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城反击战,朝鲜战争金城战役真相
在朝鲜战争中,如果说哪场战役志愿军打得最爽快,非金城战役莫属。
一直以来,志愿军与联合国军的火力极其悬殊。
例如在上甘岭战役中,敌军的火力足足碾压志愿军20倍,简直是令人苦不堪言。
而在金城战役中,被压抑太久的志愿军终于打了一场痛快仗,动用了前所未有的炮火力量,让联合国军遭到了一次碾压式打击,十分解气!
金城战役全图
1953年6月初,朝鲜战争停战谈判已全部达成协议。
眼看和平即将成为现实,但6月18日,南朝鲜李承晚集团以“就地释放”为名,强行扣留朝鲜人民军被俘的2.7万人。
同时李承晚表示,反对签订停战协定,要单独打下去。
李承晚之所以这样做,一是因为自己的统一朝鲜美梦就此破碎;二是担心美军撤兵后,南朝鲜再打过来自己抵抗不了。
南朝鲜首任总统 李承晚
面对李承晚的疯狂举动,时任联合国军司令的克拉克十分无语,只能无奈地表示:“那就让中国人教训一下韩国人吧。”
果不其然,6月21日,我军上层下达指示:停战签字必须推迟,再给南朝鲜军以打击,极为必要。
于是彭老总决定,以金城以南地区的南朝鲜军部队为主要攻击目标,发起金城战役,狠狠地打击南朝鲜军团,确保停战协定的顺利实施。
彭德怀
不过,要赢得战役并不容易,金城以南地区,西起金化,东至北汉江,横宽25公里。
而敌人战线的突出部据守山地,山高坡陡,易守难攻。
同时,金城西部地形开阔,有金城川、南大川等河流,横贯于敌我阵地之间,金城西南敌我双方阵地相距近千米,不易接敌。
金城川河流
担任金城以南地区防御任务的,是南朝鲜军首都师和第3、6、8师,均为其精锐部队。
而且其阵地构筑了坑道工事和大量明暗火力点、地堡群。
并以堑壕、交通壕相连接,形成支撑点式的环形防御体系,堪称固若金汤。
志愿军炮兵
从敌我双方炮兵对比看,志愿军待命的20兵团和24军,有各种火炮将近400门。
南朝鲜守军有各种火炮660多门,我军在火炮数量上仍然处于劣势。
不过,此时志愿军已经不同于往日的物资匮乏、炮火悬殊的情况了。
朝鲜近三年打下来,志愿军积攒的家底颇丰,为了把这场战役打成朝鲜的终局之战,我军做了以下主要准备:
志愿军行军
第一点,是增大炮火优势
在向总部申请后,第20兵团又得到了榴弹炮兵5个团又7个营、火箭炮兵2个团又1个营、高射炮兵3个团。
这样,我军火炮就有1104门,形成了我军对敌1.7比1的火炮优势。
此时,志愿军后勤又给第20兵团补充了7000吨炮弹,共计70余万发,加上苏联的援助也同时到位。
至此,志愿军在入朝作战以来,首次在火炮数量、炮火密度上超过敌军。
志愿军炮兵
第二点,是兵力准备。
此次作战除了炮火要占据优势,兵力上也要占据优势。
我军直接动用20兵团和第9兵团第24军,一共6个军24万人参战。
分西、中、东集团和右翼军共4路,这样就形成了3比1的兵力优势。
志愿军兵力支援
第三点,是战术准备。
此次作战,志愿军4路大军采取“正面进攻,两翼钳击,多箭头突破”的部署。
首先要拉直金城以南战线,尔后视情况继续发展进攻,胜利之后,打击敌人反扑,大量地歼灭敌人。
同时,志愿军还明确了坦克射击的战术与技术、火箭炮白天使用、高射炮掩护方式与火力使用、弹药使用规定等问题,并组织了游动炮射击、步兵与炮兵的协同训练。
志愿军高射炮
第四点,是工事准备。
从6月下旬开始,志愿军就在作战双方中间地带秘密挖了大量的屯兵洞,选择了合适的潜伏区。
不断抢修公路、桥梁。在前沿增构坑道520余米、放炮洞2850余个、各种发射工事3540余个。
志愿军修筑工事
第五点,是物资准备。
志愿军后勤部共抽调10个汽车团连同参战炮兵运输汽车共2700余辆,赶运物资1.5万吨,准备各种炮弹130万发、炸药23.4万公斤。
至7月11日止,除主副食和油料可用到7月20日外,其它均可用到7月底。
志愿军运送后勤物资
在火炮、兵力、战术、工事、物资这五大准备之下,志愿军前所未有的激动与自信,尤其是这次火炮到位十分关键。
连志愿军最神秘的部队——喀秋莎火箭炮兵21师都全部拉了出来,而在这之前最多出动1个团。
喀秋莎火箭炮兵
此时不管什么每枚价值8两黄金的火箭弹,直接不要命地装满。
毕竟喀秋莎火箭炮在战场上作用巨大。
曾经1个团1轮齐放,就直接干掉美军两个营,吓得美军都直呼志愿军“使用了原子炮”,由此可见其威力之大。
火箭炮威力
得到火箭炮师的全力支援,志愿军各军都沸腾了。
此情此景,用独立团团长李云龙的话来说,这种富裕仗,我八辈子也没打过!
