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房地产与民生的关系决定经济成败

2025-02-25 学习 评论 阅读
  

  吃、穿、住、用、行是社会公民的基本生存权利,也是每个公民都应享有的生活保障,无论有限资源品还是生活必需消费品,其价格都应当是建立在民生支配力可承受范围之内的。无论政府想要如何发展房地产,满足百姓住有所居的生存保障,都是责无旁贷的义务。

  

  从当前一二线城市中被城市化人群的生存现状看,蜗居、蚁族的人口规模都在高速增长,这群人主要以80后群体为主,是现代化建设与经济发展所依赖的主力军,也是当前与今后几十年经济、社会、城市,发展需要的中坚支撑。如果房地产业发展不能解决这群人的居住需求,人才与经济发展的支撑都会因居住问题无法解决而流失,城市化速度也会因此而延误,不仅经济转型无法成功,全民攒钱买房造成消费下降的问题更会丧失掉经济发展的基础。

  

  房地产在最近十年一直高速发展,同时货币发放量也在高速增长,贬值速度也在随货币投放量增加而加快,进而导致房价上涨推动物价上涨,而物价上涨的主要原因又并非人工成本上涨,多数物价上涨仅是源于生产与经营场所的租金成本上涨与税负的不断增加。在劳动者酬增长速度低于物价上涨指数后,社会居民的可支配消费能力飞速下降,造成产能过剩现象越来越重,从而导致实体经济的衰退,致使经济发展的消费支撑彻底失去动力。

  

  在三驾马车的消费失去动力后,十一五规划中的经济增长始终在依靠投资与出口拉动。随着08年经济危机的爆发,09年开始出口业的净出口额也飞速下降,受美国经济衰退、欧元区政府债务危机与日韩等国经济衰退所影响,美国与欧元区失业率均已上升到10%以上,日韩等出口国的经济受全球经济危机影响也不断下滑,欧美国家为解决经济衰退与就业问题,开始了更为严厉的以反倾销为名义的两反两保贸易调查与打压,短短一年时间内对数十种出口商品进行贸易制裁与打压,造成出口业的加速衰退。

  

  在出口业萎缩的情况下,中国依靠庞大的投资拉动了经济发展。但是受限于产业结构影响,4万亿投资与9.6万亿信贷投放下的经济失衡问题也更加严峻,每年新增适龄劳动人口规模达2000万,解决就业的出口业非但无法增长,连07年的净出口总量也无法恢复到,而政府投资每拉动GDP一个点,仅能带动不足100万的就业率,09年经济增长8.7社会失业率却突破了2亿,很显然,只发展投资与房地产根本无法解决经济问题,经济问题的主要突破点依旧需要提高就业来解决。

  

  而当前的现实情况是房地产一头独大,其它产业均在衰退,不仅因房价上涨造成商业运营成本增加推高了消费品价格,还因过度拉动房地产与过度投资发放的天量货币引发了通胀,对民间资本形成了一次赤裸的掠夺,不仅制约了消费,还因消费物价的提高造成过剩产能无从消化的结局,进而致使商业环境恶化,就业问题更加突出。

  

  众所周知一个没有就业的经济完全是一个不可持续的经济,一个只有增长没有就业的经济只是一个虚拟经济,说穿了就是泡沫经济。这种建立在投资与纵量发放货币基础上的经济,虽然能暂时带动少许就业,但是对百姓造成的伤害远比解决掉的一点就业的收益更为严重。

  

  那么最后看当前这种经济状况的形成原因,无非是因房地产一头独大而来,正是因为地方政府过重依赖房地产而忽略了其他产业的均衡发展才导致其他产业发展缓慢,正是因为产业结构失衡才导致解决就业过重依赖于出口业,也正是因为过重依赖于出口也解决就业才导致人均收入的增长缓慢,同时正是因为人均收入增长缓慢反应到实体行业中,才造成实体产业的产能过剩,最终造成财政需求只能单一依赖于房地产业,为满足财政需求而放纵对房地产业的监管,导致房价飙升,最终令城市化方向下每年3.2%的城市化人群无法解决居住需求,形成全民储蓄为买房的今天,制约了消费。形成一种低消费、高产能过剩、低就业、高投资、高货币投放、高通胀、低收入的发展趋势,使经济发展奔向死角。

  

  至此可见,如果不能合理解决百姓的居住需求,无论政府如何努力,经济结构也将无法调整,产业结构只能是从这一种畸形向另一种畸形转变,而产业结构失衡下的就业根本无从解决,没有就业的经济增长也注定无法持续。

  

  因此,无论城市的住房资源是否短缺,土地资源是否不足,政府的财政需求是否庞大,在房价收入比过高,导致安居工程无法落实的情况下,房地产改革都必须完成,只有解决掉蜗居、蚁族的住有所居问题,才会有消费提高与经改的成功。

标签:经济   解决   就业

条留言  

给我留言