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生率怎么算,高中教师非师范类毕业生能当教师吗
一、指导思想
为了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巩固创重成果,打造库区农村特色学校, 以教学为中心, 全面提升高中教育教学质量,激励教师爱岗敬业精神,培养教师公平竞争、合作探究意识,规范教师成绩认定程序, 特制定此方案。
二、成立领导小组和考评小组
1、毕业年级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组 员:
2、考评小组成员:
校长、副校长、工会主席、纪检干部、教导主任、初(高)中部分管领导、年级分管领导、年级正副组长、各学科组长。(注:以上成员均以在毕业年级最后一期任职为主)。下设考评办公室,教导处牵头,教导主任为办公室主任,考评小组成员参与。
三、评价办法
1.各年级学科教师综合成绩由考评小组进行评价。
2.跨年级、跨学科教学质量认定,分年级计算,用各年级排名得分的平均分为最后得分。
3.非统测学科(含高三体育)教学过程等同文化课教师的考核,最后考核得分按“教学过程”考核得分×5为最终考核得分。(含音乐、体育、美术、综合、信息技术)
4. 分学期进行考核,每学期教学成绩以期末成绩为准。
四、结果运用
1.纳入年度考核(绩)、各级各类评优选模、绩效工资分配考核。考核小组按一等:二等:三等=2:5:3的比例进行考核结论认定。
2.考核结果分春秋两季分年级排名,作为学期认定。
五、量化细则
(一)教学过程(20分)
1.教学常规( 5分)
按教导处教学常规考核(含教学、教研常规检查、学生评教、领导抽查、材料上交等)计分:优计5分,良计4分,中计2分,差等计0分。
2.教科研成果(5分)
在国家级和市级教育学会(或相应专业委员会)论文获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分别加5、4、3、2分,县级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分别加3、2、1、0.5分;参加国家级、市级、县级、校级课题研究(在本学期内结题)分别加5分、4分、3分、2分(不分主与从);考核时教师本人需提供相关证书原件或相关部门加盖“与原件相符”印章的证书或文件复印件(起止时间:每期开始至寒、暑假结束)。
3.巩固率(10分)
计算办法:巩固率=期末参考人数÷学籍建卡数(若涉及中途分科或选修文理方向,则以分科后各班人数计算。)
计分办法:以全校同年级巩固率为标准,基础分8分,每上升或下降一个百分点加或减0.2分,累计加分不超过10分。扣分扣完为止。(非毕业班跨年级任教相同或不同学科的,先分别计算再除以跨年级数或跨学科数;有毕业年级又有非毕业年级的以毕业年级计算,下同)
注:补习生除外,插班生入相应班级考核,班级学籍数相应增加。
(二)教学效果(80分)(信息技术学科只按以下第4项考核)
1.平均分(20分)
(1)计算办法:平均分=班级学科总分÷所教班级期末参考人数
(2)计分办法:以全校同年级同学科平均分为标准,基础分14分,每上升或下降一个百分点加或减0.4分。累计加分不超过20分,扣分扣完为止。
个人所教班级,既有文科又有理科的先分别计算得分后求和再除以2。
2.合格率(25分)
分文、理科,按我校各科实际参加春、秋季期末考试成绩排名的前60%为年级合格总人数。计算办法:个人所教班级前60%中所占总人数/个人所教班级的参考总人数(不含补习生)(平行名次要占下一名次,最后一名成绩相同的并列名次全部计算)
计分办法:各任课教师的合格率达到平均水平(即60%)得17分。超过同年级同学科平均合格率的每上升或下降一个百分点分别加、减1分,加满25分为止,减完为止。
3.优生率(35分)(以年级该学科参考人数的前20%为优生)
(1)计算办法:优生率=优生数÷所教班级期末参考人数
(2)计分办法:以年级平均优生率为标准计25分,每上升或下降一个百分点加或减0.5分。加分累计不超过35分,扣分扣完为止。(平行名次要占下一名次,最后一名成绩相同的并列名次全部计算)
4、信息技术教师:会考成绩一次性合格率达85%得56分,达100%得80分,85%-100%之间按级差计算得分。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