而李承晚的军队也没想到,志愿军这次一反常态,火力值拉满,给他们来了一场炮火的盛宴!
志愿军坦克部队
1953年7月13日晚,以20兵团为首的志愿军发起了进攻。
1094门火炮在一片沉寂中突然爆发,炮弹雨点般落在了西起牙沈里,东至北汉江,长达22公里的敌军阵地上。
朝鲜战争的终局之战,金城战役就此打响了。
金城战役正式打响
在发起攻击后不到半小时,我军将1900余吨炮弹倾泻到了南朝鲜4个师的阵地上。
敌人防御阵地的工事被毁伤达20%,前沿障碍物被毁达80%,平均每公顷落弹最多达440发,最少181发。
同时,随着火箭炮兵的几次齐射,整个战场天昏地暗,日月无光,像是刮起了十级风暴。
顷刻间,南朝鲜守军的阵地便笼罩在浓烟火海中,整个防御体系几乎遭到了毁灭性打击。
喀秋莎的怒火
是不是很熟悉这样的情景?
是的,当年上甘岭战役,联合国军第一天就动用300多门大口径火炮、27辆坦克、50余架飞机的火力,向我军两个连倾泄炮火。
如今,我们要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上甘岭战役美军使用的炮弹
炮火准备之后,此时南朝鲜军早已被炸得晕头转向,根本无力阻挡接下来志愿军的步兵冲击。
因此,20兵团仅用了1个小时,就将南朝鲜军阵地冲得七零八落。
在进攻南朝鲜部队中,西集团最重要的任务是打击南朝鲜首都师。
西集团203师 进攻首都师
首都师作为南朝鲜头号王牌师,该师下辖的4个团中,以第1团最为精锐。
其绰号名为“白虎团”,是南朝鲜首批组建的8个团之一。
白虎团部署在金城东南防线的右翼,其工事比较坚固,防御正面达3.5公里,能直接得到美军5个榴弹炮营和大量坦克、航空兵的支援。
白虎团团旗
此次,进攻白虎团的主要是西集团68军的203师。
该师派出609团1个“穿插营”500人,目的是插入敌纵深,打开第一线防御阵地,拦截金城西退南逃之敌。
为确保穿插营成功,607 团又派出一个侦察班12人,由副排长杨育才带领,组成“化袭班”,伪装成南朝鲜军,引导穿插营行进。
化袭班带领人 杨育才
14日零点,穿插营和化袭班悄悄沿522.1高地以东公路急速向敌纵深插进。
在穿插过程中,化袭班多次躲避了敌军,并从一名逃兵的口中,问出了当晚的口令,以此确定了白虎团团部的准确位置。
白虎团的部署
凌晨2点,化袭班突然与敌首都师增援部队机甲团2营遭遇,在他们隐蔽时,后面的穿插营却与敌人交上了火。
此时情况万分紧急,化袭班带头的杨育才当机立断,决定乘敌混乱,奇袭二青洞的白虎团团部。
化袭班先丢手雷,后是一阵顿扫射,将正在开会的敌人当场歼灭,这一战共毙敌70多人,还缴获了白虎团团团旗。
军事博物馆里的白虎团团旗
更重要的是,后来还俘虏了首都师副师长林益淳,此人是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活捉的南朝鲜军级别最高的军官。
这一战极大地撼动了南朝军的军心,战后,化袭班被授予了罕见的集体特等功,杨育才也被授予朝鲜英雄称号。
由于白虎团团部被消灭,群龙无首,我军穿插营乘机又迅速行动。
化袭班荣获集体特等功
歼灭了位于敌团部附近的美第555榴炮营大部,和敌首都师第1机甲团第2营大部,击毙该团团长陆根洙。
穿插营在3个半小时内穿插前进9公里,进行大小战斗11次,打乱了首都师第1团的防御体系,为整个西集团顺利完成任务创造了极有利的条件。
经一昼夜战斗,西集团68军在14日黄昏全部完成了突破任务,消灭敌南朝鲜首都师1个多团及第6师小部,在10公里的正面上前进了7至9公里。
西集团203师 进攻首都师白虎团
