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浙江万村联网,浙江省公益项目立项

2025-02-16 最新 评论 阅读

 

浙江近日印发《2016年浙江省信息化工作要点》,从7个方面入手,以深化改革和自主创新为动力,以推进互联网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为主线,围绕“两化”深度融合国家示范区建设和智慧城市试点推广,加快信息资源共享开放,深入推进浙江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打造全国信息化应用和创新发展高地。

加强规划引导

1、组织制定信息化发展“十三五”规划。制定《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十三五”规划》。

2、组织制定相关专项发展规划及课题研究。编制并组织实施《浙江省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十三五”规划》、《浙江省信息通信业“十三五”规划》、《“宽带浙江”十三五发展规划》、《浙江省电子信息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等规划,开展数字浙江2.0规划纲要研究,组织开展信息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修改与完善。

大力推进“两化”深度融合

3、深化“两化”深度融合国家示范试点区域建设。抓好18个“两化”深度融合国家示范区、7个试点区建设。在原示范试点工作基础上,今年争取新创建一批“两化”深度融合国家示范区域。

4强化“两化”深度融合智能制造(数字工厂)示范。深入实施“十行百企”数字工厂示范工程,新建一批智能制造项目。

5、制定“互联网+”制造实施意见。引导制造企业利用工业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整合产品全生命周期数据,提供面向生产组织全过程的决策服务,重点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制造、服务型制造等新业态新模式,组织实施一批“互联网+”制造示范试点项目。

6、推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工作。全面推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重点抓好工信部批复的82家企业管理体系贯标试点。开展企业两化融合自评估、自诊断、自对标。

7、实施企业信息化“登高”计划。深入实施2000家骨干企业信息化“登高”计划、中小企业两化融合能力提升计划。开展区域两化融合水平评估。

8、培育工业信息工程公司。培育20家以上服务于重点行业机器换人、智能工厂建设的工业信息工程公司,为全省企业两化深度融合提供第三方服务。继续培育创建工业信息工程公司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

深化智慧城市建设

9、开展智慧城市示范试点项目应用推广。组织开展对20个省级智慧城市示范试点项目的检查验收及绩效评价工作。培育一批位列全国同行业前茅的云工程与云服务企业,新创建一批云工程和云服务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

10、加强智慧城市顶层设计。认真开展智慧城市发展研究,编制智慧城市发展十三五规划及年度行动计划,明确项目建设责任单位,制定考核与监管办法,确保智慧城市建设务实有序推进。

11、加快推进政府服务、城市管理智慧化。以浙江政务服务网为总平台,大力发展“互联网+政务服务”,构建全省一体化的行政权力运行和网上公共服务平台。加强省市县电子政务云平台整合。

12、推进立体交通智慧化。深化智慧高速、嘉兴智慧交通、金华智慧车联网项目应用和推广。组织实施基于宽带移动互联网的智能汽车智慧交通应用示范项目。继续完善全省交通云网合一架构、综合交通应急指挥信息平台。

13、开展智慧安防、安监示范推广。加快从“平安城市”升级到“智慧安防”,在社会治安、应急响应、预防打击犯罪、市民服务、家居安防等领域构建完善的管理服务体系。围绕G20和世界互联网大会安全保障要求,有针对性选择5个县(市、区)开展智慧安防示范推广工作。

14、推进生态环境保护智慧化。深化衢州智慧环保项目建设,加快落实蓝色海湾整治行动,加快“互联网+回收”线上投废、线下物流的再生资源经营模式推广应用。

15、推进智慧能源管理。建成一批新一代110及220千伏智能变电站,通过建设配网状态管理中心,提升配电自动化覆盖率。推进省智慧能源监测平台的应用覆盖和服务提升。

16、推进智慧旅游建设。加快建成一批集WiFi全覆盖、二维码语音导游、3D虚拟现实场景为特色的智慧旅游景点。

17、推广智慧健康服务。加快省市县三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的互联互通,不断完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全员人口数据库建设。鼓励探索“互联网+”医疗健康新业态的发展。

18、推进智慧物流。加快全省物流基础平台、公共云服务平台、供应链大数据交换平台对接与延伸,推进第四方物流市场平台建设,构建覆盖城乡的物流配送体系。

19、推进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平台建设。加快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平台建设,完善省、市、县(市、区)地理空间信息“一张图”工程建设,升级完善省地理空间数据交换和共享平台。

