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直击中美贸易战:中国官员为什么屡屡缺席中美贸易听证会

2025-02-25 学习 评论 阅读
  

  直击中美贸易战:中国官员为什么屡屡缺席中美贸易听证会

  

  2009年03月05日 环球财经

  

  
进入2009年,随着金融海啸和贸易保护主义双刃相逼,国际贸易大战骤然激化,日益成为中国企业无可回避的绞杀阴霾。《货币战争》工作室 . H&L传真专栏系列刊载H&L即时工作笔记,以生动鲜活的笔触,传达第一线实务操作的感悟和经验,揭示贸易战争实况与内幕。希望处于贸易战信息不对称弱势的中国企业能从中了解真实资料与讯息,汲取失误教训和掌握实务技巧

  

  □ H&L/文

  

  H&L,华裔中美贸易专家,任职于美国联邦政府国际贸易管理局,直接主管和经办针对中国出口产业的反倾销、反补贴案和美中两国就贸易问题向WTO上诉案件。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至今工作在中美贸易战第一线,见证了两国贸易关系逐步深入、互动、摩擦和发展演变的每一阶段。

  

  被动应诉美国反倾销反补贴案的中方企业,几乎都同时在两个问题上陷入误区,其一,应诉过程以中方企业取证和预备资料为关键,外方代理律师似乎可有可无;其二,文本答卷要紧,听证会作用几乎可忽略不计。

  

  但如果你收听了我对下面这场刚刚举行的反中国产品倾销要案听证会的“现场直播”,也许就会产生同感:表面高深莫测、程序繁复曲折的贸易冲突案件审议,实际上是外方贸易律师早已驾轻就熟的现场秀 ,或者说是一场严肃的游戏。

  

  (一)正·谐

  

  此类听证会,在每一个中美贸易战案件终审前至少有一次。参战双方不是政客,都是律师,其性质、气氛、影响力与作为国家外交政策出台的中国汇率听证会大不相同。

  

  这种会一律在美国商务部最大的会议厅举行。进门第一印象,跟《教父》里几大黑社会家族开会差不多。全体身着纯黑名牌高价西服,冷色领带,九成男士,都是烧成灰也认得出是律师的角色;只有少数几位女士,多属于大牌律师的秘书,也无一例外盔甲一般的黑色裙装。

  

  美国佬有怕穿正经衣服的传统,即便是律师,也不是时时日日如此严装正扮。一位大牛曾经跟我说他“有正装恐惧症”, 当年曾差点从婚礼逃跑,就是被礼服给吓的。 但是在听证会上,该大牛的西服仪态,完全像在英国王室长大的。

  

  这时候会议厅就是一茶馆的样子。所有人都在谈笑风生,称兄道弟,而且都不跟自己一伙的打交道,专门和对手们在一块。谈酒、旅行、自家花园、代自己老婆问候对方老婆、约BBQ party,他们欢悦相投的模样绝对是老友久别重逢级的。

  

  (二)黑·白

  

  但正点一到,所有人像听见发令枪一般,热情洋溢的社交轻松像被魔瓶收了,从每张脸上消褪得干干净净。他们顷刻间坐成泾渭分明的两军对垒。我曾为此奇怪了很多次:从来没人安排座次,他们却从来胸有成竹,眼角一扫就列出队形,且严格按照级别,兵对兵,将对将,捉对厮杀的阵仗一步到位。

  

  过场程序照例走一遍,开场白,各家门,扼要总结案情,致谢商务部主管官员,气氛相当和谐,但到了下一秒钟时,便突然杀气腾腾,锵啷啷,两军兵器瞬间一齐出手,直指对方命脉。

  

  双方领衔大牛各自催马而出,唇枪舌剑。你简直不能相信,五分钟前这人说:“我家草坪新装个喷泉,你有空一定来看”,现在说,“你方对此案的分析毫无逻辑,我拜读良久,感觉就是在读一堆垃圾”;而他对面那位刚刚笑容可掬说:“咱们两家把孩子送一个夏令营吧”,现在却以杀父仇夺妻恨的口气说:“阁下呈交的数据纯属捏造,我吃惊你如此低估我方和裁决官员的基本智商。”

  

  在做陈述时偶尔会有女律师出场,但都不是要害部位,似乎约定俗成地顶多担纲点缀部分。还有,我见过场下助理里有黑人,但真正上场的,只有白人,到辩论阶段,只有男士,而我所见识过的大牛们,八成是犹太人。

  

  对决完全是精彩的team work,两边的团队在各时段各主题由各自主将单挑,其他人有条不紊整理资料,记录对手瑕疵,电光石火间交换一个眼神,手势,一张字条,便立刻心知肚明,调转枪口,出其不意。配合的默契,可谓匪夷所思。至于妙语连珠,思维敏捷,谈判与胁迫之艺术手法,更使得旁观者俨然在欣赏大戏。

