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不论结果怎么样,建龙的人来一个我们就赶走一个”

2025-02-25 学习 评论 阅读
  

  “不论结果怎么样,建龙的人来一个我们就赶走一个”

  

  
  7月24日,通化钢铁厂区内,上万名该公司职工参与群体性事件。通化钢铁总经理陈国君在事件中遭群殴致死。当晚,吉林省国资委宣布北京建龙重工集团有限公司不再介入通化钢铁重组事宜后,群众抗议方始结束。
  
  7月28号,“通钢”所有进出的大小通道正“严防死守”,戒备森严。即便是身着工作服的职工也要接受刷卡、排查和盘问,门口,几名警察正在四处观望。
  
  我与一名同行商量,如何突破第一道防线。围墙、铁门和岔道口是首先考虑的对象,显然,这不太靠谱,监视器配备齐全。
  
  最终我们觅到一条通往工厂心脏的铁路,虽路途遥远,但这并不影响我们抵达第一现场。
  
  两旁杂草丛生的铁路,通常只有输送货物的火车轰然而过,茂盛的青草掩埋了来往的足迹,我们就在这个不起眼地方,借铁路,把我们顺利送到生产车间。
  
  一路上,工厂职工并没有异样的眼色。似乎几天前那场万人聚集的事件不曾发生。他们表情淡然,举止自如。
  
  在一栋办公楼,我找到了一位“管事”的男子,表明来意,他松了一口气,如释重负。接着,他表态说,不方便聊及企业改制一事,“上面有规定的”。但他说,右边那栋不高的楼房被砸后的残败状况,就是当晚出事的结局,通钢和建龙的关系,可从中揣摩部分答案。
  
  这是一栋陈旧待修的老房,从地上残存的玻璃碎片来看,一场打斗氛围似乎还未退去。爬上二楼,满地的玻璃碎片挡住过道,两旁的办公室分享这一条过道。
  
  推开房门,里面的桌椅残缺不齐,一间会议室,金鱼缸的水浑浊不堪。我们用相机逐个记录。我们找到了当天的会议笔记本,字迹潦草,我逐一拍摄。
  
  这时,几名工人闯了进来,要求调查我们的身份,为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我们未做解释,他们的声音显然提高了,似乎在说,“前几天总经理都被干掉了,你们胆也真不小。”一位领导模样的男子混了进来,挥了下手,指挥道,把某某他们都叫来。顷刻,过道上已经围满了工人,几名高大男子用纯正的东北口音问话,要求交代身份,我们看似成了他们的战利品。
  
  他们要求,必须删除照片,然后交道身份,相持不下,我们陷入了僵局,当我们试图离开时,几名工人大手一挡,领导发了话,谁都别想走。
  
  “领导”拨打了警电话。在多名男子的包围下,无法脱身,我们被几名身穿制服的男子顺利带上了车。
  
  在一栋不知名的楼房,几名男子阻止我们与外界电话联系,并先后跟我们问话,获悉我们的来意后,一直板着的脸舒缓了很多,语气也变得温和了。原来把我们当做“建龙”的人了。“我们都以为你们是建龙派来的。”一名领头的男子说,现在有太多的委屈,但是不能跟你们说,也不能接受你们的采访。我们是这样的一个情况……
  
  短短几分钟,他向我们大吐苦水。他们讲完后,再次重复:“我不能接受采访,我们上面有规定。”接着他很客气的把我们送出了门,这个感觉好象是我们在审问他们。
  
  送别时,他们神秘的告知,“你们要了解情况就去找接上的老头老太太们,他们知道的情况很多。”我们观察到这栋楼上标有“保卫处”的字样。原来他们并非警察,而只是通钢的保卫人员。
  
  事发以后,“通钢”的工人们虽然听命不能接受媒体采访,但是很多人却希望表达对“通钢”的真实感情,希望“通钢”的利益不在受到伤害。
  
  通话一名老人说在谈到事发后的微妙心境时说:“不论结果怎么样,‘建龙’的人来一个我们就赶走一个。”“通钢”对“建龙”的排斥心理随处可见。国有情结,可能在工人心目中是一时间难以去除的,他们很难一时接受这么久的国有企业被民营企业吃掉。工人的心理,相对于规模巨大国有钢铁企业的重组来说,看起来似乎太微不足道了。这个问题其实也是个老问题,在多年之前,也许可以通过“强压”的办法来解决,但在今天,随着人们的维权意识日渐加强,也许该换一种思维方法来应对工人们的情绪了。文/潇湘晨记者 傅天明
[稿源:潇湘晨]

标签:我们   他们   工人   男子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