就像一次远行,人就是途中的“传舍”,

今天在这里,明天在那里,

好像永远都在奔波之中,

可家乡到底在哪呢?

古人云:

死人为归人,则生人为行人矣。行而不知归,失家者也。

由此可见,

“吾乡”除了有一般意义上的家乡外,还有人生终点之意。

最后,我们再次回味字字血泪的“江城子”,

并结束今天的“临江仙”赏读。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来源:“国学梦”网站(m.guoxuemeng.com)

作者:佚名

编辑:阿杰、马京京

标签: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