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怎一个“道德”了得
近年来,在我国,关于食品安全方面的丑闻层出不穷,继地沟油、毒奶粉之后,又频出瘦肉精、染色馒头等恶性事件。为此,温家宝总理在4月18日公开发表的讲话中,痛斥祸害百姓的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染色馒头等事件,指出“这些恶性的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强调要注重对社会转型期道德文化建设的研究。显然,在这里,总理把问题的根源归咎于食品生产厂家诚信缺失、道德滑坡,即把问题的症结定位在了道德范畴。我个人认为,总理在看待这一问题时,只是看到了事物的表象,而并未抓住事物的本质。
马克思主义认为,在看待任何事物的时候,我们不应只看事物的表面现象,更应该透过表面现象探求事物的本质。食品安全问题,关乎国计民生,关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关乎子孙万代,岂一个“道德”了得?岂是加强道德文化建设就能够得到解决?我认为,之所以屡屡发生这类恶性事件,其实是因为背后隐藏着更深层次的社会根源。
其一,错误的指导思想是产生食品安全问题的罪魁祸首
曾几何时,所谓的“白猫黑猫”理论大行其道,甚至成为了一个国家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君不见,我们现在不是依然高举这样的“大旗”走在人类发展的大道上吗?我们不妨剖析一下这个“白猫黑猫”论,这一理论实质是一个只问目的和结果,不问动机、途径和手段的理论。只要能挣钱、只要能发展经济,只要GDP的指标上去了,管他通过什么渠道、管他使用什么手段、管他是否符合人类发展的客观规律。于是乎,为了所谓的经济指标,我们可以出卖土地、出卖矿产资源;可以浪费能源、破坏环境;甚至可以出卖领土以求得苟安。马列主义认为,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有了这样的“猫论”作为指导思想,只要能发财,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染色馒头事件也就顺理成章水到渠成了,又有何大惊小怪的?
其二,信仰危机是产生食品安全问题的内在根源
曾几何时,我们信奉马列主义,信奉共产主义理想,信奉集体主义,并且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现而今,在思想政治领域的教化显得是那么苍白无力。毛泽东曾经指出:无产阶级不占领思想领域,资产阶级就要占领。当我们在试图否定领袖、否定历史后,试图颠覆红色经典、戏说红色经典后,并未及时构建新的让全体人民都信服的理论体系,因此曾一度造成了人们思想的混乱。加之伴随着改革开放,在引进资本主义社会资金和技术的同时,资本主义社会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也一涌而入,特别是一些国家对我国有目的、有步骤的实施文化侵略,最终让个人主义、自私自利、唯利是图的思想形态逐步占领了我们的头脑。因而,唯利是图,只顾经济利益、不顾社会效益的毒奶粉、瘦肉精也就自然纷至沓来了,又有何奇怪呢?
其三,政府腐败是滋生食品安全问题的土壤
在食品安全问题炒得沸沸扬扬的时候,又有媒体披露出更为惊人的消息:据从事食品安全监管的“内部人”透露,部分监管人员从事的是“养鱼执法”,即把违法企业当成自家池塘里的鱼苗,待育肥之后定期罚款、抽头,而后放回池塘休养生息,等待下一轮育肥......这就是食用了瘦肉精的生猪宰杀后猪肉上竟然有质监部门“合格”印章的原因。正因为政府有关部门的某些公职人员腐败渎职、监管不力,甚而与不法商人沆瀣一气,最终才使食品问题泛滥成灾。如果我们的政府部门廉洁奉法、强化执法力度,不法商家如过街老鼠无处遁逃,又岂会有林林总总的食品安全问题?
其四,权大于法成了产生食品安全问题的保护伞
可以想象得出,我们国家是高度重视食品安全问题的,相关法律也应相当完备。然而,在我国,人治大于法治的问题依然存在。君不见“我爸是李刚”事件的处理结果吗?正因为权力大于法律,使得一些掌握公权的人往往能够逃脱法律的严厉制裁。于是乎,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他们就可以藐视法律甚至铤而走险了。万一东窗事发,自然会有人替他们开脱,既如此,又有何惧哉?这样,出那么多食品安全问题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因此,针对食品安全问题,如果我们单纯地把问题归咎于厂家“道德滑坡”,试图寄希望于加强所谓的“道德文化建设”来解决问题,我觉得恐怕需要等到太阳从西边出来了!!!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