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确诊5例寨卡病毒感染病例 世卫组织:不排除寨卡与转基因有关
我国确诊5例 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
据新华社电 国家卫生计生委新闻发言人熊煌24日介绍,2月9日我国确诊首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以来,目前一共确诊了5例。专家研判认为,疫情存在再次输入风险,需保持高度警惕。
另据,凤凰卫视最新道,世界卫生组织称不排除寨卡病毒与转基因有关。
【寨卡病毒与新生儿小头症】
2016年02月24日 09:26:41 : 新华网
寨卡热是由寨卡病毒引起的传染病,症状包括发热、头痛、关节痛、肌肉痛、皮疹等,目前尚无疫苗和有效治疗手段。
寨卡病毒与登革热病毒相近,可通过蚊子叮咬传播给人类。之前寨卡病毒感染未引起人们关注的原因,是感染后即便有症状也很轻微,发个烧,几天就好了,需要住院的很少,何况大多数没有症状。
寨卡病毒最早于上世纪40年代在乌干达的猴子体内被发现,主要在西非地区流行;1952年,在乌干达和坦桑尼亚的人体中分离到该病毒;1964年尼日利亚首次发现人感染寨卡病例;2007年密克罗尼西亚出现暴发,3岁以上居民约70%被感染;2013年至2014年,位于南太平洋的法属波利尼西亚出现寨卡热疫情,约告3.2万例病例;2014年2月在南美洲智利出现寨卡病毒感染病例,这是寨卡病毒首次进入南美洲。
2015年拉美地区已有9个国家发现寨卡热,分别是智利、巴西、哥伦比亚、萨尔瓦多、危地马拉、墨西哥、巴拉圭、苏里南和委内瑞拉。2015年,巴西出现首例寨卡病毒本地感染病例,此后寨卡病毒病疫情在美洲国家持续传播、扩散。特别是在巴西等寨卡病毒疫情高发的国家还发生了小头畸形及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的聚集性病例。巴西研究人员在2例寨卡病毒感染患者的唾液和尿液中检测到活的寨卡病毒,提示这些体液存在潜在传播的可能性。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寨卡病毒可以通过胎盘,在羊水中检测到,孕妇寨卡病毒感染后胎死宫内或发育障碍者可在脑组织中检测到寨卡病毒等,均提示寨卡病毒感染和小头畸形的关联性。
截至2016年1月,在非洲、亚洲、美洲和太平洋岛屿上至少45个国家有寨卡病毒传播的证据。世卫组织预测,美洲有超过400万感染病例。
【传播途径】传播寨卡病毒的伊蚊主要是埃及伊蚊。蚊子主要在日间活动,在早晨和傍晚特别活跃,因此建议当地民众在白天尽量穿着长衣长裤并使用适当的防蚊产品,以防遭受蚊虫叮咬感染疾病。不建议寨卡热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因为这有可能导致出血。
【寨卡病毒与中国】2016年1月,我国台湾告一例输入性寨卡病毒病病例。接着,我国江西也发现一例输入病例,广东、浙江又各发现一例。
2016年2月23日,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专家团队与江西省疾控中心合作,对中国首例寨卡病毒感染病例血液标本中的寨卡病毒基因组进行了全面解析,已成功获得病毒全基因组序列。据了解,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和江西省疾防控中心合作确诊了首例输入性病例后,克服了病人血清标本病毒载量极低的困难,釆用高通量序列分析技术,成功地从病人血清样本中直接获得了病毒全基因组序列,病毒基因全长个碱基,遗传进化分析显示与目前在美洲的流行株具有高度同源性。专家介绍,中国输入性病例病毒全基因组序列的解析,对于中国输入性病例的溯源、病毒变异、诊断试剂及疫苗等方面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