  

  而更加让观众叹为观止的,还是他们对细节的精准和不苟:

  

  “你在第53页用的是2004年7月的数据,而第242页用的也是7月的,请使用不同当日汇率重新计算,建议裁决官驳回你方数据。”

  

  再看他们巧妙生动的辩论方式:

  

  “各位请对比这两组数据,从数字上感觉并无天壤之别,那我告诉你,A数据如果是我们窗外华盛顿纪念碑的高度,B数字就是你手中文件24张复印纸叠在一起的厚度,现在你明白他们的差异了吗?”(幕后,商务部进口局局长本来坚称采用B数据,听了该位律师这句比喻后立刻改用A数据,且在历次会议上反复提及,谁都别再提那个24张纸厚度的数据,用华盛顿纪念碑说话。)

  

  他们的针锋相对,寸土必争,尖酸刻薄:

  

  “对方律师需要重修小学四年级算术,我据此对你的会计审计告持全盘否定。”

  

  “我方的论点依据是联合国今年4月15日最新告,阁下为什么凭借一份17个月前世界银行的非正式通告反驳。难道你不知道世界在不断推陈出新?我六岁半的儿子都在追第七集哈利·波特了。”

  

  让我佩服的最后一点,是他们的敬业和刻苦:

  

  我熟识的一位近60岁的律师在做胆囊手术五天后飞来华盛顿,为他代理的中方企业辩护,在听证会上独自迎战美国企业联合方4位高级律师,会后身上的衬衫可以拧出水。

  

  24x7工作时间表是他们的家常便饭。做中美贸易案的律师人人自诩天生没时差,他们在飞机上起草文件,在中国企业和美国办公室之间连轴运转。他们就在你的视线里迅速地谢顶、白头、长上啤酒肚,在盛年时代染恶性肿瘤……我已经数不过来多少人离了第二、第三次婚(好在他们自己就是律师,要不光离婚费用就破产了)。

  

  (三)纵·横

  

  无利谁起早?这一切的背后当然是巨大的经济效益。

  

  先看看他们对中国事务的深刻考察和掌握:

  

  他们中一半人的中文水平可以和中国姑娘正式谈恋爱,另一半人也至少都能精准发音x和q。他们中有人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到过只通驴车的地方考察。他们对中国企业运作、政府职能管理、制度和政策能够如数家珍、头头是道。他们对我说,不要相信数字和理论,在中国你“搞好关系”就搞定一切。

  

  有一回,当辩论到如何将一套针对非市场经济国家的极其不合理的核算方式适用于中国某轻工产品至白热化程度时,主战律师忽然停下来,小声说了一句,damn,真想不通他们当初竟然答应被定位成非市场经济,还15年不变。

  

  在场的所有律师都露出会心微笑。

  

  是的,一切出于利益。这些律师不过是在作为不同利益集团的代言人,来出场,来厮杀,来对决的。即使是代理中方企业的律师,若没有美国进口利益集团的鼎力支持和幕后某种政治人物和政策力量的博弈,他们上场的姿态和声音就全然不同了。

  

  然而,以我的见识,他们是真正把美国人设计的整套游戏玩得烂熟于心的一群。为什么我们不能以小利作为驱动他们的动力,去为中国的大利益互相厮杀?

  

  中国收取了海量的美元白条,死攥在手里除了等着贬值还能有什么?何不拿出很少很少一点用来利用美国的游说集团精兵去与美国幕后政策力量斡旋?让同一个师傅教出来,同一种游戏规则培训,同一个战壕里纠缠的队伍互相厮杀,多好玩。

  

  不说远了,又一场关于中美贸易战案件的听证会到尾声了,又一次地,我没见到任何中国官员的面孔。每一个听证会都向中国大使馆经商处发了邀请,官员们从没光临过。

  

  在听证会宣布结束的一刻,魔术回来了。阵地两边的人马同时站起来,他们比川剧变脸还快地立时又一片阳光灿烂,携手言欢,和洽如故友旧交。当真仿佛方才的见血恶战,你死我活就压根没发生过。

  

  “哎,你这块表是不是上次在襄阳路市场买的?我给我兄弟也买了同样的一款。”

  

  “可不是,我爱死了襄阳路,上海怎么把它给拆了。北京的秀水搬了家你知道吗?”

  

  “当然。我老婆派我下次去给她买新款LV呢,这回我去红桥市场,要不要给你带些珍珠?”

  

  他们欢笑离场。

标签:他们   律师   中国   贸易   美国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