助推农村信息化

20、加快信息进村入户试点建设。继续完善全省益农信息服务平台,新开展一批试点县信息进村入户计划,建立一批益农信息服务站,实现村级站在试点县域范围内基本覆盖,深化公益服务、培训体验、便民服务、农产品电子商务等四类服务。

21、开展农民信箱系统功能提升。加快实施农民信箱系统工程,增强农民信箱板块功能,开展农民手机应用培训,加强掌上农民信箱APP推广,促进掌上农民信箱软件融合发展,提升万村联网新农村网站规范建站水平。

22、完善农业应急指挥系统。加快创建县级农业应急指挥中心、应急指挥大厅,配置移动应急设备,完善应急指挥网络,布设应急管理基点。重点围绕农业产业集聚区与现代特色农业强镇建设,在温室大棚、畜禽养殖、大田生产、生态环境监控等重点领域与关键环节,推进信息技术应用。

23、推进农业信息化示范试点建设。重点加快9个省级农业信息化示范试点建设,并筹备建设一批示范试点区域,推进农业物联网平台建设。引导互联网企业建立一批农业销售服务平台,加强产销衔接。加快信息资源共享开放

24、优化大数据管理体系。研究制定政府数据资源、公共数据资源共享开放管理制度,规范管理数据资源采集、传输、存储、归档、共享和开放,协调大数据资源归集整合。

25、建立大数据产业体系。扶持并培育一批大数据分析、大数据应用服务的龙头企业、一批创新型大数据应用类中小企业,加快形成协调发展的大数据产业体系。组建大数据行业协会。

26、培育大数据应用示范。组织开展第二批大数据产业应用示范企业培育试点工作,建立一批大数据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推动创建一批大数据应用示范工程。

27、推动大数据市场交易。探索建立可提供数据资产登记确权、数据资产盘点、数据资产整合、数据资产评估等服务的数据交易服务中心。培育数据资源交易市场试点,探索大数据衍生产品交易。

28、完善省级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加强工作指导和督促检查,规范目录注册发布,提升编目质量,深化省级单位政务信息资源目录梳理收尾工作。

优化信息化发展环境

29、夯实信息设施基础。加快推进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宽带、4G、WiFi等发展水平。2016年底前基本实现光网全覆盖。其中,城市宽带接入能力达到100M以上,农村宽带接入能力达到30M;发展4G移动电话用户数4000万户,移动互联网建设发展继续保持全国领先。WiFi覆盖全省县级以上80%的重点公益性公共场所。积极争取国家相关部委支持,开展杭州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建设。

30、深入推进三网融合。进一步做好全省三网融合推进工作,推动三网融合业务快速发展,力争省IPTV集成播控平台用户达到150万户以上。

31、加快支撑产业发展。大力推进集成电路、通信、计算机与网络、数字音视频、新型电子元器件及材料发展。加快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创新发展,围绕智能制造和“互联网+”深入应用,发展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电子商务服务与生态系统、“互联网+”应用支撑等领域技术、装备、产品与服务。推进集成电路行业“芯片—软件—整机—系统—信息服务”产业链一体化发展。

32、推进产业载体建设。在全省推进12个省级信息经济发展示范区及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6个示范基地、6个特色基地和5个创业基地建设。培育5个省级数字化工业设计特色基地、5个省级互联网创客空间或互联网产业发展孵化器。

33、强化人才引进和培养。开展国内外系列引才活动。建立健全企业家再教育和培训体系,分层次开展企业管理人员集中培训。举办两化深度融合、互联网+、智慧城市、电子商务领域特色高研班。支持企业设立博士后工作站、外国专家工作站等。

34、强化网络安全保障。加强信息化项目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和定期检查。重点加强对党政机关重要信息系统、基础信息网络与涉及国计民生的重要应用系统的信息安全防护,以及基础信息资源、工业控制系统等领域的信息安全监管,并落实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

组织筹备重大活动

35、积极筹备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强化互联网大会信息化部保障工作,积极筹备互联网博览会、新技术新产品发布会,筹备浙江论坛有关工作。

36、筹办首届中国产业互联网大会。由中国互联网协会与省经信委联合举办首届中国产业互联网大会。

37、办好中国宁波智慧城市博览会。围绕“建设智慧城市、打造网络强国”主题,结合“两化”深度融合、“工业4.0”、“中国制造2025”等内容,办好2016年宁波智博会。

标签: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