在西集团取得战果的同时,中集团以67军为主,集中5个师,从金城东北面向轿岩山方向实施突击。
轿岩山是南朝鲜军突出部的制高点,山峻坡陡,易守难攻,可控制金城川以北、北汉江以西的大片区域。
如果失守,金城川以北阵地将全部动摇。
中集团主要以199师进攻轿岩山
由于敌军增强了防御,因此中集团打得比较艰苦,付出了较大伤亡。
其中年仅19岁的李家发,以负伤7处的身躯,堵住敌机枪工事射孔,壮烈牺牲,为部队打开了冲击道路。
战后,他被追记特等功。
终于,中集团于14日黄昏,全部攻占了预定地区,歼灭南朝鲜军第6、8师各一部,前进约9公里。
特等功臣 李家发
在西、中两大集团取得战果的同时,东集团60军以2个师进攻。
其中181师在14日夜,占领金城川以北阵地,共歼敌3100余人。
而表现更出色的是180师。
在两年前的第五次战役中,180师担负殿后任务,损失较大,因此这一战他们立志雪耻。
东集团两个师进攻,一个师担任预备
接到命令后,180师迅速出击,乘敌溃乱之际,利用敌人未彻底破坏的桥梁,南渡金城川,冒着雨分4路向南猛进。
至15日中午,180师消灭南朝鲜军第3、5师各一部共1000余人,又向南推进了约8公里。
这一战,180师打得扬眉吐气,成为金城战役中志愿军中反击进展最快、打得最远的一支部队。
180师进攻到白岩山
面对志愿军的凌厉反击,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等人终于坐不住了。
于16日飞抵前线,扬言要发动最大反攻,夺回金城以南失地。
当日,南朝鲜军第5、7、9、11师和美第3师,及南朝鲜军第3、6、8师残部,全力向东集团180师阵地反扑。
联合国军反扑
在抵挡敌军疯狂反扑的战斗中,180师涌现出了著名的孤胆英雄赖永泽。
此人在一个无名高地上,只身奋战,一人歼敌100余人,荣立特等功,创造了单兵作战的奇迹。
特等功臣 赖永泽
从18日起,联合国军反扑重点转向中集团。
我军在炮兵火力支援下,顽强防御,给敌人以重大杀伤,阵地屹立不动,最终迫使敌人向我方作出了实施停战协定的保证。
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终于签字,金城反击战胜利结束。
此战,我军以伤亡3.3万余人的代价,共毙伤俘敌7.8万余人,缴获坦克45辆、汽车279辆、火炮423门,各种枪支7400余支,战果辉煌。
同时,我军收复了178平方公里的土地,拉直了金城以南的东西战线,给予了南朝鲜军沉重打击。
战后,而美军在战后并未撤离,从此一直驻军于南朝鲜。
志愿军收复朝鲜失地
作为朝鲜战争的终局之战,金城战役是志愿军转入阵地战以来规模最大、投入火力最多的一次战役。
它检验了诸军兵种合同作战的能力,也丰富了我军的战役和战术经验。
金城战役打得十分痛快,让联合国军也见识了志愿军炮兵的威力。
此后,中国竭力发展各类火炮,还组建了战略导弹部队,目前已成为世界炮火力量最强大的国家。
中国火箭军(战略导弹部队)
中国军队向世界证明了一个事实,70年前我们打得起这种富裕仗,70年后,我们更打得起!
参考资料:
齐德学《抗美援朝战争中的金城战役》
韦小毛《金城战役:抗美援朝的最后一战》
韩刚《金城战役:一场准且狠的虎口掏心战》
刘凤文《最后的较量——参加金城战役纪实》
沈黎明《奇袭白虎团战斗前惊心动魄五分钟》
李鹏,刘丽群《金城战役:抗美援朝战争最后一战》
朱晓明《金城大反击——抗美援朝著名战役介绍之五》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